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史上四个秘不发丧的皇帝:为何连刘邦朱棣都不发丧?

盘点中国史上四个秘不发丧的皇帝:为何连刘邦朱棣都不发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42 更新时间:2024/2/11 4:31:53

说到发丧这件事情其实在明间也还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敲锣打鼓的,说明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的,话说其实古代的一些帝王也是这样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选择了秘而不发,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

这个秘不发丧颇具“强主末政,鲜有不乱”的意思,都是因为帝王世袭制度下的弊端,而秘不发丧也大多发生在“强主”身上。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确定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所以才有了秘不发丧,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人知道皇帝已经死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内乱、外乱,或者第一获悉者可以暗箱操作,改变先皇遗嘱。

那么历史上又有哪些皇帝秘不发丧?

1、秦始皇

最出名的还得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之时,在沙丘行宫身亡,而赵高威胁李斯,联合秦始皇儿子胡亥一起密谋,篡改诏书,逼蒙恬扶苏自杀,期间还派人照常送食物到秦始皇行宫,赵高也假装送奏折。

后因天气炎热,尸体发臭,最后用鲍鱼搁置秦始皇身边,掩盖气味,而百官竟无一知晓。

秦始皇的秘不发丧,主要就是赵高等人为了拥立胡亥,怕扶苏得知消息,原本扶苏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三十万大军也在蒙恬手中,如果不自杀夺取皇位并不是不可能。

奈何赵高等人假借秦始皇之名,赐死了扶苏。

2、刘邦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的过程中,身受重伤,最后重病身亡。

去世之后,同样采取了秘不发丧的措施,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就是吕后认为,刘邦的追随者大多是开国功臣,这些老将军定然不会心甘情愿辅佐幼主,所以用秘不发丧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除掉这些功高盖主之人。

后来将军骊商得知后,劝说吕后,说这样做,万一事情败露,像陈平灌婴周勃等人肯定会誓死抵抗。

这才让吕后及时发丧,好在吕后政治能力超群,如果没有吕后估计很难摆平。

3、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在六盘水的清水县去世,当时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西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于是答应投降,但是要宽限一个月,可是还没到一个月成吉思汗就去世了,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之前,立下遗嘱:“秘不发丧,一定要等到西夏献城投降之后,再将城中士兵全部杀掉再发丧。”

成吉思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西夏向来反复无常,所以为了稳定局势,只能委屈自己,有些像诸葛亮一样,死后不让他人知道,让蜀军撤退。

4、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在北征蒙古时,死于回京途中的榆木川,因为距离回到京城还有些路程,皇帝去世很有可能会导致军心不稳,所以杨荣和金幼孜商量决定秘不发丧。

因为杨荣支持太子朱高炽,皇子朱高熙同样觊觎皇位,因此不能让朱高熙知道朱棣已死。

如果知道定会发兵谋反,所以杨荣等人用锡器制造了一个圆桶,将朱棣遗体放入桶内,同样每天送食物,汇报军中事情,一路上也无人知晓朱棣已死。

到了经常杨荣立刻禀报太子朱高炽,朱高炽也顺利继位。

从上面来看,秘不发丧的原因大多是皇帝都死在了外面,如果是在宫中驾崩,皇位自然可以平稳过度,可是在征战的途中去世,皇宫里有太子还好,如果没有太子,其他皇子和大臣很有可能会发动叛乱。

因此秘不发丧也成了一种政治手段。

标签: 中国古代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匈奴首领写信羞辱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和亲公主,但是你们和亲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其实和亲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之所以和亲还不是为了皇朝的稳定,不与敌国发生战争而用的缓兵之计,用一个女人的一生幸福去稳定江山,其实对于那个女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汉朝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强大,而草原上的一些少数民族又很强大,所

  • 刘邦做了一件事,让他帐下的将军们很吃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

    我们国家历史上有许多的君王,其中有一位君王是很厉害的,这位君王就是刘邦,也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说的人物,刘邦这个人是有很大名气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他击败了许多对手,然后建立了汉王朝,可以说他是一个有很大成就的人。刘邦虽然后来成为了一位皇帝,不过他早期可是一个十足的穷小子,他的家境不太好,刘邦早期也没

  • 项羽死后他的族人怎么样了 刘邦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刘邦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一旦让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农民起义,像陈胜和吴广的揭竿而起,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在陈胜和吴广起义之后,出现了刘邦和项羽,被压迫久了,就不得不起来反抗,就这样项羽和刘邦起初联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刘邦和项羽之

  • 为什么项羽可以在彭城打败拥有五十万军队的刘邦 在垓下之战却不行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项羽

    有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是否有韩信指挥,其实有失偏颇。彭城之战,刘邦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刘邦的自大和享乐态度。刘邦自走出汉中之后,可谓是一路高歌,势如破竹,占领彭城后,好酒好色的毛病就来了,不仅夜夜笙歌,还霸占了项羽的金银珠宝,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主帅如此,下面的士兵也就松懈了,而

  • 为什么说刘邦的遗嘱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

    吕后问高祖日: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日:曹参可,其次,日: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日: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

  • 楚汉战争刘邦取得最终胜利之后,为什么没有给项羽泼脏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汉战争,项羽

    在战场上一向有一个定律叫成王败寇,也就是作为胜利的一方是完全有资格去书写历史的,那么失败的一方在历史上的形象一般就是不怎么样的,就比如纣王、夏桀,他们作为王朝的末代皇帝,身上自然是承担了不少下一朝代泼的脏水,不过也有例外,就是楚汉之争最终胜利的刘邦,好像并没有往项羽身上泼脏水,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

  • 刘邦对樊哙有什么深仇大恨 为何一定要让他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

    开国皇帝都喜欢屠杀功臣,最有名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说起刘邦屠杀功臣那可是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不过他屠杀的都是异姓诸侯王。刘邦小农意识严重,即使当了皇帝也无法摆脱其阶级属性,他认为刘家的天下就应该让刘家人来守护,异姓必有异心。中国几千年农民都是这种意识,他们没有博爱的胸怀,认为除了家人以为其他都是

  •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所有有亲戚关系的人都做了官,除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为人所景仰的大国。古代的时候在全世界有很多地方还过着蛮夷的生活,中国就已经统一,并且过着文明的生活。但是在周王室的衰败之下,中国四分五裂成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终于在公元216年在秦始皇的努力下又一次统一了全国。按理来说,人们应该感谢秦

  • 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三个人放到同一朝代,谁会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假设将三国的刘邦、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放在一个朝代,这三个人都是一代枭雄,如果将他们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又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谁又最终能够登基坐上皇帝呢?所以今天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他们三个人谁到底更胜一筹。古代有句谚语:时代造英雄,在不同的朝代就会造

  • 戚夫人为什么会得到刘邦如此的宠爱 她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邦

    我们知道刘邦最宠爱的就是戚夫人,那么我今天就来谈谈历史上的戚夫人,戚夫人,出生于公元224年,死于公元前194年,她在世活了30岁。戚夫人后人又称为戚姬,是当时秦朝末年定陶人。可以说刘邦对她是非常的宠爱。她被刘邦受封于汉王后,并且进入了刘邦的后宫。得到了汉王刘邦无限的宠爱。生下了刘邦的第三个孩子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