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最狂妄的权臣,孙綝到底权力有多大?

三国时期最狂妄的权臣,孙綝到底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11 更新时间:2023/12/27 10:15:44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权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来说,在东汉末年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从而权倾朝野。在董卓之后,曹操这位权臣,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曹魏建立后,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废黜了曹芳这位皇帝,司马昭的手下则弑杀了曹髦这位皇帝。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本文所要说的东吴,也有一位可以和董卓、曹操、司马懿家族相提并论的权臣,这就是孙綝。在孙权死后,孙綝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还废黜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可以说是东吴历史上权力最大,也是最狂妄的权臣了。

首先,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三国时期孙吴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公元252年夏,农历四月,71岁的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仅10岁,他急忙令左右召集他所信任的臣子前来,嘱托后事。这其中包括: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亲侍中孙峻,有文有武。其中,就宗亲侍中孙峻,就是孙綝的堂兄。

孙峻掌权期间,曾除掉了孙权指定的托孤大臣诸葛恪,从而权倾朝野。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征伐魏国时因病去世,时年38岁,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在此基础上,东吴皇帝孙亮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的大权。当然,对于孙綝来说,其执掌大权,也遭到了不少吴国重臣的反对。比如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就希望限制孙綝的权力,从而维护东吴朝廷的稳定。

在一番较量之后,孙綝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在此基础上,孙綝篡夺了东吴的大权,逐渐嚣张跋扈起来。并且,孙綝之后的种种行为,也让他在东吴上下失去了人心。太平二年(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篡权,在寿春举兵叛变,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降,要求派援兵相助。东吴于是任命朱异为假节大都督,率领三万人屯居安丰。曹魏兖州刺史州泰率军与朱异交战,朱异大败,死伤二千人。

在此之后,孙綝不仅没有成功拯救诸葛诞,还因为朱异顶撞自己,所以将吴国的重要将领朱异杀死,因此一时之间朝野对他都愤恨不已。孙綝从前线返回建业后,原本年幼的皇帝孙亮已经开始亲政,且派人问责孙綝救援不成而诛杀大将之过。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孙亮不愿意当一个类似于汉献帝的傀儡皇帝,希望借此从孙綝手中收回权力。

面对初露锋芒的孙亮,孙綝害怕会对自己不利,选择称病不上朝,并且,孙綝命令其弟威远将军孙据负责宿卫宫禁苍龙门,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各个营地,想要以此来控制朝廷,从而达到自保的目标。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綝兄弟无疑执掌了东吴的禁军,这和曹爽曾经的情况比较类似。在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也曾执掌了曹魏都城的禁军。不过,禁军在手,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与孙綝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在孙亮已经谋划要铲除自己的背景下,孙綝决定先发之人,他举兵包围皇宫,命令光禄勋盂宗到宗庙祭祀先帝,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群臣十分震惊,无人敢违抗孙綝的命令。在废黜孙亮这位皇帝后,典军施正劝孙綝立孙权六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孙綝这位权臣表示同意,孙休得以即位,成为东吴第三位皇帝。

最后,孙休登上帝位后,深知孙綝权倾朝野,尾大不掉,因此对他时刻提防小心。当然,为了打消孙綝的疑虑,促使对方逐渐麻痹大意,孙休这位皇帝表面上继续加封孙綝的官职,比如加孙綝为丞相,领荆州牧。在表面上恩宠孙綝的背景下,孙休秘密询问张布解决的办法,张布和丁奉商议后决定在腊祭之日设宴来谋杀孙綝。永安元年十二月(公元259年1月),吴国权臣孙綝被孙休定计捕杀,年仅二十八岁。他死后,孙休将其与孙峻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故綝。在除掉孙綝这位权臣之后,孙休又下诏说:“诸葛恪、滕胤与吕据原来是无罪,而是受到孙峻与孙綝兄弟所残害,我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为他们改葬,并加以祭祀。因为他们而牵连被流放者,都可以回来。”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孙休这一手段,不仅解决了孙綝这位权臣,更安抚了东吴的其他大臣,从而维护了东吴的内部稳定。总的来说,在孙权去世后,孙峻、孙綝这两位大臣权倾朝野,引发了东吴大臣之间的自相残杀,还废黜了孙权托孤的皇帝孙亮。而这,自然对东吴的国力有所损耗。不过,伴随着孙休这位皇帝的即位,东吴衰落的趋势有所扭转,否则东吴的灭亡时间将明显提前。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三国孙綝

更多文章

  • 孙綝是如何掌握大权的?他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孙綝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1]),字子通。三国东吴的皇族、权臣。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孙暠的孙子,孙绰的儿子,孙据、孙恩、孙干、孙闿的哥哥、孙峻的堂弟。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

  • 为什么万彧孙皓两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杀头也不解恨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皓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王蕃的列传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

  • 三国吴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生平简介,最后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

    王蕃,庐江人,由于此时松兹属庐江郡,治皖(今潜山县梅城镇)故有潜山县人和庐江西南人之说,松滋县(今宿松)位于潜山西南。而且清安庆府志、宿松道光志、民国志皆记载为宿松人。王蕃博览多闻,兼通历法、六艺。起初担任尚书郎,后来辞官而去。吴景帝孙休即位后,王蕃与贺邵、薛莹、虞汜一同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

  • 【三国志·韦曜传】原文翻译,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曜传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

  • 韦曜最后是怎么死的?东吴四朝重臣韦曜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曜,东吴

    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年少时喜好学习,善于撰写文章。初任丞相的掾史,外出授任西安县令,回到京城后任尚书郎,升任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和韦曜同在东宫任职,喜好围棋。太子孙和认为此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著文论说此事。未任侍讲孙和被废黜皇太子之位后,韦曜转任黄门侍郎。会稽王孙亮即位

  • 韦曜:东吴四朝重臣,为何在七十岁时被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曜,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韦曜。韦曜本名韦昭,表字弘嗣,204年出生于吴郡云阳(江苏省丹阳)。其人幼年好学,擅撰文章,年轻时给丞相担任掾史,之后被调往豫章郡西安县(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附近)担任县令,政绩卓著被调回京城后,担任尚书郎。241年,孙权的长子宣太子孙登病逝,孙登去世前,上表

  • 东吴特务头子吕壹,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壹,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孙权晚年,对身边的朝臣和江东世族大家并不放心,于是任命提拔一群耳目,用于监视监听,访查文臣武将,掌握江东世族动向。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担任“校事”的吕壹。吕壹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对他非常陌生,此人在《三国志》中

  • 机关算尽的东吴大臣,揭秘吕壹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壹,三国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大臣仗着皇帝的信任,到处打压其他大臣。这位臣子就是吕壹,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他的故事。吕壹出生在三国时期,是吴国人。由于吕壹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吕壹在工作上表现得非常好。而且,吕壹善于讨好,遇到孙权经常说孙权的好话,所以孙权非常的高兴,同时也非常的信任吕壹。但是,

  • 吕壹本来很得孙权宠信,为何后来会被孙权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吕壹

    吕壹(?-238年?),三国时吴国人,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简介极受孙权宠信,玩权弄法,大臣潘濬、步骘、陆逊时时刻刻上书指责。潘濬甚至打算把吕壹刺杀。吕壹门客违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令吕壹非常愤恨

  • 如何评价孙资、刘放两人,这两人起到了哪些历史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资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孙资、刘放同为中书省长官,权势极大据正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