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分封朱允炆又削藩 朱元璋这次做法有错吗

朱元璋分封朱允炆又削藩 朱元璋这次做法有错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23 0:47:4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朱允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应该就属于明朝了。天子守国门的良好名声在外,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明朝的开辟,也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一面。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这中间的历程,不得不让感到佩服。但是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随之实行的一项政策,却让后世产生了诸多的麻烦。这也就演变成了后世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的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都和朱元璋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到了朱允炆这一代的时候,直接削藩发生了靖难之役,这个悲剧的产生,直接推翻了当时的朝廷,那么朱元璋有错吗?其实个人觉得,朱元璋原本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只不过随着分封国的实力不断的加大,最终演变成了战争。本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一、朱元璋为何实行分封

其实当时的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曾经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这些人的实力太过于强大。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出现战乱。同时在北方的元朝势力,依然在作祟。如果说是派将领前去打仗和自己的儿子去打仗,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做都不如自己家人放心。

其实朱元璋也是十分忌惮这些个功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在后来,不断地大肆屠杀这些功臣的缘故。因为自己的下一代皇帝,估计没有这个能力去控制这些功臣良将。因为朱元璋一个人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都会有些吃力。更何况自己的下一代皇帝,根本没有这个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要选择分封自己的儿子,去守护大明的江山。朱元璋虽然也明白,后期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是当时的情况,只允许朱元璋这么做。

二、朱允炆的削藩

朱允炆的削藩,之所以会失败,个人觉得这个和朱允炆的实力有关。当时实行削藩的时候,朱允炆并没有历朝历代皇帝当中的豪气,也没有一个富有谋略的大臣。削藩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削藩也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碰上一个十分优秀的藩王。岂有不败的道理。显然朱允炆作为一个皇帝,并没有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只知道削藩,而且削藩也没有权衡利弊和以及面临的风险。

汉景帝当年削藩的时候,也是同样面临的七国之乱,但是当时的文臣武将都是一股脑的维护朝廷的正义。更有自己的亲兄弟梁王帮忙抵挡叛军。但是建文帝,在消灭叛军这件事情上,做的的确不怎么样。没有好的将领,也没有好的策略。在靖难之役发生的时候,当时的朝廷可以说十分的被动。温水煮青蛙对待这些个藩王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尤其是那些常年驻守边关的实力派藩王。

三、朱元璋没错,朱允炆没做到位

其实削藩对于明朝来说,尤其是建文帝那个时代来说。的确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就当是的朱元璋实行这个政策而言,朱元璋的做法,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但是朱允炆似乎没有在削藩的问题上面,研究透彻,听从了自己老师的意见之后,直接就开始实行,而且从实行削藩的政策上来看的话,他们也是从最弱的开始,这样一来,相当于直接告诉了所有的藩王。显然是要爆发战争的。

但是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朱棣所率领的军队,在面对朝廷之时。朝廷军队显然不是对手。在这一点上来说的话,可能就可朱元璋牵扯上关系了。因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屠杀了大量的功臣,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的武将。到了靖难之役,朝廷几乎没有可以使用的大将,也就造成了失败。

结语:

其实朱元璋所实行的分封的制度,从明朝开国那个时期来说,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预防身边的武将谋反,危害明朝的统治,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为大明的江山做贡献。只不过随着明朝不断的稳定起来,这些个藩王的实力也在不断地扩大。导致最终的建文帝要实行削藩。

标签: 朱元璋朱允炆

更多文章

  • 秦灭六国时,大败秦军的项燕与李牧,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燕,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燕与李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灭六国之战终于开始了。对于《大秦赋》来说,中间有很大部分剧集,是围绕着嫪毐、赵姬太后、吕不韦展开的。而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然,在剧集进入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秦王嬴政不仅平定了嫪毐之乱,更顺利废除

  • 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你们知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喜欢带上他如花似玉的妃子,要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也遂,要么是清纯机智的忽阑。可也有例外,在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就一个妃子也不带。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49岁,正是需要一个妃子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年龄,可为何不带一个妃

  • 朱棣登基后,建文帝的忠臣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经过三年多的作战,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忠臣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说靖难之役是朱明皇室内部的争斗,但在深

  •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功臣 李世民是不想还是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杀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卷首翻开历史便会发现,对于那些帝王,尤其是开国帝王来言,几乎都存在着“走兔死,猎狗烹,飞鸟尽,弓箭藏”的记载。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登基,坐稳了帝王宝座后,便会以各种方式和理由,对曾经的功臣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不同点仅在于,

  • 建文帝向来心慈手软,他为何亲手刺死徐达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建文帝,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宽和,甚至到了过于仁慈的地步。比如说“靖难之役”过程中,朝廷的军队其实完全可以杀掉朱棣,但建文帝却下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结果让前线将士束手束脚。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还比如说,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军队多

  • 尚可喜的父亲被后金杀死,他怎么还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尚可喜,清朝

    平南王尚可喜是清初三藩之一,不过他投降清朝的情况,与吴三桂不同。吴三桂家遭到农民军的拷掠,爱妾还被刘宗敏霸占,所以他才“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尚可喜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父亲就是被后金军队杀死的,那么他为何还要降清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得从尚可喜的出身说起,尚可喜

  • 攻打西夏撤兵时,成吉思汗为何要让李安全进献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失败,撤兵时,为何还能将西夏公主带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他不是掳走,而是西夏皇帝李安全主动献给他。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李安全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成吉思汗开口了,一定要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成吉思汗在第三次攻打西夏,围攻西夏

  • 乾隆皇帝这六次下江南,开销了多少国库的银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六下江南败光了大清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很多人觉得乾隆皇帝的六次下江南,花光了雍正皇帝的积蓄,清朝也是从乾隆时期开始衰弱的,其实不然。乾隆帝在他40岁到75岁这一段时间里面,一共进行了六次下江南,虽然明面是去巡查,更多的是去游玩,那么乾隆皇帝这六次下

  • 朱元璋鸿门宴上原本想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最后为什么会放过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鸿门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鸿门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可能对明代的历史,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朱元璋确实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开辟了一个新的王朝,推翻了统治。同时,他也

  • 成吉思汗消灭敌人有什么方法?从围猎中得到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很多人都不了解成吉思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成吉思汗和他的骑兵,都没有受过任何军事培训,可为何能横扫欧亚大陆呢?除了他们的勇敢外,善于打仗善于谋略,才是他们出奇制胜的重要原因。由于受草原千百年来的围猎文化影响,无论是成吉思汗,还是他的手下将领,在对待敌人的时候,都是按照围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