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当初掌握最精锐的部队 韩信为何和其他两人三分天下

韩信当初掌握最精锐的部队 韩信为何和其他两人三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14 更新时间:2024/1/20 23:40:5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项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垓下之战前夕,韩信掌握着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此时曾经有两谋士分别劝他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但是他都拒绝了。这真的是因为韩信不愿出卖刘邦的爱,怕背上良心的债吗?韩信背水一战击败齐王广与龙且的联兵并且斩杀龙且,霸王项羽痛失爱将之后派盱眙人武涉充当说客。武涉见了新任齐王韩信之后对他提出了“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的建议。此时,韩信表达了对项羽的不满以及对刘邦的感恩。

韩信可谓军事天才,绝非政治高手。也就说打仗超一流,政治触角太弱。这种例子太多了,最经典的莫过于轻而易举被刘邦两次关键时候拿走兵权及讨封“假齐王”,太缺少权谋套路。没有政治远谋是再正常不过了。胸中有雄兵百万不假,但确没有天下之心。打仗超牛,政治超弱。以感激刘邦知遇之恩为理由拒绝。但是,他之所以这么说,其实还有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他没有背叛刘邦的资本!

韩信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低能儿,但却特别擅长观察人。当年,他跟项羽混的时候,把项羽分析的头头是道,也因此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如今,跟着刘邦混,对刘邦的分析也是十分中肯的。从韩信和刘邦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只是个将才,而刘邦却是帅才。将才虽然可以暂时攻城略地,但终究还是会被帅才所擒。再者说,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尚且能够抵抗项羽数年,与韩信争天下只怕相对容易很多。所以,韩信的下场恐怕仍是要败亡。

刘邦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政治气场令韩信不敢起反叛之心。与韩信相比,刘邦是一个政治老油条。而且马上封了韩信为齐王。刘邦反应之快、临机处事之果决确实是韩信不能比的。这事两人没闹翻,但是刘邦心里那根刺却长期地扎下去了,也许那一刻刘邦已经下决心要杀掉韩信了。信总觉得自己忠于刘邦,刘邦定不会负自己。殊不知刘邦最忌惮的就是用兵如神的韩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旦天下安定,深谙兵法韬略的韩信便没有了价值,他的存在只会令刘邦坐卧不安。韩信拥兵自重,但他为何不跟项羽刘邦三分天下?

标签: 韩信项羽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分封朱允炆又削藩 朱元璋这次做法有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允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应该就属于明朝了。天子守国门的良好名声在外,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明朝的开辟,也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一面。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

  • 秦灭六国时,大败秦军的项燕与李牧,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燕,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燕与李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灭六国之战终于开始了。对于《大秦赋》来说,中间有很大部分剧集,是围绕着嫪毐、赵姬太后、吕不韦展开的。而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然,在剧集进入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秦王嬴政不仅平定了嫪毐之乱,更顺利废除

  • 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你们知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喜欢带上他如花似玉的妃子,要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也遂,要么是清纯机智的忽阑。可也有例外,在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就一个妃子也不带。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49岁,正是需要一个妃子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年龄,可为何不带一个妃

  • 朱棣登基后,建文帝的忠臣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经过三年多的作战,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忠臣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说靖难之役是朱明皇室内部的争斗,但在深

  •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功臣 李世民是不想还是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杀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卷首翻开历史便会发现,对于那些帝王,尤其是开国帝王来言,几乎都存在着“走兔死,猎狗烹,飞鸟尽,弓箭藏”的记载。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登基,坐稳了帝王宝座后,便会以各种方式和理由,对曾经的功臣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不同点仅在于,

  • 建文帝向来心慈手软,他为何亲手刺死徐达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建文帝,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宽和,甚至到了过于仁慈的地步。比如说“靖难之役”过程中,朝廷的军队其实完全可以杀掉朱棣,但建文帝却下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结果让前线将士束手束脚。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还比如说,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军队多

  • 尚可喜的父亲被后金杀死,他怎么还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尚可喜,清朝

    平南王尚可喜是清初三藩之一,不过他投降清朝的情况,与吴三桂不同。吴三桂家遭到农民军的拷掠,爱妾还被刘宗敏霸占,所以他才“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尚可喜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父亲就是被后金军队杀死的,那么他为何还要降清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得从尚可喜的出身说起,尚可喜

  • 攻打西夏撤兵时,成吉思汗为何要让李安全进献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失败,撤兵时,为何还能将西夏公主带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他不是掳走,而是西夏皇帝李安全主动献给他。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李安全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成吉思汗开口了,一定要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成吉思汗在第三次攻打西夏,围攻西夏

  • 乾隆皇帝这六次下江南,开销了多少国库的银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六下江南败光了大清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很多人觉得乾隆皇帝的六次下江南,花光了雍正皇帝的积蓄,清朝也是从乾隆时期开始衰弱的,其实不然。乾隆帝在他40岁到75岁这一段时间里面,一共进行了六次下江南,虽然明面是去巡查,更多的是去游玩,那么乾隆皇帝这六次下

  • 朱元璋鸿门宴上原本想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最后为什么会放过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鸿门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鸿门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可能对明代的历史,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朱元璋确实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开辟了一个新的王朝,推翻了统治。同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