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杀的这位大将 究竟该不该杀?

霍去病杀的这位大将 究竟该不该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4/2/5 4:13:23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结果卫青和霍去病这对“双子星座”没有讼汉武帝失望,双双告捷,特别是年轻的霍去病表现更为突出。

霍去病发挥行军神速的优良传统,带领五万大军,从代郡出发,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和左贤王接上了火。

左贤王正在加固城墙,哪里料到霍去病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于是慌忙组织抵抗。他和来势汹汹的霍去病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两军一交锋,胜负立分,左贤王兵败如山倒。

“追尾”是霍去病的拿手好戏。他一路狂追,斩杀匈奴士兵无数,俘虏了三位匈奴亲王,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将军、相国等官员达百余人之多,可谓收获颇丰。

这一追,霍去病直追到狼居胥山和姑衍山才结束。霍去病在这里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人征服北极或是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后立一个旗杆,代表自己来过这里,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成功和骄傲。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立下了大汉的大旗,然后才雄赳赳气昂昂地班师回朝。他带回的战利品是空前的,斩杀和擒获的匈奴士兵超过了七万。左贤王的主力在霍去病这次追击战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东、西两路大军双双告捷,可以说汉武帝发动的对匈作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此,强大的匈奴四分五裂,变成了“漠北无王廷”的局面。汉朝的边境终于迎来了一片祥和、安静。

两军班师回朝后,汉武帝论功行赏。鉴于卫青已是大将军,为了嘉奖他和霍去病,汉武帝另设了一个最高武官的职务——大司马,由他们二人共同担当。总之一句话,两人从此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霍去病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直追已经“领跑”了十余年的领头羊卫青,概括起来,是因为他拥有十二个字的大优势:有勇有谋有识,立言立行立功。

第一,来看霍去病的勇。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且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十八岁时他第一次随卫青出征,只带了八百敢死队,便在匈奴腹地横冲直撞,毫无顾虑,最终歼灭了匈奴三千士兵,擒获了匈奴单于叔父和相国等人,一战扬名。随后每次征战,他几乎都是选择这样“士兵突击”的方式袭击匈奴部队,并且每次都没有空手而归,战果辉煌。

第二,来看霍去病的谋。在处理浑邪王投降的事情中,霍去病粗中有细,小心谨慎,先是让大部队在汉境内严阵以待,自己则带一支超级精锐部队渡过黄河,名义上是迎接,实际上是提防浑邪王使诈。结果面对匈奴士兵突然自乱阵脚的溃逃,霍去病异常冷静,从容不迫,亲自率军擒住了贼王浑邪王。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马上当机立断,追捕溃逃的匈奴士兵,最终成功“降伏”匈奴士兵,没有出现“放虎归山”的严重后果。

第三,来看霍去病的识。他对匈奴人的性格和习性掌握和研究得很深。匈奴最擅长的是游击战,而他偏偏也玩起了游击战,并且作战时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随机应变的,通常是在匈奴腹地长驱直入,然后找到目标就打,打赢了就跑,决不恋战,决不让匈奴识破自己的战术和具体人马。

第四,来看霍去病的言。霍去病有两句绝世名言,除了流传千古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外,还有一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在他发迹前,汉武帝想教他《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结果,霍去病出人意料地拒绝了汉武帝的美意,说了这句名言,意思是说战争只需临场作战的方略就够了,没有必要学习古代兵法。霍去病这种大大咧咧、豪爽奔放的性格和言行很符合汉武帝的胃口,对他宠信有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五,来看霍去病的行。霍去病是个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人。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在军队中精挑细选出最出色的士兵作为自己的敢死队,并且把军队的管理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一人手里,统一调度,统一支配,指南打南,指北打北,不会因为其他副将的牵制而影响执行力。

第六,来看霍去病的功。在决战漠北之巅时,他出其不意地抓获了一些匈奴士兵,然后,又果断地让他们当军队的向导,所以才很快找到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部队,最终斩杀、生擒匈奴士兵七万多人,将匈奴主力几乎来了个一锅端。从此,匈奴人十年都不敢再踏进汉朝边疆一步,这便是霍去病最大的奇功。

当然,霍去病每次能立下大功,除了自己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靠部将的支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武帝对在漠北大战中战功辉煌的霍去病大封特封时,也赏赐了其他功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次出征,他们父子没有同路,李广是卫青麾下的急先锋,而李敢却成了霍去病统管的校尉。李广因为卫青故意“找茬”,非但没有立下功劳,反而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结果因延误战机遭到卫青的质问,心高气傲的李广一怒之下选择了自刎,实为憾事。

与父亲不同的时,在和左贤王的大战中,李敢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两百户。

李广是悲情的,他倾尽一生努力,也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封侯成了他刻骨铭心的遗憾。

李敢是幸运的,他通过不懈努力,很快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封侯成了他无与伦比的荣耀。

但李敢终究也是悲情的,因为他在接过封赏的同时,心里却在滴血。父亲的离去让他伤心欲绝。为父报仇成了李敢心中的第一要务。

冤有头债有主,李敢把报仇的目标锁定在了卫青身上。他知道自己明里斗不过权大势大的卫青,于是决定采取暗招子对付卫青。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很快,李敢苦苦等待、苦苦寻觅的机会就到来了。一次,卫青到军中巡营,李敢躲在一个角落里,拿起李家流传下来的神箭,对准卫青就是凌空一箭。

离弦之箭直奔卫青面门,说时迟那时快,卫青的贴身护卫及时觉出了异样,一把推开了卫青,于是李敢蓄势的一支神箭成了空箭。很快,李敢就被卫青的护卫队擒住了。护卫们准备将李敢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却被卫青阻止了。

“饶了李敢吧,他只是想为父亲报仇。李广的死,我也有责任,我也十分难过。这件事就此打住,谁也不能向外透露半句,否则严惩不贷。”卫青说道。

刺客事件看似到此告一段落。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卫青下达了封口令,但还是有一个人知道了这件事。

这个人就是霍去病。霍去病原本是个正人君子,但在这件事上却做了“小人”,因为他无法忍受舅舅受辱,选择了打击报复。

机会很快来临。一天,汉武帝到甘泉宫狩猎,陪同人员包括霍去病和李敢。结果就在猎场,李敢成了霍去病的猎物,霍去病用箭结束了李敢短暂的一生。

整个过程,汉武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悲剧的发生只在电光石火间,因此他没能够及时阻止霍去病的报复行为。看着李敢被血染红的身躯,汉武帝头摇得像拨浪鼓,牙齿咬得咯咯响。良久,他叹息道:“这可如何是好啊,我如何向天下交代呢?”

汉武帝的话里三分无奈,三分叹息,三分懊悔,一分愁绪。显然,霍去病是他的亲戚,又是他最为器重的将才,他自然不想为此事治霍去病的罪,但李敢毕竟是飞将军的儿子,不是一般的人,受关注程度高。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射杀,没有说法显然是不行的。

好在汉武帝的心腹都是心思极细之人,他们自然明白汉武帝所思所感所想,很快就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封锁现场,封锁消息。所有在场的人都不得对外泄露这件事的真相,否则罪加一等。

第二,编造理由,统一口径。所有人对外都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他的死纯属意外。

事已至此,汉武帝自然做不出挥泪斩霍去病这样的举措来,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同意了心腹的建议。

万事劝人休隐瞒,举头三尺有神明。霍去病干掉李敢后,也折了自己的阳寿。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病逝。

这当真是: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爱才霍去病不惜命 很受刘彻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的著名将领,或许由于是卫青的亲外甥所以在带兵打仗方面特别擅长,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在当时很受汉武帝刘彻的器重,汉武帝爱才,霍去病不惜命,这是一对非常好的“组合”。霍去病的一生比较带有传奇色彩。首先这个霍去病只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不敢承认,而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在霍去病刚满周岁

  • 揭秘霍去病为何能成为最年轻的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

    自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起,汉武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大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网络配图《史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迎战匈奴大单于的任务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只是阴差阳错,大单于却与西出定襄的卫青军团遭遇了,一番恶战之后,匈奴败退。之后东出代郡的

  • 汉代名将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都经不住推敲。网络配图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

  • 汉朝民族英雄名将霍去病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

    在2157年前的今天,前140年2月9日 (农历腊月廿七),汉朝名将霍去病出生。霍去病(前140—前117,距今已215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

  • 惨绝人寰!霍去病死后惨遭灭族背后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代汉武帝一朝最显赫的将军之一,但他死后他合族上下惨遭灭族,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霍氏一族的发迹,始于汉武帝时期,在宣帝霍光辅政期间达到顶峰。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战神”,因为抗击匈奴屡立奇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他的舅舅,正是大司马大将军兼驸马卫青,姨母是武帝皇后卫子夫。此时

  • 历史上的霍去病:汉武帝为何非常宠爱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汉武帝和霍去病之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雇佣关系,霍去病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猛将,他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屡屡建功,是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这也证明汉武帝有着一双发现人才的眼睛,他相信年仅18岁的霍去病能独自带兵出征,正是由于汉武帝的信任才使得霍去病有这样的建树。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非常的善于骑射,且在用兵之

  • 揭秘霍去病为何要射杀“飞将军”李广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十月,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甘泉宫附近打猎。此时曾经横行北方、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早已在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打击下远遁漠北,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游猎中,汉武帝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打猎时,竟然射杀了郎中令、关内侯李敢!网络配图李敢

  • 卫青和霍去病是舅甥么?他们谁更有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卫青,霍去病

    小编最近一直没有见过太阳,这雨一直淅淅沥沥的下,好像要把前两个月没下的雨一次下个够!最起似乎开始流行起汉剧了,前段时间的《卫子夫》以及10月份要播的《风中奇缘》都是讲汉代的的故事,而且都有霍去病(不过风中后来改名了),所以小编想来写写关于卫青与霍去病之间的事情!两个人都为西汉著名大将军,多次讨伐匈奴

  • 23岁就去世!霍去病死亡背后有什么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

    汗青纪录霍去病是病去世的。一个年仅23岁,统领千军万马的天之宠儿,一个领导800铁骑,就能在匈奴要地当地横行无忌的骠骑将军,竟然去世了。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纵观中国军事史,云云年龄就得到云云战绩的,唯此一人。网络配图关于他的去世有如许的说法:在漠北决斗中他身先士卒非常骁勇

  •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汉武帝最锐利的战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

    汉武帝和霍去病之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雇佣关系,霍去病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猛将,他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屡屡建功,是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这也证明汉武帝有着一双发现人才的眼睛,他相信年仅18岁的霍去病能独自带兵出征,正是由于汉武帝的信任才使得霍去病有这样的建树。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非常的善于骑射,且在用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