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萧何为什么被刘邦选中为治国的丞相?

揭秘:萧何为什么被刘邦选中为治国的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4/1/30 10:09:00

萧何(?~公元前193),大汉开国功臣, 汉初“三杰之一”。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汉高祖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汉高祖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汉高祖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汉高祖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汉高祖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汉高祖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见汉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他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卒于孝惠二年。

萧何是大汉的功臣。沛县起兵之后,萧何成了刘邦军队的后勤主管,经常坐镇后方,坚守根据地,为前线的队伍供应粮草,补充兵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队伍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刘邦军队进了咸阳之后,诸将领都急于抢掠金帛财宝,而萧何却直接进入秦朝的丞相御史府中,抢先把秦朝的律令、户籍等文书档案收集了起来,这对日后建立全国政权都是必不可少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迅速攻占了关中。当时,关中几经兵燹,残破不堪。萧何又开始协助刘邦收拾残局,稳定关中。他一方面申明法令,设置县邑,推选三老,教化民众,重新建立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开放秦朝的皇家园林苑囿,交给百姓耕种,还下令减免租税,恢复发展生产。在萧何的努力治理下,关中地区很快稳定下来,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和汉中一起,成了刘邦争夺天下的大后方。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一役全军覆没,退回荥阳。多亏萧何迅速征发老弱以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及时前来增援,刘邦才能够重整旗鼓,与项羽在荥阳、成皋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此后,在楚汉长达两年之久的相持中,刘邦几次败北,狼狈逃窜。每次都是萧何从关中征发士卒,运送粮草,才使汉军重新振作起来,逼使楚军始终不能越过荥阳一线,并最终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西汉建立之后,萧何还为巩固汉朝的统治立过一件大功,那就是计诛韩信。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居功至伟,但是在汉朝建立之后,却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刘邦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 公元前197年,刘邦亲自去征讨叛乱的陈豨,韩信称病,没有跟随刘邦出征,却暗地里和陈豨联络,想起兵谋反。吕后得到消息后,就找萧何商量。萧何为她献计,假称刘邦从前线派回使节,报告胜利的消息,让群臣都进宫朝贺,好借机杀掉韩信。吕后依计而行,萧何生怕韩信又称病不来致贺,就亲自去找他说:你虽然有病,可是这样的大事,你就是强打精神,也应该去祝贺。韩信听了萧何的话,就进宫去了,结果被吕后命武士斩于长乐宫,韩信三族也被夷灭。

萧何与刘邦关系很是密切。张良是秦末起义后在投奔他人的半道上改投刘邦的,中间还曾因为要辅佐韩王成而选择过离开刘邦。在张良的内心里,韩王成永远排在第一,韩国复国永远是首要任务。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后,张良陷入绝望,这才彻底投靠了刘邦。曹参本来是沛县的“狱掾”,刘邦那时候是泗水亭长,理论上来说,俩人是同事关系,只不过当时并没有过多私交,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还是在反秦大起义开始以后。萧何就不同了,他早就是刘邦的知己,而且两人私下关系很密切。刘邦未入官道前到相关部门报到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萧何为他掩护解围;刘邦当了亭长后,萧何更是多方关照,不仅在他出差时多送钱,甚至在沛县县令宴请吕公时,公开袒护一个子儿都没拿、却口中喊着“贺钱万”的刘邦,间接地成全了刘邦与吕雉的婚姻。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需要萧何。刘邦为萧何争地争位,最终是为了达成一个重要目的:任命萧何为丞相。大汉建立了,需要有人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谁来担此重任最合适呢?是立下军功的功臣吗?理应是。但百官之首的丞相可不是一般将领当得了的,岗位职责要求这个人需要熟悉法律、懂得管理。这个人,是一直备受敬重的张良吗?不是。是战功显赫的曹参吗?看来刘邦也不大放心。是深受信任的周勃吗?刘邦很清楚,周勃只是一位将才。几经考量之后,萧何最终脱颖而出,被刘邦视为最合适的人选。

标签: 萧何汉朝丞相刘邦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为何被误读成流氓皇帝?刘邦的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汉朝,流氓皇帝

    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刘邦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黑的

  • 汉朝的建立:刘邦作为领头人的一场成功创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刘邦,创业,

    要说开国皇帝,有史以来恐怕没有比刘邦者更渣的了,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贵族之后,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也是上马将兵、下马管民的真才实干;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也皆是雄才大略之辈。那么刘邦呢,日常生活习惯还是乡下流氓做派,酷爱在客人面前洗脚,贪图享乐,进

  • 汉高祖刘邦其实是一个大孝子:你所不知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皇帝,刘邦

    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公元前256年生于鲁国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刘煓,字执嘉)和刘媪(王含始),刘邦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四弟刘交。)刘

  • 最早预言项羽失败的竟然是他!刘邦与项羽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项羽,韩信

    秦朝末期,韩信跟随项梁起义,在军队中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项梁死后,韩信跟随项羽做郎中。可是对于韩信的计策,项羽都不重视,一个将才就这样埋没军中。直到刘邦入蜀之后,韩信离开项羽选择跟随刘邦,成就大事。韩信在刘邦的身边得到了夏侯婴的赏识,夏侯婴于是便向刘邦举荐他,但刘邦因为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殊的才

  • 解密:汉高祖刘邦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和群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高祖,黄金,项羽,

    说起刘邦,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它是继秦末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的一场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的争夺战。其间,刘邦曾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与群臣,从而获得成功,为最终击败项羽打下了坚实的铺垫。按理说,四万斤黄金可是一大笔超级巨财,加上刘邦原本就是贫民出身

  • 刘邦有哪些儿子死的很难看?刘邦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刘如意,刘肥,刘盈

    刘邦的儿子贵为皇子,除了刘恒、刘盈做了皇帝,大儿子拍吕后的马屁,其他的都死得很难看,包括吕后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庶出的长子是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孝惠皇帝,是吕后的儿子;三子是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刘恒,后来被立为孝文皇帝,是薄太后的儿子;五子梁王刘恢,吕太后当政时被改封为

  • 汉史解密:“暗度陈仓”的刘邦部下可能是韩王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刘邦,名将,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除了秦始皇,还有两个人物破绽最多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反差最大,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韩信。贬低秦始皇是汉代的政治需要,也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使然,而把项羽塑造成盖世英雄,把韩信塑造成才高八斗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杀身亡,则完全有可能是司马迁的私心作祟。司马迁怀才不遇,司马迁被汉武帝无道地施以宫刑

  • 揭秘:刘邦如何从市井无赖成为一统天下之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生于丰邑,长在沛郡,父母为刘太公和刘媪,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据说,他父亲太公在雷雨交加的天空中看到了蛟龙在盘旋。不久,刘太公的妻子生下了刘邦。刘邦本无名,人称“刘季”,用现代语就是刘老三。年幼时,刘邦在马公书院读书,却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常被父亲训斥,

  • 刘邦底层阶级贫苦出身 但为什么不爱金银珠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刘邦是亭长,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

  • 秦时明月剧情介绍第56集 刘邦请罪赴宴鸿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时明月,历史剧

    没有了二十万俘虏负担的项羽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攻破函谷关,驻扎在新丰鸿门,距咸阳咫尺之遥。刘邦军对项羽军火速神勇的势头议论纷纷,有几个将士对刘邦将煮熟的鸭子拱手让人的做法十分不满。天明和月儿从刘邦处请得令牌,到赵高府池塘下的阴阳家大本营祭奠月儿的母亲时,撞见了两个偷偷潜入阴阳家的将士,天明拦住二人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