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刘邦拿捏住?

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刘邦拿捏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04 更新时间:2024/2/1 3:18:07

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即汉、楚和韩信。但韩信本人尚未形成鼎足而立的政治诉求,有远见的政治家们都看到了韩信一方潜藏的战略价值,一场秘密战迅速围绕韩信打响。毫无疑问,作为韩信的宗主,汉国具有很大的政治优势,但汉王刘邦并不能做到高枕无忧。早在韩信刚刚平定齐地时,他要求暂时代理齐王一职,以便更好安定齐国的政治军事局面,刘邦和张良、陈平两位智囊都察觉到韩信的野心。在楚汉对峙的情况下,如果不迅速限制韩信的野心,那么这支异化出去的军事力量,很有可能将变成埋葬汉国的掘墓人。也就在此时,刘邦的秘密战大幕已然悄然拉开,而这场战斗,居然一直持续到目标人物的生命终点。

网络配图

同样,在楚国,以争取韩信为主要目的的阴谋也开始形成,因为楚王项羽同样感受到这位战争天才的威胁,要知道,韩信可不是徒有政治号召力而军事才能一般的田横,他刚刚击杀了统领二十万大军援救齐国的楚军大将龙且,而后者是连打英布都不在话下的楚军头号猛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楚国的阴谋第一时间展开。然而接下来的举措却像极了项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的性格。首先是研判,韩信占据齐地之后,接下来的变化到底有几种可能?

从后世的角度看当然很清晰,一是韩信继续支持汉王,与其合力灭楚;二是对汉王阳奉阴违,坐观楚汉争霸,然后收渔翁之利;三是公然叛汉,与楚汉鼎足而三,共同参与逐鹿之战;四是叛汉归楚。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楚王项羽认真分析过韩信到底容易走向哪条路,他派人暗中策反韩信,仅仅是出于对韩信军事力量的恐惧。其次是侦察,韩信军中有蒯彻这样一位奇人,此人政治远见不在范增之下,这种情形之下去策反韩信,无异于拿着一盏煤油灯去引诱一个手握强光手电的人,但显然项羽事先没有作详细调查,冒冒失失便展开了策反活动,这注定了策反活动要失败。

网络配图

果然,楚国使者武涉在齐国进行了一场堪称蹩脚的秘密战。他牢牢站在楚国的利益立场上,劝说韩信背叛汉国,与楚联合灭掉汉国,最后利益点仍旧归结在项羽方面。韩信摆出了当年在项羽手下当官不过侍卫的情形,又拿汉王刘邦拜自己为大将的荣耀,两下对比,哪里有弃汉归楚的必要。武涉甚至没有迈过韩信的亲疏观,便灰溜溜地结束了策反活动,为楚国第一次像样的秘密战划上一个丑陋的句号。目睹了武涉的失败,蒯彻随即展开了自己的图谋。蒯彻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政客,虽然没有郦食其或陈平那样专业的秘密战班子队伍,但其超乎寻常的眼光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却让他具备了更多胜算。蒯彻先是以相术开场,以贵不可言诱惑韩信心动;而后为韩信分析天下形势,讲清韩信具备争夺天下的条件;最后亮出核心观点,劝说韩信独立于楚汉,南向夺取天下,自为天子。这些策反的说辞,既有客观分析,又有一定鼓惑力,实在是隐蔽战线哄人上贼船的经典范例。

叛汉,自立,争夺天下。韩信对这些事情似乎还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在蒯彻面前表现出了犹豫。蒯通见一次不行,又第二次进行策反。对韩信这样的聪明人,道理不需要讲第二次,蒯彻第二次从时机的角度进行了劝说工作。然而经历了一番思考后,韩信的政治天平再次向忠于汉王倾斜,他明确表示,他愿意相信,汉王刘邦将会感念他收赵灭齐的功劳,他也将作一个忠实守信的本分臣子。蒯彻对韩信彻底绝望。秘密战的一大特点是见不得光,既然他的图谋已经曝光,而且图谋又是对叛汉而作,在忠于汉王的韩信军中,他时刻面临杀身之祸,无奈之下,蒯彻佯装疯掉,从此从韩信眼中消失。

网络配图

视线再度回到阴谋天才汉王刘邦这里。韩信占领全齐、打败龙且后,先前还曾对韩信主动要权的行为耿耿于怀的刘邦,此时却出奇的平静。原因无他,他已从秘密渠道掌握了韩信的政治立场。韩信相继被武涉、蒯彻实施策反行动期间,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史无明载,但他却知晓蒯彻策反韩信的事,若干年后,吕后杀掉韩信,刘邦随即拘捕蒯彻,并询问他当年教唆韩信谋反的事,此即明证。可见,相比武涉和蒯彻急不可耐的秘密活动,汉国方面无孔不入的渗透和刺探行动一直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发挥功能。

标签: 韩信刘邦

更多文章

  • 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有何玄机?是成心侮辱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项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吗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详略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有“鸿门宴”的记叙,都写得极简略。网络配图长期以来,《史

  • 楚汉战争:逆境的刘邦凭狂风助其捡回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秦始皇焚书坑儒,妄想江山永固,结果自己刚刚下世,山东好汉就乱了起来。带头造反的就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想起唐人章碣的诗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确让人感慨万端。不过陈胜吴广到底没有太长久,起义后不久就被人杀害。倒是刘邦项羽成了气候。项羽很勇猛,又是楚国的

  • 刘邦鲜为人知的一面:屠城杀降 任人唯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一、 刘邦的战力评估自反秦以来,刘邦的余生基本上都在战争中度过,其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好象没有说法。从他与项羽对抗百战百败来看,估计后世对此评价不高。刘邦得天下后,曾与群臣探讨刘胜项败的原因,推出了汉三杰论,在作战能力上首推韩信。而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

  • 揭秘: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刘邦与卢绾不仅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是同乡,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也是莫逆之交。这么多的相同,使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泡妞……即使刘邦被官吏追拿东躲西藏之时,卢绾也总是随同左右,东奔西走,如影随形。网络配图天下大乱,刘邦起兵,卢绾就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到汉中后,卢绾被刘邦

  • 揭秘:“彭城之战”刘邦为何会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

  • 其实汉高祖刘邦严格意义上来说 并不屠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高祖

    自汉以来,人们都认为汉高祖刘邦屠杀功臣、恶名昭著,尤其是韩信、彭越等有大功於汉,都惨遭杀戮。还有韩信的那句遗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把这一切看成是刘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行为,使得刘邦屠杀功臣之名更深入人心。但我之所以说刘邦严格意义上并不屠杀功臣,这个并不是为刘邦开脱

  • 项羽是贵族后代,刘邦是平民百姓为何项羽还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

    犹记得当年秦始王游于会稽,驾大船渡浙江,阵容威武庞大,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同一时空下,刘邦在去往咸阳途中,刘邦遇到秦始王出巡的队伍,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从此,两句话冥冥中注定了他们金戈铁马,刀枪相见的一生。网络配图项羽出身名将之门,话语间皆是贵族气质,英雄气概,而刘邦出身乡野

  • 同为亭长刘邦做了皇帝他沦为吃人魔被皇帝蔑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他和汉高祖刘邦发迹前一样,做过亭长。原本应该好好为父老乡亲谋福利、促发展,保一方平安。不过,他远没有刘邦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心里想得却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献帝兴平年间,西北地区战火不断,老百姓颠沛流离、饿殍遍野。他偷偷逃了出来,留着难民们一起流浪。渴了能随便找个小溪、小河饮水。可饿了又该怎么办呢?

  • 揭秘刘邦和朱元璋:究竟谁的皇位来得更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然他们的皇位,谁的来得更正呢?先说刘邦。本来是秦朝的亭长,小公务人员。县令派他送囚徒到骊山劳役,路上逃亡了很多。于是干脆把他们都放了。不愿走的,跟他起兵。然后,什么斩白蛇啊之类的神迹就出来了。网络配图不过咱的重点,不在这些神迹,咱们只说人话。起兵之后,投奔项梁

  • 揭秘:为何刘邦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却败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与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刘备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