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从位居高位到成为阶下囚,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

李斯从位居高位到成为阶下囚,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74 更新时间:2024/1/19 11:57:11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朝宰相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经过商鞅彻底改革下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因为军功爵制,就连普通秦人也有机会受封爵位,因此才有了“捐甲徒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军。然而在商鞅变法下的秦国,人人只重耕战,轻商贾而远说士,对比列国,若是在秦国选择“文官”这一“升级”途径可谓是难上加难。但李斯不同,本不是秦人的他不仅及时绑上秦这辆疾驰的快车,更是凭着多年的谋划位居高位,登上人臣巅峰,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厕仓之鼠,在所自处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家中没有太大背景的他只是在一方郡县中做一名小吏。一次,他无意中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本没什么,但当李斯巡视粮仓时,却发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像之前的厕中鼠那样担心人或狗的惊扰。于是李斯感慨说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不仅是他解释为何厕中鼠与仓中鼠有如此不同,而且更是他投奔秦国,之后一直奉为人生准则的千古名言了。

“在所自处耳”,李斯已经看出,八百年的荆楚内部早已腐朽,“楚王不足事”,而号称东方强国的齐也呈现日薄西山之势,“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反而是西面的秦国做大做强,雄踞六国之上。于是乎在拜荀子为师,学成帝王之术后,只身前往秦国。入秦后,正值秦庄襄王卒,于是李斯便投到当时秦国内势力最大、声望最高的秦相吕不韦手下,“不韦贤之,任以为郎”,而李斯也借助吕不韦为跳板,接近了初临帝位,渴望人才的秦王嬴政,开始了影响其一生的政治投资。

二、佐政秦王,屡建奇功

那时候的秦国,国力强盛,与皆弱的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秦王嬴政也是一位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君王,因此李斯大胆进言,认为“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灭六国不是小事,嬴政没有立刻颔首认同,李斯话锋一转,说起秦不灭六国之弊:“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克不及并也。”嬴政大悦,当即便提拔李斯为长史,之后秦王嬴政用李斯的离间之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愿者,利剑刺之。”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久李斯又被秦王封为客卿。

为了应对秦国“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此举也为秦国带来了一定好处,所以秦王嬴政同样延缓灭韩之战,不过这时六国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嬴政便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为了不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诸流水,于是李斯便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打消秦王驱逐六国人的想法,李斯也因祸得福,官至廷尉,成了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

三、私在国前,毫无底线

李斯政治生涯的巅峰,便是与王绾争论是实施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场争锋不仅是李斯与王绾的政治交锋,也是法、儒之争,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廷群臣大部分是支持丞相的,而李斯看穿嬴政不喜分封制,于是反驳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向来喜欢廷议,更喜欢看自己的大臣相互攻讦制衡,能与丞相王绾作对的只有李斯了,也如李斯所料,秦始皇不喜分封,遂同意了李斯之言。

然而此刻李斯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他已经从佐政进言变成了无下限地迎合帝心,知陛下不喜借古讽今,于是便建议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秦国初并六国,需要休养生息,然而“始皇之心,日益骄固”,秦始皇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满足他“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野心,李斯也为这些战争“出了力”,为秦始皇驾崩后天下大乱埋下伏笔。李斯处处迎合秦始皇所想所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权力、地位都是秦始皇赋予他的,只有一昧迎合嬴政,才能简在帝心,满足一己私欲。

沙丘之变,身为丞相的李斯背叛了秦始皇,贪生怕死、毫无原则的他早已看透秦始皇死期将至、的秦帝也已经是摇摇欲坠,而为了继续掌握手中的权力,他必须迎立新君,本以为年纪轻轻的公子胡亥更容易掌控,但算无遗策,李斯没有想到赵高会背叛自己,陷自己于死地,其死前一叹:“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背叛之人也遭受背叛,不知李斯死前有何感想。

标签: 李斯秦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在曹魏担任过征蜀护军官职的人是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真,三国

    曹操设立的“征蜀护军”,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征讨刘备特别设立的官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曹操又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 历史上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哪些人?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善长,明朝

    1364年(元至正24年),朱元璋建立王朝称吴王,定都为应天府。1368年正式建立明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元璋以寒微之出身,最终能建立大明王朝、登基为帝,除了是因为他个人能力突出外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他有一批开国功臣。虽然后来这些功臣大部分落下悲惨的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

  • 李斯能留在秦国成功当上宰相,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斯本为战国末期楚国人,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

  • 明明有援军刘禅依然开城门投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禅,三国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信仰没了,有兵有将又有什么用,诸葛亮时候,蜀汉基本上就笼罩在一片保守和投降的氛围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大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回来,只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而已。

  • 曾经英武的齐桓公,为什么会黯然离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齐国

    姜小白,即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他本是中原霸主,但晚年昏庸,信用小人,导致自己晚年凄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乱局,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周王室权威失落。一时间,诸侯群起竞相逐鹿于中原。恰在此时,霸

  • 历史上赵匡胤和赵光义二人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清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宋太祖的赵匡胤的治国能力,是远远胜于宋太宗赵光义的,这个从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因为出生经历等原因,赵光义无论多努力,都不可能超过赵匡胤。赵匡胤出生在军营里面,父亲虽然是

  •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冲帝刘炳,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炳,东汉

    刘炳,即汉冲帝,他是汉顺帝刘保之子,东汉第九位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

  • 东汉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缵,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缵,东汉

    刘缵,即汉质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东汉第十位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

  •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宏,东汉

    刘宏,即汉灵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

  •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他在位期间经历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协,东汉

    刘协,即汉献帝,他是汉灵帝刘宏嫡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