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的背后操手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会落得一样的下场?

安史之乱的背后操手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会落得一样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3/12/10 12:32:20

如果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对这个安史之乱那还是知道一些的,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安禄山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这是十分讽刺的一段历史。

虽然安禄山和史思明死的原因各异,但二者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众叛亲离之后的悲哀,这些源于他们的暴戾、嗜血和丧失人性的统治。笔者试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前后都发生了什么

唐天宝年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战。唐朝叛乱指挥官安禄山和史思明牵头,发动了一场为争夺统治权的反唐内战,这场战争就是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带来巨大影响,大唐国力下降、人口锐减,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之治晚期,朝廷腐败,当权者不思进取,沉湎于享乐。唐玄宗整日淫乐,宠幸杨贵妃。后大权在握的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老百姓被苛政压迫,深处水深火热之中。

安禄山拥兵自重,加上自己与杨国忠的不和,一时间内外矛盾激化,而唐玄宗对此也根本不管不问,最终点燃了安史之乱的罪恶之信。

安禄山之死:暴戾成性的嗜血统治,注定其失败而无悬念

安禄山患有眼疾,从起兵开始直至称帝,眼疾逐渐加深,直至完全失明。安禄山不但眼疾严重,而且还患有疽病,这些病痛使得安禄山的性格变得十分暴躁和怪癖,因而他时常会拿下人出气,非打即骂,异常折磨人。宦官李猪儿是安禄山的贴身宦官,经常侍奉安禄山穿衣解带,他被挨打的次数最多,怨气也最大。

公元757年,安禄山称帝后的第二年,由于身体病痛,他经常深居浅出,诸将领也很少再看到他,很多事情安禄山都交由谋主严庄转达代办,可就是这样的亲信,也免不了被安禄山抽打。后宫生活上,安禄山非常宠信段氏,两人生下一子名叫安庆恩,安禄山十分待见这个小儿子,大有将庆恩代庆绪(安禄山嫡次子,嫡长子被玄宗斩杀)的意思。

伺候这样的主子,安禄山身边的侍卫每时每刻都胆战心惊。而安庆绪也恐将来某一天太子之位被夺,终于,在严庄和李猪儿的怂恿之下,三人密谋,欲将安禄山处死。

安庆绪、严庄握着兵器在营帐外扈从,李猪儿借着服侍安禄山的机会,拿起大刀砍向了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挣扎着喊了一句:“是家贼!”就断气了。

第二天一早,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继承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开始发丧。

史思明之死:众叛亲离之后,落幕也变得凄凉、暗淡

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史之乱是内战,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叛国之人,他们的反叛是毫无历史先进性的,因为他们代表不了底层人民,反而给来百姓带来无尽的伤害,得不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是注定要失败的。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充当第一先锋。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人马解救了被郭子仪围困在相州城的安庆绪。安庆绪了解史思明的为人,他担心史思明对自己不利,本想抗拒史思明,但其手下诸将领都劝说反抗不可取。安庆绪被逼无奈带了五百骑兵来到史思明军中,拜伏在史思明面前说:“我不能担当大任,丢失了长安和洛阳,还长期陷入重围,没想到您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前来救援我,我愿意听凭您的处置。”

史思明愤怒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丢失长安洛阳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你身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谋取大位,这样的大逆不道,我必须为你父亲惩罚你这个逆贼。”就这样安庆绪连同当初起兵的其他谋士,都被史思明处以绞刑,对外,史思明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在为安禄山清理门户,教训这位忘恩负义的败儿。

公元761年春,史思明巡视长子史朝义所铸的城墙,当看到外墙还没有处理好时非常愤怒,骂完儿子后还不解气,临走时留了一句致命的狠话:“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史朝义心里清楚,父亲在指责自己无能。

史思明的残暴与安禄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史思明每攻破一城,便会大肆屠杀当地民众,但凡跟史思明不对眼的人,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对于这一切,史朝义也非常害怕,后来大将骆悦等将领以归顺唐廷来要挟史朝义,要他先下手为强,力劝史朝义诛杀史思明,史朝义点头允诺。入夜,骆悦等人提刀闯入,见人就砍杀,史思明见机不对,连忙翻墙而出,刚跑到马厩就被乱兵射中胳膊,后被幽禁在柳泉驿。

史朝义一行人伪造诏书,诛杀完史思明的亲信之后,这位曾经为老上级安胖子惩处“逆子”,动辄杀人的暴虐者,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活活勒死了。杀人杀身,诛人诛心。史思明一个没有头脑、自以为是、心狠手辣的领袖,又怎能翻起大浪呢,不禁让人唏嘘。

结语:历史上的巧合犹如电视剧里的情节似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同乡,二者为反抗唐廷发动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扛起了先锋大旗,但由于各自的认识局限性,加上暴力乱怪的统治风格,没有把身边人放在眼里,自恃功高,最终都死于自己的儿子之手。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安史之乱深深地触动了大唐的根基,然而由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缺乏先进的统治思想,更不懂得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依靠群众,最终导致不得人心、内讧频繁,兵败亦犹如昙花一现,不可逆矣。

标签: 安禄山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从哪些方面来看,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后的人生是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协,山阳公,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人生可谓颠倒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汉献帝刘协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9月,在董卓篡夺大权后,陈留王刘协被拥立为皇帝,正式成为汉献帝刘协。但是,成为东汉王朝的天子后,刘协并没有能号令四方,反而成为各个权

  • 为谋反做了十足准备的朱高煦,为何很快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朱高煦谋反,大臣建议将朱高燧一同逮捕,为何杨士奇却极力阻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在杨荣的建议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虽说朱高煦失败得很快,但是这次谋反,他却是蓄谋已久,做了十足的准备。朱高煦是朱棣嫡次子,生性勇猛,长期跟随朱棣南征北战,

  • 孙权麾下的六大中郎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麾下的六大中郎将,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一方虽说是孙刘联军,但是主战场还是在孙权一方,刘备兵力不足只能起到辅助和策应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周瑜愤愤不平的主要原因,你想啊,孙权在前方流血流汗,刘备在后方不声不响就得到了荆州四郡,换成谁都不愿意)。赤壁之战时不

  •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司马徽预言了十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徽,三国,刘备,野史秘闻

    司马徽是一位隐居竹林的高人,刘备与他相遇也是意外,当时刘备在荆州新野驻扎,刘表年事已高,此时正面临着立继承人的难题,长子刘琦能干,却没后台,小儿子刘琮虽然无能,却有蔡氏一族撑腰。当时刘备赞同刘琦,因此得罪了蔡瑁,蔡瑁带兵追杀他的时候,的卢飞跃了深潭,蔡瑁追不上,只好放弃。任谁都没想到,这深潭的另一面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超与许褚二人之间武力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超,三国,风云人物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战绩是十分出色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武艺高强,人称锦马超,羌人称他为“神威天将军”,他是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的马腾之子,其父死后,他接掌队伍,如此他也曾是东汉末年一方诸侯。马腾被曹操诱杀后,马超为父报仇联合韩遂反曹操。

  •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有几个徒弟?他的徒弟分别是怎么出名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某教授”。且关于他和他徒弟的事多为传说,那鬼谷子有几个徒弟呢?他的徒弟分别是谁?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名有姓的有:张仪、苏秦、孙

  • 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样的?江口之战后日军消停了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663年,唐高宗派军援助新罗,与百济、倭国联军大战白江口,最终唐新联军取得了这次白江口之战的胜利。此次战争影响深远,倭国方面很长时间内不敢再主动和中原国家开战,并积极派遣使者来中原朝廷学习,但并不能说白江口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从663年直

  • 洪武之治是怎么回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明初三大治世之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

  • 刘安造反前,为什么会让女儿做间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安,汉朝,野史秘闻

    刘安,是西汉第三任淮南王,他的前一任是其父刘长,再往前是异姓王英布。汉景帝时代,爆发了七国之乱——一场以刘姓藩王为参与者,以推翻刘启的统治为目的武装叛乱。在当时,战火迅速点燃,不及一个月,诸侯们就达成了声势浩大的利益联盟。而出于对局势、立场的考量,淮南王刘安并未参与其中。这也为他赢得了战后的信任。有

  • 靖康之变后,李师师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师师,宋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两宋一直面临外敌的袭扰,军事上多为守势,乏善可陈,然而它们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那就是国家十分富裕,如果当时有GDP排名,无疑雄踞榜首不可撼动。尤其是北宋的经济,在封建社会中达到了巅峰。国家如此有钱,百姓的生活也相对富足,官员和贵族更是过上了纸醉金迷的好日子。当时的青楼也非常繁荣,许多文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