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汉流氓皇帝刘邦统一中国靠的是哥们义气

揭秘:大汉流氓皇帝刘邦统一中国靠的是哥们义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4/1/30 3:02:50

人生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秦王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刘邦47岁,在泗水亭亭长任上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娶妻生子,沉迷酒色,十年无所升迁,不求上进。若不是两年前去咸阳服徭役,见到秦始皇时一不留神说出来那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甚至难免让人怀疑,当年那炽热的“游侠梦”也早已落满尘埃。

也许,那份“游侠梦”确实曾经在漫长的泗水亭亭长生涯里无可救药地黯淡过——毕竟,那是十余年漫长的枯燥时光;毕竟,刘邦已经从血气方刚的青年逐渐步人不尴不尬的中年。要求一个踏上奔五之路的中年人继续青少年时代的激情澎湃的“游侠梦”,确实不太现实。然而两年前的咸阳之行,对刘邦尘封的“游侠梦”显然有着强烈的刺激。梦想再次被激活。47岁这年,刘邦“夜解从所送徒”,抛弃了秦帝国体制内的小官吏身份,亡人芒砀山中,回归游侠。在即将到来的秦末风云变幻中,游侠刘邦终于得以凭借“任侠仗气”而成就了汉王朝的数百年基业。

理解汉王朝建国之路上的游侠背景,是解开汉帝国内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因为之后所发生的一切,分封异姓诸侯、白马之盟、吕后称制、无为而治等政治命题的出发点,都基于这一点:汉帝国原本是以游侠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曾在《关于汉高祖集团的性质》一文中详细考察了刘邦集团的客、中涓、舍人、卒等组成群体,并得出结论,认为他们在秦末乱世选择与刘邦结合,是基于一种互相平等的信赖感。换而言之,这种平等的信任感的来源,正是刘邦的“任侠仗气”。这一“任侠仗气”最显著的体现,是刘邦入蜀之时,楚国与其他诸侯门下,仰慕跟从刘邦者达数万人——期间已颇有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的风范。

如果稍加留意,并不难发现,以游侠之风在秦末动乱中取得成功的,并非只有刘邦一人。王陵,曾经是刘邦游侠之路上的“兄长式人物”,同样也以游侠之身聚众数千人,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反秦力量。其他如英布彭越等人,同样均以游侠起家,为众豪杰所推举;刘邦曾经的门主张耳,则更不必说了,乃是反秦运动中极著名的游侠领袖。可以说,当秦末乱世来临,因为秦帝国的严密法家网络而隐匿民间的战国游侠之风,趁势再度复活,并最终左右了历史的进程。

众所周知,张良韩信均是由战国末年没落诸侯贵族转化而来的游侠。细究他们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本末,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开始双方并未形成所谓的“君臣关系”。他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正在于“游侠”二字。游侠间的重然诺,轻生死,于二人身上体现极为充分——张良作为诸侯信使出使刘邦,恰逢汉军败绩,岌岌可危,旁人劝张良速速离去,以免受池鱼之殃,结果却被张良以汉王与我任侠相交,此时“亡去不义”而拒绝。同样,当楚汉之争进入关键时刻,旁人劝第三方关键力量韩信乘机达成三足鼎立局势时,当年的游侠,如今的齐王韩信拒绝了这一提议,理由同样是“汉王待我极厚”,不忍背义。

因为刘邦的缘故,游侠之风,在汉初的社会生活当中相当盛行。刘邦崇拜信陵君的养客之风,所以善于养客的陈稀也因此得到了刘邦近乎无条件的信任——陈豨在为代相期间,一度“从车千乘”,门下游侠食客如云。游侠朱家敢于收留亡命游侠季布,并为之设法向刘邦求情,其间也有看准刘邦的游侠本性这一原因在其中。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所体现的,正是汉初社会对游侠精神的一种普遍认同。这种认同,是伴随着游侠刘邦,以一种游侠的方式建立汉帝国而来的——芒砀山中的流寇集团,萧何、樊哙等组成的丰沛旧人集团,是刘邦建国之路上的最基础的军事力量和组织力量,二者的初始结合方式,均带有强烈的游侠色彩。

标签: 汉朝皇帝刘邦

更多文章

  • 解密:刘邦谋臣陈平的“谋”是阳谋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陈平,楚汉争霸,

    世人历来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习惯,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一直贯穿于二十四史中。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以严谨公正著称,但也难免不受此影响。陈平和张良是刘邦帐下最重要的二位谋士,陈平承认自己使用的是阴谋诡计,司马迁却称赞他足智多谋,到底是阳谋还是阴谋?我们只要把陈平的“谋”放到阳光下一晒,再把他和张良一比较,

  • 刘邦用一跟铁棍开启帝王之路 铁棍变镇国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汉朝

    古代有十大神剑,它们代表着古代铸剑的巅峰之作,凝聚着古代剑师无数的心血。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讲一讲排在第三位的赤霄剑。人们将这把剑称之为是帝道之剑。为什么人们要叫它帝道之剑呢?因为这把剑是属于刘邦的,刘邦正是用这把剑斩了白蛇,开启了帝王之路。当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刘邦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年轻

  • 敢骂刘邦敢逆吕后 汉朝也就周昌这么个人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昌,吕后,刘邦

    熟悉西汉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强势的皇帝,他去世以后,虽然继位的汉惠帝是一个摆设,可掌握实权的吕后也是一个强硬的主,不过当时就有那么一个大臣,他敢骂刘邦,还不给吕后面子,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昌。(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

  •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是怎样助刘盈执掌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刘邦,吕雉,刘盈,汉朝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对于原刘邦所宠幸之妃嫔,多仅进行常规处理,如有子者,与其子就国为诸侯王太后,独有戚夫人,因其曾几欲夺孝惠帝刘盈太子之位,吕雉坚决不放过。一开始吕雉先罚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叹息,“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仆,终日舂米到薄暮,常常与死亡为伍!母子相离三千里,

  •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为何会让父亲给自己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汉高祖刘邦是怎样用人的?为何说刘邦很会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良、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投

  • 汉高祖刘邦传奇人生之刘邦斩蛇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晚

  • 汉高祖刘邦为何没有杀张良?张良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刘邦,张良.西汉

    网上有人问刘邦为什么杀张良,毕竟刘邦在登基后杀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战国勾践那样兔死狗烹的行为,一旦国家巩固了,就会猜忌身边的功臣,想方设法除掉,以绝后患。其实历史上张良是善终的,与其说刘邦为什么杀张良不如说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来的贴切。张良是一代谋圣,以他的智谋怎么会看不出刘邦的心思。他知道

  • 开国皇帝刘邦杀了哪些有功之臣?为何没有杀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刘邦,张良.西汉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第二年,韩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

  • 汉高祖刘邦评价陈平:聪明有余 不能独当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高祖,刘邦,陈平,

    陈平为人 长大美色陈平,汉初丞相,是阳武县户牖乡人。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与他的大哥一同生活,他大哥在家耕田,让陈平出外游学。《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平为人长大美色”,是个身材高大的美男子。有人曾开玩笑问他:“你们家这么穷,吃什么长得这么高大?”当时陈平的嫂子在场,她对陈平不帮大哥劳动早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