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厉鹗: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官运不济,郁郁不得志

厉鹗: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官运不济,郁郁不得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46 更新时间:2024/2/9 22:10:17

对厉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厉鹗,男,汉族,公元1692年生,寿命61岁。属相猴,星座为双子座,浙江杭州人。有才运无官运,乾隆爷恩典也背运,文坛领袖提携也是白搭。

“乾隆元年,举鸿博,误写论置诗前,又报罢。其后赴都铨,行次天津,留友人查为仁水西庄,觞咏数月,不就选,归。卒,年六十一。”

1736年,乾隆皇帝刚登级上台,为了显示重视人才,特地加开博学鸿儒选拔考试,让各地主政官员推荐本地的才良之士。浙江巡抚程元章举荐了厉鹗、杭世骏等本地名士18人。

在考试中,厉鹗的诗作是出类拔萃的。可惜的是,厉鹗误将论写在诗前,再次落第。朋友们都为他叹息,厉鹗却淡淡地说道:“吾本无宦情,今得遂幽慵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

1748年,厉鹗出于生活所迫,不得已决定出仕,以举人身份候选县令,去北京参加官员考核。朋友们认为他不宜担任此职,加以劝阻。他只得说出自己的苦衷,是为了求得俸禄以侍养老母。

厉鹗北上来到天津时,老友查为仁将他留住水西庄。在这里,他意外地看到了查为仁为南宋周密的《绝妙好词》所作的笺注。他与为仁有同好,也曾收集过有关《绝妙好词》的材料。

查为仁的作品,让厉鹗喜出望外。对学术的热爱,战胜了对仕宦的追求,厉鹗再一次放弃入京为官的打算,和查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几个月后,著作完成,他返回家乡,不幸去世。

康熙五十九年,绂典试浙江,得鹗卷,阅其谢表,曰:此必诗人也!亟录之。计偕入都,尤以诗见赏汤右曾。再试礼部不第。”

厉鹗虽然才高八斗,但是无奈官运不逮。乾隆爷的恩典也没能改变他的命运。在此之前,有两位清朝文坛领袖助力于他,也是无功而返,遗憾收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时任内阁学士、浙江乡试正考官的李绂,主持浙江举人典试时,看到了厉鹗的试卷,觉得文采飞扬,出类拔萃。同时读了厉鹗写的谢表,说:“此人必定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李绂决定立刻录取。厉鹗中举之时,只有29岁,年轻得志,意气风发。他对未来也充满信心。这一年,厉鹗登舟北上,准备参加京城会试。

在北京,厉鹗又得到了清朝另一位文坛领袖,时任副部级吏部侍郎汤右曾的赏识。汤右曾工行楷,遒媚似苏轼。而且文人画也超级棒以逸笔写山水,著墨无多,舒展自如。

但是这一次,命运却无情地捉弄了厉鹗,他竟然名落孙山。得此落榜消息,厉鹗懊恼不已,心灰意。汤右曾并没有因为厉鹗的考场失利,而怠慢于他,反而更加热情地对待。

汤右曾吩咐家人,按照贵宾的招待标准,殷勤置办酒宴,甚至还亲自收拾卧榻,派人致意要将厉鹗请到家中。厉鹗得信后,却不辞而别。次日,汤右曾迎请时,厉鹗早已远去。

“鹗搜奇嗜博。扬州马曰琯小玲珑山馆富藏书,鹗久客其所,多见宋人集,为宋诗纪事一百卷。又南宋画院录、辽史拾遗、东城杂记诸书,皆博洽详赡。”

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贾而好儒,“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家中藏书极富。文人名士纷纷来游,厉鹗也年年相访,成为马家的常客。在马氏小玲珑山馆里,他肆意探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厉鹗在出游吟咏之,撰写了《南宋院画录》8卷、《秋林琴雅》4卷、《东城杂记》2卷、《湖船录》1卷,并同沈嘉辙、吴焯等一起,共同撰写了《南宋杂事诗》7卷。

“诗刻词柬,尤工五言,有自得之趣。诗馀亦擅南宋诸家之长。先世本慈谿,徙居钱塘,故仍以四明山樊榭名其集云。”

厉鹗的诗词,以五言突出,大多反映他的自身生活和自我感悟。诗作擅长摄取南宋诸家之长。他的先世本来居住慈溪,后来迁徙到杭州。所以厉鹗的作品集以四明山《樊榭山房集》命名。

“鹗尝与赵信、符曾等人各为南宋杂事诗一百首,自采诸书为之注,徵引浩博,考史事者重之。”

厉鹗曾经和赵信、符曾等人各自为南宋杂事诗一百首,每人博采众书为之作注,旁征博引,文采出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是后代研究这段史实的重要资料来源。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游鹍独运”,直译为远游鹍鹏独享运。厉鹗虽然才华出众,然而官运不济,屡试不第,导致他生活坎坷,陷入贫困,郁郁不得志。

想当年,他而立之年中举,第一次进京赶考,春风得意马蹄疾。沿途他诗兴时发,写下了10多首诗。其中,在《广陵寓楼雪中感怀》一诗中,他写道:

沉湎居翥主,浩荡游子意。

平生淡泊怀,荣利非所嗜。

哂笑讵云乐,明发难自弃。

兹来扪空囊,翻为故交累。

因思在家贫,忀徉尚高致。

束书细遮眠,疏花香破鼻。

纸阁无多宽,回隔飞尘至。

因之问故园,南湖烦寄字。

可是,当厉鹗落第在归途中,无可奈花落去,只能写诗叹道:

一昔都亭路,归装只似初。

耻为主父谒,休上退之书。

柳拂差池燕,河惊拨刺鱼。

不须悲楚玉,息影忆吾庐。

标签: 厉鹗清朝

更多文章

  • 叶赫那拉氏的婚姻状况如何?她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赫那拉氏,清朝

    大家好,说起叶赫那拉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对于女性的限制是很多的,女人不仅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迫,而且还要遵循三从四德。在封建社会,男人并不需要从一而终,可以娶好多女人,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只要养得起,就可以不断的娶小老婆。皇帝更是可以坐拥佳丽三千,这样的生活,想必

  • 如果郭嘉不死会改变些什么?赤壁之战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嘉,三国

    郭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08年正月,在北方征战的曹操回到邺城,在此之后,曹操开始准备南征荆州,他在邺城内开凿玄武池以训练水师,并让马腾与其家属来到邺城作为人质,以减少西凉方向的军事压力,与此同时,他让张辽等将士屯兵于许都以南,随时准备出征。在做好一

  • 卢楚作为隋朝官员,他如何被称为隋朝最后一位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楚,隋朝

    卢楚是隋朝官员,他被称为是隋朝最后一位忠臣。卢楚本有机会继续活下去,但他却选择和隋朝共存亡。卢楚年少成才,后来为尚书右司郎,卢楚行事不畏权贵,秉公办事。但也正因如此,导致卢楚被他人所忌惮,后来是被王世充所害。历史上对于卢楚的记载并不多,可能很多小伙伴对卢楚也不够了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历史上朱元璋真的娶了陈友谅的小妾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除了马皇后外,朱元璋还拥有众多的后宫妃嫔,他的后妃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据说,朱元璋有一位妃子原是陈友谅的小妾,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

  • 隋朝时期大臣元文都简介:他向杨侗进言什么而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文都,隋朝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洛阳七贵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性耿直,明辩有器干。北周时曾为右侍上士。后在隋朝,历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卿等职,颇有能名,隋炀帝继

  • 朱元璋拒绝元朝招降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江南从容发展势力,是因为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牵制了大部分元军主力,事实上成为朱元璋的一面屏障,"林儿横据中原……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明史·列传·韩林儿》)元至正十九(公元1359年)四月,赵均用杀害毛贵,毛贵是刘福通派出的东路北伐军的将领,驻守山

  • 武则天最后把皇位还给李唐,至少有哪三方面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皇位

    大唐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使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强国,至于为什么治国有“贞观遗风”的武则天,最后要把皇位还给李家,中国历史故事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武则天老了经常接触过老人的人,应该都清楚,老人比较容易怀旧,而且还念旧。武则天登上帝位时就已经

  • 西晋武元皇后杨艳,她为西晋的发展埋下了哪些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艳,西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皇帝都有皇后,而且有很多贤后辅佐皇帝成就一番伟业。很多皇后也凭借个人魅力获得皇帝宠爱,这是比较幸运的。这位皇后就是一位幸运儿,她的皇帝老公十分宠爱她,但她却凭借恩宠干政,为王朝的发展埋下祸根。这位皇后就是晋武帝

  • 宋明帝刘彧的一生有何变化?登基称帝后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明帝刘彧,南北朝

    宋明帝刘彧的一生有何变化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现在有许多宫廷剧刻意表现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安逸的生活,诱导观众意淫,来达到收视效果。一些网友也比较喜欢用“朕”,“寡人”,“拉出去斩首”这类字词来过一过皇帝瘾,给生活增添一点趣味。可是,历史上的皇帝真的是人人至高无上,都

  • 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文武大臣为何没有很出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秀,东汉

    刘邦创业,身边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樊哙、曹参等人。朱元璋创业,身边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三国君主们就更正常了,曹操、刘备、孙权身边,哪个不是文武双全?而且都很知名。诸葛亮、荀彧、关羽、夏侯渊、周瑜、张昭等,几乎是张口就来。现在我们就能搞清楚,为啥汉光武帝刘秀在历史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