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勰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元勰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3/12/29 7:15:26

元勰(473年~508年),字彦和,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485年),册封始平王,拜征西大将军,迁中书令,改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累迁尚书令兼任侍中。孝文帝驾崩后,辅佐宣武帝元恪,封骠骑大将军。忠心耿耿,赢得举国爱戴好评,受到宣武帝猜疑。永平元年(508年),在宣武帝默许下,为国舅高肇所害,年仅三十六岁,追赠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司徒公,谥号武宣。 建义元年(508年),凭借儿子元子攸即位成为孝庄帝,追封皇帝,谥号文穆,庙号肃祖。

人物评价

史臣曰:武宣王(元勰谥号武宣)孝以为质,忠而树行,文谋武略,自得怀抱,绸缪太和之世,岂徒然哉!

至夫在安处危之操,送往事居之节,周旦匪他之义,霍光异姓之诚,事兼之矣。功高震主,德隆动俗,间言一入,卒不全志。呜呼!周成王、汉昭帝亦未易遇也。

个人作品

由于北朝统治的黄河流域从西晋末年以后经历了长期战乱,而且北魏初年的帝王对汉族文化重视不够,因此北朝的诗歌创作远不如南朝繁荣,流传下来的作品也较少。

北朝的文人诗兴起很晚。在孝文帝元宏以前,作者甚少,流传至今的只有高允、宗钦和段承根等人所作的一些质木无文的四言诗,以及高允拟汉乐府所作的《罗敷行》、《王子乔》等。北朝诗兴起较晚,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学习了南朝的诗歌。但由于社会生活与南朝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北朝诗在内容与风格上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元勰的诗则模仿由南朝入北的王肃的诗。这些诗在艺术上不算很成熟,却偏于慷慨悲凉,与南朝诗有所不同。《魏书·文苑传》说到北魏自元宏以后,“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因为文学长期衰落之后,虽经统治者的提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许多有较高成就的诗人。

《魏书》本传:“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其书《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蝇赋》亦已佚。

问松林

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此诗奉兄长孝文帝之命,十步作成。据考作于太和二十一年。)

轶事典故

高肇在杀元勰之前已经是丑态毕露,排挤汉臣王肃和任城王拓跋澄,杀害拓跋勰的兄弟咸阳王和北海王,他们可都是孝文帝遗诏上钦赐的辅政大臣。虽然两个亲王本身也有过错,但是高肇妄想一手遮天,控制少年皇帝以满足自己暴涨的权力欲望的行径,已经暴露无遗,今后肯定会有害于国家。以拓跋勰敏锐的政治眼光难道会觉察不到?他为什么不先发制人以手诏拿下那个祸国殃民的外戚,而是一忍再忍地让他为所欲为,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葬送掉……

史家将他的冤死归因于,他自己功高震主却未遇到一位有道明君。以他的才华足可以继承和完成孝文帝的改革之路和一统南北河山的遗愿,但是他却没有,一直到死都是在少年皇帝和外戚的压制下郁郁而活,只是在国家安全遭到威胁的时候平定了几次叛乱而已,他固守着对兄长的尊重和愚忠,空持了一道手诏而放任奸佞小人危害国家——他不肯诛杀高肇是为了考虑少年皇帝的尊严,心想高肇只要不谋反便可不治罪。只是惋惜他一身的才华与抱负,悲哀他的英年早逝!

标签: 元勰北魏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唐代宗李豫一生有几位皇后?他与沈氏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氏,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唐代宗李豫,唐玄宗孙子,唐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唐代宗李豫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痴情。 代宗李豫一生中有两个皇后

  • 历史上魏惠王与齐威王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惠王,战国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

  • 历史上商鞅惨遭车裂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国之所以迅速强盛离不开商鞅变法,秦国最终能一统中国,也离不开商鞅变法打下的坚实基础,商鞅在秦为相十余年,可以称得上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工作狂CEO。为了更好地为秦国工作,他曾经通过好友孟兰皋推荐了一位名叫

  • 历史上荀彧为何要自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荀彧,三国

    荀彧,字文若,自小被称“王佐之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些时候,一个人能力过于突出,亦或者是过于聪明,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一个人,倘若将事情看得过于清楚,就很容易猜到他人的意图,甚至因为自己的这份领悟而选择了不好的结局。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名为荀彧之人,此人是曹操麾

  • 曹丕篡夺汉献帝皇位后 曹丕为何没有杀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丕,汉献帝

    对曹丕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篡汉后,为何不除掉汉献帝?阴谋家们说,尧舜禹禅让,实际上是一场阴谋。尧帝、舜帝并不甘心就这么下台,是被继任者强行赶下台的,这属于政变!同样,三国时期,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时候,曾经感叹地说过这么一句话:尧舜禹禅让的事情

  • 清朝官员在下跪之前 他们为什么都要拍袖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官员

    对清代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官员下跪前,为什么要拍袖口?关于清代官员下跪前拍袖口的礼节,在近几年的清宫剧里已经演绎了无数次,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我们可能仍然会很疑惑,这种礼节从何而来?清代入关之后,不仅在发型上要求所有老百姓剃了个金钱鼠尾,在服装上同

  • 高仁邕: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九子,他的一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仁邕,北齐

    高仁邕,北齐宗室大臣,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第九子,原名为高仁约,封乐浪王。后改名高仁邕,徙封乐平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高仁邕是北齐武成帝的第九个儿子,少年时期被封为乐浪王,后改封为乐平王。高仁邕少时,被养在皇后居住的北宫中。后来,高湛禅位,高纬登基,大肆

  • 高仁俭: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子,被封为颍川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仁俭,北齐

    颍川王高仁俭,北齐宗室大臣,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天统三年六月二十日(567年7月11日),北齐后主高纬立皇弟高仁几为西河王,高仁邕为乐浪王,高仁俭为颍川王,高仁雅为安乐王,高仁直为丹杨王,高仁谦为东海王

  • 高仁雅: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一字,从小有喑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仁雅,北齐

    安乐王高仁雅,北齐宗室大臣,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一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高仁雅从小有喑疾。天统三年六月己未日(567年7月11日),北齐后主高纬立皇弟高仁几为西河王,高仁邕为乐浪王,高仁俭为颍川王,高仁雅为安乐王,高仁直为丹

  • 高仁直: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二子,被封为丹阳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仁直,北齐

    高仁直,名统,北齐宗室大臣,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十二子。任氏(任祥女)所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天统三年六月二十日(567年7月11日),北齐后主高纬皇弟高仁几为西河王,高仁邕为乐浪王,高仁俭为颍川王,高仁雅为安乐王,高仁直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