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有何玄机?是成心侮辱刘邦?

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有何玄机?是成心侮辱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99 更新时间:2024/2/11 16:51:01

项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吗

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

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详略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有“鸿门宴”的记叙,都写得极简略。

网络配图

长期以来,《史记》记载的可信性一直受到怀疑和审视。经过专家学者们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大量古代实物的出土及其研究的结果,多方面证实了《史记》记叙的可靠性。

而《史记》叙事之所以受到怀疑,也和司马迁文学化的表述手法有关。《史记》是文学和史学尚未分家时期的著作,司马迁一些过度文学化的描写,有时也造成颇多不可解之处。就《鸿门宴》一篇而言,历代都有学者对其不可解处提出质疑,进而怀疑其真实性,甚至从根本否认有这个历史事件。

比如有人认为,文章开篇“项伯深夜告张良”一段,鸿门和霸上相去四十里,而项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入见沛公”、“约为婚姻”、“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等六件事,殊不可信。

再如,文章最后刘邦在宴席上脱身逃走一段,究竟是骑马还是步走,还是先骑马而后步走?叙述得并不清楚。而刘邦嘱咐张良,等他从小路走过二十里回到军中的时候,再入宴席告诉项羽自己离开的事——让项羽枯坐酒席等待刘邦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查问,实在不合情理,而对刘邦不辞而别的严重失礼行为,项羽没有任何表示,也很难理解。

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刘邦?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说鸿门宴的座次》一文中认为:鸿门宴的座次“是太史公描写鸿门宴中极精彩而又极重要的一幕……太史公详述当时座次决非泛泛之笔,其中隐藏了一项关系甚为重大的消息。”

关于酒席的座次,《项羽本纪》中有十分具体的交代:“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网络配图

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旁征博引地证明:“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余英时在做了一些考据后,认为在秦汉宴会东西南北四向皆涉及的场合中,东向最尊,南向次尊,西向为“等礼相亢”的朋友地位,北向为最卑的臣位,所以刘邦北向坐是表示臣服的意思,而项羽也正式接受了刘邦的臣服。

清华大学学者李飞和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费晓健则认为,余英时的考据有误,“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是战国秦汉时的通义,而这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场景,在君臣位中最卑的北向,在宾主位中也没有了臣服的含义。而鸿门宴中座次的尊卑,还是以司马迁记叙的次序,依次应是:东向、南向、北向、西向。

鸿门宴中刘邦是客人,并且曾经与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约为兄弟”,如果项羽尊重他,就应按“宾主位东西面”的宾主之礼让他东向坐,如今让他退为“三等”北向坐,说明项羽根本没把他当成客人平等对待,其地位还不如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在一些中学教材的教师参考材料中,也认为这座次是项羽安排的,表现了项羽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的傲慢自负心理。

网络配图

然而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如学者许锡强认为,刘邦到鸿门来是为谢罪而不是赴宴。在项羽面前他早已失去了主客相称的平等关系。项羽率兵钜鹿一战击败秦军主力后,威望大增。“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由此可见,当时项羽不仅早已成了楚军统帅,而且还成了抗秦联军统帅。项羽待刘邦以属下视之,是合情合理的,并非存心轻侮。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鸿门和霸上从小路走只有二十多里,项伯骑马急驰,从时间上看“一夜成六事”完全来得及。而刘邦酒席脱身,实际上是在项羽故意默许下才实现的,可以理解。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楚汉战争:逆境的刘邦凭狂风助其捡回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秦始皇焚书坑儒,妄想江山永固,结果自己刚刚下世,山东好汉就乱了起来。带头造反的就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想起唐人章碣的诗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确让人感慨万端。不过陈胜吴广到底没有太长久,起义后不久就被人杀害。倒是刘邦项羽成了气候。项羽很勇猛,又是楚国的

  • 刘邦鲜为人知的一面:屠城杀降 任人唯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一、 刘邦的战力评估自反秦以来,刘邦的余生基本上都在战争中度过,其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好象没有说法。从他与项羽对抗百战百败来看,估计后世对此评价不高。刘邦得天下后,曾与群臣探讨刘胜项败的原因,推出了汉三杰论,在作战能力上首推韩信。而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

  • 揭秘: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刘邦与卢绾不仅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是同乡,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也是莫逆之交。这么多的相同,使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泡妞……即使刘邦被官吏追拿东躲西藏之时,卢绾也总是随同左右,东奔西走,如影随形。网络配图天下大乱,刘邦起兵,卢绾就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到汉中后,卢绾被刘邦

  • 揭秘:“彭城之战”刘邦为何会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

  • 其实汉高祖刘邦严格意义上来说 并不屠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高祖

    自汉以来,人们都认为汉高祖刘邦屠杀功臣、恶名昭著,尤其是韩信、彭越等有大功於汉,都惨遭杀戮。还有韩信的那句遗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把这一切看成是刘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行为,使得刘邦屠杀功臣之名更深入人心。但我之所以说刘邦严格意义上并不屠杀功臣,这个并不是为刘邦开脱

  • 项羽是贵族后代,刘邦是平民百姓为何项羽还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

    犹记得当年秦始王游于会稽,驾大船渡浙江,阵容威武庞大,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同一时空下,刘邦在去往咸阳途中,刘邦遇到秦始王出巡的队伍,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从此,两句话冥冥中注定了他们金戈铁马,刀枪相见的一生。网络配图项羽出身名将之门,话语间皆是贵族气质,英雄气概,而刘邦出身乡野

  • 同为亭长刘邦做了皇帝他沦为吃人魔被皇帝蔑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他和汉高祖刘邦发迹前一样,做过亭长。原本应该好好为父老乡亲谋福利、促发展,保一方平安。不过,他远没有刘邦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心里想得却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献帝兴平年间,西北地区战火不断,老百姓颠沛流离、饿殍遍野。他偷偷逃了出来,留着难民们一起流浪。渴了能随便找个小溪、小河饮水。可饿了又该怎么办呢?

  • 揭秘刘邦和朱元璋:究竟谁的皇位来得更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然他们的皇位,谁的来得更正呢?先说刘邦。本来是秦朝的亭长,小公务人员。县令派他送囚徒到骊山劳役,路上逃亡了很多。于是干脆把他们都放了。不愿走的,跟他起兵。然后,什么斩白蛇啊之类的神迹就出来了。网络配图不过咱的重点,不在这些神迹,咱们只说人话。起兵之后,投奔项梁

  • 揭秘:为何刘邦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却败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与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刘备的名

  • 伴君如伴虎!楚汉战争刘邦把谁的肉剁成了肉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

    古代残酷的刑法数不胜数,最可怕的恐怕是把人剁成人肉酱了。听闻刘邦曾这样干过,那么刘邦把谁的肉做成了肉酱?原来是彭越被剁成肉酱,然后分给其他人吃,为何彭越这般下场?杀了他,灭了彭越三族,刘邦觉得还不够?更残忍的是剁成肉酱都能做出来,刘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一起看看。网络配图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