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建立蜀汉之后 汉室支持者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 汉室支持者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1/16 19:15:53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建立蜀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丕在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后,很快就进行了逼汉献帝禅让的行动。汉献帝被迫将汉室江山禅让给曹丕,曹丕建立了魏朝。不久之后,刘备在蜀中登基,重建了汉朝,史称季汉。但是,在刘备重建汉朝后,却不见那些仍然效忠汉室的人员去投奔刘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不被承认的刘备。

刘备重建了汉室江山,登基当了皇帝,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就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刘备的出身十分可疑,虽然他出身平民,却自称皇叔,中山靖王之后,但是这么年代久远的事情早就无从考证。而且刘备自幼便有野心,自言长大后要乘坐羽葆盖车,怀有独霸天下的野心。这一切都让那些世家大族对他心生警惕。

刘备乘黄巾之乱起兵,在战火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也是争夺天下的军事实力之一。虽然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可是那只是他的政治口号而已。我们并没有看到他有着匡扶汉室的实际行动。他对流浪关东的汉献帝不闻不问,只管进行着自己的征伐。甚至为了扩张势力,不惜图谋自己宗族刘表刘璋的基业。

在他夺取益州、汉中后,就急于自立为汉中王。对于那些敢于劝阻自己的臣子,他不惜采取高压政策,用杀鸡儆猴的方式进行镇压。这使得很多本来想要投奔他的人,都望而却步。大家都看穿了刘备的真面目,为了争夺天下,他根本就不择手段。至于他说的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他自己建立的汉室,而非汉献帝的汉室。

在汉献帝的汉朝灭亡后,面对臣下劝进的时候,刘备反而退缩了。这是因为如果他真的登基当了皇帝,就表示他和曹丕的魏朝变成了死敌。在当时与东吴进入战争状态的情况下,刘备并不想同时面对曹丕的压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至于所谓的大义只不过是他利用的手段而已。

因此,忠于汉献帝汉室的人们,并不承认刘备建立的汉朝的权威。在汉献帝的汉朝灭亡后,他们也不会去投奔刘备,来支持一个他们不认为正统的政权。既然刘备和曹丕都是一丘之貉,那么何必再去参与到他们的斗争去呢?

二、汉朝已经失去了民心。

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过,如果世上缺少了自己,不知道有多数人称王称帝。其实,天下经过汉朝长时间的统治,早就失去了活力。尤其是在汉末的腐朽统治中,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已经让百姓深恶痛绝。当时的吏民都希望改朝换代,进行时代的变革,这也是黄巾起义爆发的根源。

其实早在东汉建立的时候,那句谶语“代汉者当塗高也”就流行开来,一直流传到了汉末。在汉朝失去对天下的控制力后,很多当时的人士都看到了汉朝衰亡的命运。袁绍袁术、曹操的手下都利用这句谶语,劝他们代汉。甚至远在江东的东吴谋士鲁肃都对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可见汉朝即将灭亡的信念,已经深入各界人士之心。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为刘备描绘北伐的场景,说百姓会箪食壶浆地迎接刘备的北伐军队,汉室也会很快复兴。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诸葛亮的北伐中,这种情况很少看到。正是因为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使得汉室的灭亡变得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重建的汉朝就更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三、对汉室忠诚的人士早就所剩无几。

汉朝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当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支持者。但是在魏朝建立的过程中,这些人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当曹丕篡汉时,这些汉室忠臣已经所剩无几了。

在曹操起兵的时候,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他把汉献帝奉迎到许都,奉天子以讨不臣,得到了大义的名分。这使得他在日后的征战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但是当他的势力强大后,一切就都发生了变化。

曹操为了保住他的权势,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一步步走上了篡汉的道路。为了给自己加九锡、晋位国公,他不惜逼死了自己最得力的手下荀彧。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同样逼死了荀攸。这些为曹操立下过卓越功勋的人,都不能逃脱曹操的魔掌,更不要说其他的普通人了。

为了让汉室江山落入曹氏的手中,曹操多次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杀戮。比如在吉本、耿纪、韦晃等人的叛乱中,曹操不但将这些人杀死,还将那天救火的人也都杀死。理由竟然是不救火的是没参加叛乱的,而参加救火的都是造反的人。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屠杀,那些汉室忠臣自然都难逃一死,能够生存下来的属于凤毛麟角,只能苟且偷生。

四、刘备的势力过于薄弱。

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势力最小。他控制的土地和人口,都无法和其他两国相提并论。在曹丕建立魏朝的时候,刘备的处境最为孤立。他正因为荆州之战和孙权反目为仇,还和篡汉的曹丕势不两立。

这使得刘备统治下的蜀汉处于被孤立、包围的态势。在刘备统治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与曹魏相连的地区,全部是群山环抱。想要突破这道包围圈进入蜀中,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曹魏国中的汉室忠臣根本没有多少可能去投奔刘备。

直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这个包围圈才被打开一个缺口。在诸葛亮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时,关陇一带大为震动。其中的安定、南安、天水三郡都不约而同地投降了诸葛亮,使得曹魏的官吏降得降、逃的逃。诸葛亮和刘备预料的百姓箪食壶浆欢迎汉军的情景出现了。

但是让人惋惜的是,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街亭之战的失败,诸葛亮被迫撤回蜀中。留在当地的汉朝支持者们,立刻遭到了魏军的清洗屠杀。这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失去了当地的支持者。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造成的,如果刘备的势力能够更大一些,那么魏吴无法对他的控制区进行封锁,还是会有人去投奔刘备的。

结语:

曹丕篡汉后,刘备重建了蜀汉政权。但是,那些忠于汉室的忠臣,并没有大举去投奔刘备。这主要的由于当时天下的形势已经改变,汉朝已经失去了民心,大家都希望改朝换代,进行变革。再加上刘备在创建事业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他的野心,并不承认汉献帝的汉朝。这让忠于汉献帝的人们也不认可刘备,想要投奔他的人们也望而却步。

在曹操父子建立魏朝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意识地对那些忠于汉室的人进行清洗。在他们的血腥镇压下,那些人九死一生,所剩无几。再加上刘备的势力过于薄弱,被魏吴两国紧密包围。想要突破这个包围圈去投奔刘备,真比登天还难。因此,在刘备创建蜀汉后,就没有多少人去投奔他了。

标签: 刘备蜀汉

更多文章

  • 在董卓的发家史当中,为何说几乎都是幸运在伴随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卓,幸运

    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不仅造就了英雄,同时也诞生了不少奸雄。比如曹操、董卓等人。他们的出现,或多或少的加剧了动荡的历史局面。东汉末年的历史中不少的人物因为这种局面,被带进了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历史故事网要讲的这位历史人物便是东汉的权臣,董卓。东汉末年的动荡不安的局面的加重,多少有他的参与才导致的。董卓的

  • 如果坐镇荆州的人是张飞,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三国

    张飞敬重士大夫,若他坐镇荆州,效果会比关羽坐镇荆州要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领荆州大部分可战之兵攻打襄樊两城,由于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兵锋,于是他连忙向曹操求援。为了不让樊城丢失,曹操当即派出于禁督七

  • 曹操留下四个人提防司马懿 曹丕为何全部都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魏武帝曹操能够以较弱的力量,在千军万马中拼杀出一条血路出来,最终成就了统一北方的霸业,这除了曹操本人的才干之外,拥有一批可靠的文臣武将才是最重要的。以题中所问来看,曹操所留下的四个人才里

  • 她是清朝“出身卑微”的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清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首诗讲的是,唐朝宠妃杨贵妃,从进宫以来一直享受优渥生活。不过历史上那些嫔妃日子,远没有想想那么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人们非常熟悉朝代,特别宫斗戏。大家现在在看电视剧中,对于清朝选秀,应该很清楚,有人直呼,皇帝真太花心。这个是对清朝历史一个误解,选

  • 韩信的政治觉悟有多差?有哪些不智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有哪些不智之举才导致最后被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韩信领军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在政治上太过幼稚,这才导致了他的亲兵来不及救他。韩信一直没意识到:自己必须死韩信必须死,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刘邦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过韩信,只是将他当做夺取天下的工具罢了。一旦天下

  • 鲍叔牙是什么人?他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鲍叔牙,春秋

    鲍叔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谈到鲍叔牙这个人,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我想可能大部分的读者朋友都会想到那早已成为千古佳话的“管鲍之交”,在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中,鲍叔牙作为管仲的好友,当其他人都对管仲充满了误解的时候,只有鲍叔牙一直能够辨别出管仲真心的想法。鲍叔

  • 在曹操的五大军师中,为何说郭嘉才是曹操第一智囊?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嘉,曹操

    曹魏阵营中人才众多,在这里面常说曹操有五大军师:荀彧、戏志才、郭嘉、贾诩、司马懿的说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戏志才早死,贾诩中期才加入,司马懿更是晚年才出仕,论资历与关系,荀彧和郭嘉才是曹操最重要的智囊。而在这两者中,笔者一直觉得郭嘉对曹操来说比荀彧更重要

  • 庞统落凤坡之死还死的如此壮烈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庞统,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庞统之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庞统庞士元是刘大耳麾下的爱将,此人不仅能坐镇后方布局谋划,决胜千里之外,关键时期还能领兵在外独当一面。据记载,庞士元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士元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

  • 朱祁镇为什么会被俘虏?与宦官王振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祁镇,明朝

    朱祁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祁镇,大明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位皇帝。他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其文治能与汉文帝、宋仁宗媲美,也不是因为其武功能与汉武帝、唐太宗比肩,而是因为他是一位被少数民族抓走又放回、失去皇位又重新登基的皇帝。像朱祁镇这样能够

  • 雍正死后为什么没跟父亲康熙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清朝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廷。而且清朝与大多数朝代不同,清朝的统治阶级属于满族人,而不是汉族人。因此对于清朝统治阶级而言,在文化建筑以及风俗等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就拿墓穴风格而言,满清人入关以前,修建的陵墓大都是以简便为主。对于那时候的满清人而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用于军事扩充,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