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当皇帝后为什么要亲爹给自己磕头?

刘邦当皇帝后为什么要亲爹给自己磕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2/12 6:58:25

人都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脾气禀性,即使再了不起的人物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吧,司马迁说他“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史记·高祖本纪》),很大度的一个人,然而,他也有小心眼儿的一面小心眼儿的一面,非常微妙地表现在他对刘太公的态度上什么态度呢?他他爹《汉书·高帝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网络配图

这段记述非常耐人寻味刘邦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正经八百地当了皇帝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妻荫子”但奇怪是,刘邦封了他的妻子吕后为皇后,封了他的儿子刘盈为皇太子,追封了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就是没封他的老爹——刘太公不封他爹,刘邦秉承的什么原则呢?要说先封逝去的人,活着的老婆孩儿也封了;要说女士优先封吧,儿子也封了;要说先可晚辈封吧,儿封母也封了;要说先封长辈吧,妈封爹没封总之,从哪个角度讲,都叫人费解但更叫人费解的还在后头呢

到了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正月,也就是刘邦做皇帝两年整三年头的时候,他又封了哥哥刘喜为代王,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在这一次分封的名单里又不见刘太公的影子如果说第一次是疏忽的话,那么,这一次恐怕用疏忽的理由就不能解释通了这俨然一个谜那究竟什么原因惹得刘邦迟迟不封他的爹呢?究其因,其实,《汉书·高帝纪》里有一段精彩的记述,细心品味,谜底就在其中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彗,应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金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传归于子,子有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率士卒,犯危难,平***,立诸侯,偃兵息民,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这段记述,特别是这段记述里刘太公家令、刘太公、刘邦三个人说的话,非常有意思,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他们的话为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很多信息

1、刘太公家令对刘太公说的话,显然是话里有话表面上看,家令是劝刘太公顾全大局,父子感情要服从于君臣大义,其实,他哪有那么高的政治远见?他是旁观者清,他在以委婉的口吻提示刘太公:老爷子呀,你老婆、儿媳妇、孙子,你们刘家该封的都封了,就差你了你咋看不明白事儿呢?你的儿子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动不动你就训斥一把的无赖了你迟迟得不到封号,就是因为你老放不下老子的派头,你儿子看不惯,和你较劲哪

2、刘太公对刘邦说的话,似乎是言不由衷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尽一个儿子的孝道有冲突吗?按理说不会百德孝为先,难道给父亲请请安,就是“乱法”了?刘太公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有想法,但一想想家令的提醒,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待遇”,尽管有想法,态也得表,而且还要表的真诚果不其然——真叫太公家令猜对了,刘太公此话一出口,特别是“应门却行”的谦卑之举,正中刘邦的下怀,他立即赏赐了太公家令,而且接着就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从这儿不难看出,刘邦的“五日一朝太公”,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虚应故事,其实,他的心里说不上怎么烦呢

网络配图

3、刘邦在诏书里说的话,无疑是冠冕堂皇听话听音,他的话无非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到,父亲刘太公的教诲功不可没,应该给他封号;另一层意思是说,迟迟没给父亲封号,是因为还没太平,没来得及封这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既然父亲有那么大的功,该封,为什么一开始不封,非得等老爹“表态”了后才封?既然没太平,没倒出工夫封,那老婆、孩子、老妈怎么就有工夫封了?很显然,刘太公迟迟没得到封号的原因,他说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真正站得住脚的原因就一个:他对刘太公有成见,他老爹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发生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的那一场遭遇可以设想,自己的老爹都快叫人杀了,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固然折射出刘邦干大事“无毒不丈夫”的本性,但从中也显现了刘邦对刘太公的态度:压根就没瞧得起爹。

那么,刘邦为什么他爹呢?

年轻时候的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整天游手好闲,不顾正业,刘太公对他肯定又气又恨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对子女恨铁不成钢所以,刘太公教训刘邦的的态度难免就粗暴了一些,以至于给刘邦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一方面对老爹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表面上还得敬着,这种压抑着的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逆反心理:你我,我也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未央宫建成的时候,刘邦在宫里举行庆祝仪式,可能是一高兴酒喝多了吧,刘邦对刘太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您老人家总认为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我二哥刘仲如今,我的产业和刘仲比,谁的多?”这句话流露出的心理,很显然是自负里夹杂着一种不满,不满于他父亲刘太公从前对自己的态度酒后吐真言,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这样的话,叫老父亲怎么下台?可见,在刘邦的心底对刘太公该憋着多大的怨气!仅此一点,足可以看出刘邦他爹的端倪

网络配图

当然,原因绝不止于此在《史记》和《汉书》里分别记载着相同的一个“事件”:

(高祖)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事件”要表达的无非是“君权天授”的那一套,而且,用现在的眼光看,不排除刘太公两口子为了儿子的前途搞的“炒作”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儿就是这么怪:假的东西,如果信的人多了,也可能就是真的了,而真的反倒变成假的了这就是“假亦真时真亦假”所以,当所有的人都说刘邦是龙的儿子时,刘邦刘太公也就成为必然,尽管他唯一的爹就是刘太公.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要故意刺激项羽 让他杀自己的爹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家眷被项羽抓去。项羽以此来威胁刘邦,逼刘邦投降。在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架起了锅,要把刘邦的爹刘太公煮了,刘邦说了一句:“我刘邦曾经跟你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爹煮了吃,那么希望你分一碗肉给我吃。”项羽被激怒,要杀刘太公,但项伯告诉项羽:“现在天下的大局还看出个

  • 李自成为何不能和刘邦朱元璋一样成为贫民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推翻明朝,奈何在吴三桂和满清的绞杀下遇害于九宫山(存疑)。那么,他为何不能成为和刘邦朱元璋一样成为贫民皇帝,受万民景仰呢?首先,李自成得天下太快,根本没有心理准备。网络配图李自成虽然创业比较早,但他被孙传庭赶往商洛山时只有十八骑兵,冲出商洛山进入河南,所部不过一千多人,从他进

  •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揭秘刘邦杀韩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刘邦杀韩信:韩信是刘邦的第一开国功臣,刘邦打江山的几次硬仗基本都是韩信的功劳,比方说大家熟知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就连刘邦的死对头项羽,最终也是被韩信逼迫自刎而死。刘邦曾经对韩信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说看见天不能杀韩信,看见地不能杀韩信,不能用铁的东西杀韩信。总结来说就是韩信

  • 揭秘:汉高祖刘邦遗嘱中的人事安排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

  • 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死后被刘邦封为什么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陈胜

    陈胜作为秦朝末年时期在秦王残虐的暴政下,首个勇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足以可见他是个勇敢的人。而在之后的起义战争中,也可以看出陈胜是个不仅有勇还有谋、志向远大、很有抱负的领导人物。陈胜在早期还是被别人雇佣的工人时,就非常不甘心被人奴役,并且还曾跟共事的伙伴们说如果日后有人发达了,不要忘了现在一起吃

  • 屡战屡败的刘邦:凭什么竟然能够消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09月09日第A12版,作者:刘黎平,原题: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

  • 伴君如伴虎!楚汉战争刘邦竟把谁剁成了肉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古代残酷的刑法数不胜数,最可怕的恐怕是把人剁成人肉酱了。听闻刘邦曾这样干过,那么刘邦把谁的肉做成了肉酱?原来是彭越被剁成肉酱,然后分给其他人吃,为何彭越这般下场?杀了他,灭了彭越三族,刘邦觉得还不够?更残忍的是剁成肉酱都能做出来,刘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一起看看。网络配图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金

  • 秦末农民起义被忽视的老大 他若在刘邦不是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在昨天的文章中老福说了刘邦和雍齿之间的恩怨,在雍齿叛变刘邦之后,占领了丰县,刘邦先后出兵三次攻打雍齿,前两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在项梁的帮助下才打败雍齿,报了仇,拿回了丰县。今天老福就来说说项梁这个人,项梁是项羽的叔父,在秦末农民起义的这段历史上没有项羽出名,甚至连陈胜、吴广都不如,但综合实力绝对是高

  • 刘邦和项羽实力对比 事实被人误解了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在秦末农民起义到楚汉战争这一段历史上,对于其中的两个主角刘邦和项羽,很多网友的理解是刘邦弱项羽强,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在鸿门宴上没把刘邦给杀了,还有一个就是项羽不应该在乌江自刎,好像只要项羽不死刘邦就怕他,就当不了皇帝。对于这点,福哥以前虽然也感觉没有什么毛病。但当真正去看看《

  • 刘邦人生中的三个伯乐 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在楚汉战争中,有一个问题网友们可能会想不明白,刘邦他既不是一个军事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也没有斩将搴旗,或运筹帷幄的能力。但为什么偏偏就能战胜号称人中之王的项羽呢?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刘邦会用人,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手下,而项羽则相反,这家伙自负到家,一直都抱有老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