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前后的项伯有哪些变化?他经历过什么?

鸿门宴前后的项伯有哪些变化?他经历过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27 更新时间:2024/1/17 22:31:49

项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项伯,名缠,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伯。

壹:鸿门宴前的项伯

项伯的家族本是周天子所封的项国的王族。项国最早在颍水之南,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项城一带。公元前643年,项国被鲁国所灭,部分项国王族逃往楚国,并逐渐成为楚国的贵族。战国中后期,楚国受到秦国东进的压迫,节节向东方后退,项氏一族也随同东迁。他们先迁徙到泗水郡西部的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后来再向东,迁徙到泗水东岸的下相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宿迁一带。

项氏世代为楚将,项伯的父亲项燕更是楚国的名将,曾率领楚军击败李信的20万秦军,让秦国遭遇了战国后期的最大惨败。后来秦国起用老将王翦,大败楚军,项燕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他对国家的忠和对士卒的爱,使他以及项氏家族在楚国民众中留下极好的声誉。

项伯是项羽的季父,也就是项羽最小的叔父,这在《史记》中有记载,绝大多数学者也只能以史为据,这样来介绍项伯。但是有一个问题,项伯的“伯”怎么解释?“伯”不应该是排行老大吗?大概也只能猜测地解释:“伯”是他的字。因为《史记》中对好多历史人物都是采用姓+字来称呼的,如项羽,名籍,字羽。但这样也又带来另有一个问题,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伯”、“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另外,《史记》还记载,项梁也是项羽的季父,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怀疑,关于项伯、项梁与项羽关系的记载,定然有错愕之处。于是,有些历史学家,如李开元教授就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项伯应该是项羽的伯父。

年轻时代的项伯,和多数的六国没落贵族一样,在国破家亡之后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隐身于民间社会,结交不轨之士,游侠任气,建立起巨大的社会关系网。在法网严密的秦朝,这些任气的游侠很容易触碰法律。项伯就曾犯法杀人,亡命下邳。在此之前,同是贵族后裔的张良在沙丘刺杀秦始皇失败,被秦政府通辑,也逃到下邳潜伏。项伯和张良之间,或许早就有所钦慕往来,并且义气相投,亲密无间。项伯亡命下邳,依靠张良的掩护帮助,逃脱法网,二人遂成生死之交。

秦末风云突起,项梁和项羽起兵会稽,项伯则在下相项氏老家聚集项氏一族,响应项梁。项梁军渡江北上,到下相会集项氏宗族力量,项伯就一直在项梁军中协助,官任楚国的国相令尹,也就是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项梁战死后,项伯成为项氏一族的长者,是项羽最为尊敬信赖的至亲。在楚怀王熊心重用宋义、压制项氏势力之时,项羽趁着宋义离开军队,到无盐送儿子出使齐国之际,和项氏亲属及心腹将领密谋,最终斩杀了宋义,夺取了对楚军的实际掌控权,逼得怀王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项伯在此事件中发挥过什么作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项伯一定功不可没。

贰:鸿门宴时的项伯

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并据关自守,意欲称王,这让项羽十分恼火,立即强攻函谷关,驻军鸿门,眼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项伯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知道张良在刘邦军中,不忍看到张良和刘邦一起送死,就带着亲信侍从,星夜驱马来到灞上刘邦军中。

项伯私下见到张良,将项羽第二天一早攻击刘邦军的事情告诉张良,要张良马上与自己一道离开灞上到鸿门避难。张良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对项伯说:“我是奉韩王之命辅送刘邦入关的,眼下刘邦危难事急,我不辞而别,是不义不信,我必须言明刘邦再作决定。”

张良匆匆入内面见刘邦,将事情如实相告,刘邦大惊失色。从震惊中镇定下来,他决定执弟从之礼与项伯相见,请求项伯的帮助。

刘邦极力解释了自己先入关中又闭关自守的原因,又声情并茂地回忆了自己与项氏的情义,最后还和项伯约为婚姻。

项伯被打动了,他回到鸿门军中,向项羽说明了情况,打消了项羽第二天进攻刘邦军的念头。

第二天一早,刘邦由五名亲信近臣、百余名骑兵陪同,乘车来见项羽。

项羽军帐,守卫森严。军帐中席位已经排定:项羽与项伯就上席,背西面东;范增就次席,背北面南;刘邦次次席,背南面北,与范增相对;张良就末席,背东向西,面向项羽和项伯。

会谈坐定,刘邦施礼陈情,表明景仰服从的心迹。项羽在前一天晚上已经接受了和解,并没有要杀刘邦之意。范增却大为不安,先是用眼神和所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羽,后来又招呼项羽的堂弟项庄借舞剑刺杀刘邦。项伯觉察到了杀机,也起身舞剑,左右遮挡,保护刘邦。

张良知道事情不妙,邀来樊哙解围,后又让刘邦溜出宴席,不辞而别,抄小路回到灞上军营,总算躲过一劫。

对于项伯在鸿门宴前后的表现,很多人给他贴上了“卖主求荣”、“吃里扒外”、“坑侄”、“糊涂”的标签。项伯虽然不是精明的政治家,但也绝不是不明事理的糊涂蛋。他解救刘邦,有他的权衡利弊后的思考,他的思考也不是从一己私利出发,而是为了整个项氏家族的利益,这绝不是坑侄,更不是吃里扒外。

一、项伯星夜救张良,是为了情义。你可以说他不考虑集团利益,而只看重哥们义气,缺乏政治头脑,但不能因此说他吃里扒外。他确实帮助了刘邦,但在当时并没有损害项羽的利益啊。鸿门宴上没杀刘邦,最主要的是项羽没有下定决心杀。至于“卖主求荣”,就更谈不上了,他并没有出卖项羽,没有和刘邦一起来对付项羽,更没有通过帮助刘邦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刘邦提出的和项伯约为婚姻,对当时的项伯看说,并不算什么,不能认定他是为了这点私利。

二、和解项羽和刘邦的矛盾,符合项羽集团的利益。当时的刘邦,还只是项羽的竞争对手,不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消灭了秦国之后,原先反秦联盟的朋友,一下子转换成竞争对手,其中包括刘邦,但不是只有一个刘邦,张耳、陈余、田荣、魏豹、韩王信等,都是潜在的对手。其实项羽当时最大的对手还不是他们,而是名义上的楚国元首楚怀王熊心。所以这个时候,项羽并不想和刘邦开战,只需要刘邦站好队,表示臣服即可。道理很简单,他不可能对所有的潜在对手同时开战,他还没有狂妄到以一人之力对抗全天下的地步。

三、项伯帮刘邦,是因为刘邦做了实质性的妥协,这正是项羽想要的。首先是刘邦表达了对项羽的景仰和臣服,明确表示自己接受上将军项羽的领导,决无贰心。二是将自己进入关中后所得的利益让度给了项羽。刘邦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的子民及皇宫的财宝本来已为刘邦所有,面对项羽的威胁,他将这些全让给了项羽。三是刘邦表示出了对怀王之约的轻视,虽然只是暂时。按照怀王之约,刘邦将拥有了对旧秦国的统治权,但此时他只字不提怀王之约,明确自己退守灞上,在等待项羽前来处理。这就是在向项羽传达一个信息,在他在心中,项羽的处理意见高于楚怀王。

四、鸿门宴上,项伯庇护刘邦,有项羽集团内部矛盾的原因。项梁死后,项伯是项羽最为尊敬信赖的至亲,他在项羽集团的地位仅次于项羽,鸿门宴上项伯的坐次就能说明这一点。但偏偏还有一个范增,以足智多谋被尊称为亚父,其在楚军中的地位力压项伯,而且这个范增好像根本没把项伯放在眼里。前一天晚上,项伯已然和项羽达到一致,想要和平解决与刘邦的矛盾。但范增显然不认同这个决定,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看到项羽无动于衷,还私下召来项庄意欲刺杀刘邦。这是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项氏家族的集体决定之上,而且这还将极大地败坏自己在重然诺的江湖上的声誉,必竟刘邦是听了自己建议才来赴宴的。所以,他必须出手庇护刘邦。

叁:鸿门宴后的项伯

鸿门宴时项伯的行为,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也不算什么错误。反而在鸿门宴后,项伯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那就是在项羽主导分封时,为刘邦争取了汉中之地。

项羽起初的分封规划中,刘邦的封地是巴、蜀,并没有汉中,汉中之地是张良通过项伯为刘邦争取到的。《汉书˙张陈王周传》记载:“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赐良金百溢(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许之。”有了汉中之地,刘邦就有了进攻三秦的跷板,这比跨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难度系数要降低很多。

在楚汉战争时期,项伯还曾解救过刘邦的父亲。那是楚汉双方打得最艰苦的时候,项羽为了逼迫刘邦出战,就拿刘邦的父亲太公相要挟。项羽将太公捆在高台上,旁边还架着一口大锅,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意思是说你今天不出战,我就烹杀太公。刘邦不慌不忙地答道:“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项羽都曾为楚怀王效命,我俩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非要烹杀咱爹的话,希望能分我一杯肉汤喝。

项羽盛怒之下,真的想把太公杀死。但旁边的项伯说话了,“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羽这才没有杀死刘太公。

这个事例被作为项伯通敌的证据。认为鸿门宴上项伯解救刘邦,可以看作是认不清形势,最多是愚蠢;而这时双方已经打得你死我活,项伯还替刘邦的父亲求情,就是赤裸裸地通敌了。

其实这个说法也有可商榷之处。当时的情况,项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彭越在后面不断袭扰,几乎断了楚军的粮道。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项羽急切需要和解。这时如果杀了太公,双方就没有了和解的可能。所以,项羽听从项伯的建议释放太公,是出于和解的需要。

再者,项伯所说也并非虚言,以刘邦的一贯行径,烹杀太公并不会使刘邦屈服。在危急时刻,刘邦都能做出推儿女下车的举动,又怎么会为了太公的生命而束手就擒呢?这样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使项羽背上恶名。

还有一件事被认为是项伯暗中帮助刘邦,那就是杀英布的妻小。英布作为项羽帐下的一员虎将,因功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之时,英布逐渐与项羽产生了矛盾,刘邦趁此了说降英布。项羽十分恼火,就让项伯去当使者,项伯却杀了英布的妻儿老小,致使英布死心塌地地跟随刘邦反抗项羽。

对于这件事,其实并不能说明项伯的出发点是帮刘邦,只是事情的处置结果利好刘邦。首先,《汉书》记载项伯杀英布妻小是奉项羽之命,并不是他自己非要这样做。其次,项伯杀英布妻小,也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的,是他不能容忍像英布这样背信弃义的小人,而并不是为了把英布逼到刘邦的阵营。最后,此时的英布和项羽矛盾已深,就算项伯不杀英布妻小,英布也很难重归项羽阵营,英布了解项羽,知道项羽不会宽恕他的背叛。

项伯确实不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看重个人恩怨情义,却短见而贪小利,没有很好地辅助侄儿项羽取得最终的胜利。他的结局还不算差,汉朝建立之后,他被刘邦封为射阳侯,直得汉惠帝三年去世。只可惜他的儿子因为有罪,并没有继承他的侯位,至于是什么罪,已不得而知了。

标签: 项伯秦汉

更多文章

  • 曹操赤壁之战后在做什么?没有继续攻打蜀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汉朝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征荆州,由于荆州刘琮的投降让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荆州,并将暂居荆州的刘备赶走。然而在此之后,在夏口的刘备与东吴派来吊丧刘表的鲁肃经过一番洽谈,达成了联盟的想法,随后诸葛亮与鲁肃来到东吴,劝说孙权与刘备联手,孙权应允后,他出兵三万,并让周瑜为大都督

  • 楚怀王熊心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为什么说他注定是一面旗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楚怀王,楚国

    楚怀王熊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壹:两个怀王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一位生活在战国后期,一位生活在秦朝末期,他们两个是爷孙关系。生活在战国后期的楚怀王叫熊槐。他在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贤能之士锐意改革,使楚国日益强盛;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

  • 徐达领北伐时是什么路线?其过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达,明朝

    每当一提起徐达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北伐元朝,打算结束元朝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在过去5年,朱元璋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枭雄,只有扫平北方,朱元璋才能放心称帝。徐达率领20万大军一路北征,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 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兵权还是太正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什么?因为韩信的兵权吗?不是的,在从齐王改封楚王、又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了。问题是韩信这样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你再剥夺他的兵权,他也不难重建一支部队。而且只要手里有兵,他就能打胜仗。而刘邦手里呢

  • 厉鹗: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官运不济,郁郁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厉鹗,清朝

    对厉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厉鹗,男,汉族,公元1692年生,寿命61岁。属相猴,星座为双子座,浙江杭州人。有才运无官运,乾隆爷恩典也背运,文坛领袖提携也是白搭。“乾隆元年,举鸿博,误写论置诗前,又报罢。其后赴都铨,行次天津,留友人查为仁水西庄,觞咏数月,不

  • 叶赫那拉氏的婚姻状况如何?她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赫那拉氏,清朝

    大家好,说起叶赫那拉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对于女性的限制是很多的,女人不仅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迫,而且还要遵循三从四德。在封建社会,男人并不需要从一而终,可以娶好多女人,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只要养得起,就可以不断的娶小老婆。皇帝更是可以坐拥佳丽三千,这样的生活,想必

  • 如果郭嘉不死会改变些什么?赤壁之战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嘉,三国

    郭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08年正月,在北方征战的曹操回到邺城,在此之后,曹操开始准备南征荆州,他在邺城内开凿玄武池以训练水师,并让马腾与其家属来到邺城作为人质,以减少西凉方向的军事压力,与此同时,他让张辽等将士屯兵于许都以南,随时准备出征。在做好一

  • 卢楚作为隋朝官员,他如何被称为隋朝最后一位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楚,隋朝

    卢楚是隋朝官员,他被称为是隋朝最后一位忠臣。卢楚本有机会继续活下去,但他却选择和隋朝共存亡。卢楚年少成才,后来为尚书右司郎,卢楚行事不畏权贵,秉公办事。但也正因如此,导致卢楚被他人所忌惮,后来是被王世充所害。历史上对于卢楚的记载并不多,可能很多小伙伴对卢楚也不够了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历史上朱元璋真的娶了陈友谅的小妾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除了马皇后外,朱元璋还拥有众多的后宫妃嫔,他的后妃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据说,朱元璋有一位妃子原是陈友谅的小妾,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

  • 隋朝时期大臣元文都简介:他向杨侗进言什么而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文都,隋朝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洛阳七贵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性耿直,明辩有器干。北周时曾为右侍上士。后在隋朝,历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卿等职,颇有能名,隋炀帝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