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42 更新时间:2024/1/24 19:40:29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现观潘凤,可能真有些本事,但是他却太过轻敌,最终死于敌手。由此观之,有一点点本事的人,往往口气不小,太过狂妄,其实,这类人往往是言过其实。现观三国诸多大将及武艺高超之人,在他们之中非常狂妄的人,似乎除了一个不入流的刑道荣之外,貌似已经找不到非常高调的了!

类似刑道荣,潘凤这种狂妄上头的人物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老命这个东西只有一次,谁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狂妄的大将虽然少,但是三国却有非常狂傲的大将。此人正是关羽,说起关羽的傲,我想此事已经是众人皆知。二爷到底能傲到什么程度?说到这里,不知道朋友们还能不能回想起关羽那对卧蚕眉,他那条眉毛基本上都是半睁半闭!不论是遇到什么情况,他都是这样自信。

现观二爷一生,他这条卧蚕眉,或许在三英战吕布之时,睁得比较开!除了面对吕布之外,我想他这对卧蚕眉是不会睁得老开的!因为吕布这个人,虽然品行不怎么样,但是在武艺方面却能给关羽带来威胁。

除吕布之外,关羽在武艺方面似乎只把张飞、赵云、还有曹魏有个张辽看在眼中。即便是当年面对袁绍手下最强的两员上将:颜良文丑。关二爷,都视他为,瓦犬、土狗,更道颜良是插标卖道之徒。这个霸气之语,简直把关羽的狂傲,无限放大到了极限!

相比,潘凤与刑道荣。关羽,确实是有狂的资本的。他傲一点也可以理解,但是做人不要太过!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祸。

关羽,当年北伐。他在节节胜利之时,孙权向关羽求亲,可惜关羽非但不答应,而且还怒骂了孙权及其使者。后来,关羽被曹魏和孙权联手围攻。最终被东吴擒杀,为此他也为他的狂傲,及傲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比关羽起来,孙权手下的这员悍将就要低调得多!低调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即便如此,历史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做了大事,有了贡献是会被记录在史册的。

孙权手下到底是哪员大将呢?其实他就是擒杀关羽,霸占关羽宝马赤兔的悍将潘璋!刘备听到此人的名号都头痛不已!

潘璋乃是最早一批跟随孙权的人。若比资历,恐怕要跟周瑜同列。但是潘璋在前期的表现却让众人吃惊,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功劳,去向世人炫耀,而是默默地工作。

在公元215年以前,潘璋基本上都是走在银幕之后。虽然在过去,他经历过赤壁之战还有江东一统周边的大小战事,包括了早期平定数个县的盗贼,这些事情基本上都不为世人所知。在公元215年时,潘璋开始出现在世人的视线。

与关羽对峙

215年,潘璋参与孙权的进攻荆南数郡的军事行动。与吕蒙鲁肃及孙皎各带一支精兵,开往益阳与关羽对峙。这个时候,关羽便已经知道了世上有他潘璋这号人物。只是当时,二爷并没有放在心上。

面对东吴的三路大军,刘备也是无策了,后来刘备害怕曹操趁机来袭。于是答应把荆州和孙权平分,这下孙权才罢休,退军回到江东。

合肥之战显威

说起合肥之战,恐怕世人都知道,此战乃是孙权孙十万,被曹魏名将张辽打得狼狈而逃的战事。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当年保卫孙权撤退的东吴悍将。他们一个是甘宁,一个便是潘璋。

当时由于,张辽以逸待劳,而且是出其不意。孙权一时大意,被张辽占了上风!在江东兵马,只顾逃命时。潘璋便出手了,他亲自上前斩杀了两个逃命的士兵。于是,江东兵马又迅速返回与张辽人马从战。从而,为孙权的撤退争取时间。

生擒关羽,霸占赤兔马

要说潘璋生平做得最牛的一件事情,就是擒杀关羽了。这件事情,可以够潘璋吹一辈子的牛B了。当时,潘璋和同事朱然主要负责截断关羽的退路。潘璋率先到达临沮,果然不一会儿工夫,关羽便率领几十残兵败将,来到了临沮。此时早就在临沮以逸待劳的潘璋,突然杀出。武圣关羽,这个时候已然是人困马乏,根本无力招架潘璋的进攻。后来,关羽连同关平一起被潘璋给活捉了。

在生擒关羽之后,关羽的坐骑赤兔,也被潘璋所霸占。

夷陵之战,斩杀冯习

在甘宁去世之后,他的部队全部归潘璋。甘宁,我们都知道。他乃是东吴十强武将之一,他深得孙权的认可。并且得到孙权的称赞,“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见,在孙权心里甘宁乃是与张辽等同之人。

然而,在甘宁去世之后,他的人马都交给了潘璋。这是何况目的恐怕已经是不言而喻的。222年,刘备兵马已经攻打东吴。然而,这个时候东吴在陆逊的带领下与刘备周旋。而将军潘璋,还斩杀了刘备的护军冯习。后来,配合陆逊的火攻计,让刘备白忙活一场。

吃了大亏的刘备,只好退守白帝城。恐怕,潘璋这个人的名字,让刘备想想都头痛了。二弟关羽被他生擒,没想到这次亲自出马竟然也不能将他斩杀。

标签: 潘璋三国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墨刑?上官婉儿为何会经历这种刑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唐朝

    墨刑是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的刑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总结,最终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生活准则,也形成了适合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形式。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向资本

  • 朱棣在攻进皇宫后的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为何要杀那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生前一直想要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谁也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爹。朱标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加之他年纪大身体不好,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

  • 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什么被移出太庙?揭秘姚广孝移出太庙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姚广孝,永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的故事。他负责了大明首都从应天迁至北平一事,并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的布局;他在解缙编书失败接过了重担,担任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他死后入祀太庙,成为当时唯一以文臣身份入

  • 喜怒无常的嘉靖帝,先后三位皇后死于他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靖,明朝

    明朝的嘉靖帝有多喜怒无常?嘉靖皇帝虽然痴迷道术,却没有一点仁慈之心,先后三位皇后都死于他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嘉靖即位之初选中了大名府的女子陈氏作为皇后。两人感情和睦恩爱有加,其人也十分持重,端庄而不轻浮,同样生的貌美如花,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但是嘉靖十七

  • 朱高燧:明朝最幸运的王爷,陷害太子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高燧,明朝

    他是明朝最幸运的王爷,与兄弟谋权夺嫡,竟得到三位皇帝宽待,最后得善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说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赵简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得同母弟弟。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前三子皆是徐皇后所生,第四子年幼夭折,母亲不知何人。朱

  • 舍弃袁绍后,荀彧会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汉朝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崛起和曹魏的建立,离不开众多谋士的相助。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彧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东汉末年名士何颙曾评价荀彧为:“王佐才也” 。而曹操则直接将荀彧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将荀

  • 桓温是什么人?他的婚姻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桓温,晋朝

    桓温,字元子,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女子也成为了男人的附庸品,因此形成了有能力的男子一般都拥有三妻四妾的社会局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男子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而他们纳妾也就成为了常态。当然,对

  • 作为后晋开国皇帝的石敬瑭,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石敬瑭,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出现了很深的痕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厚颜无耻的人,比如石敬瑭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可以称得上是史

  • 乾陵是什么地方?武则天死前去除帝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朝帝王,且是一对夫妻的帝王合葬陵。它始建成于公元684年,采用了依山建陵、借势而为的建造方式。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武则天下令为唐

  • 乐雷发简介:南宋文学家、诗人,最大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乐雷发,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