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 为什么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 为什么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4/1/15 12:17:50

还不知道:朱熹为何被比作“孔夫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建炎四年(110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今南平)尤溪一家馆舍里。建炎时期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熹的父亲朱松本来是要到建州上任,可是有一支金兵从江西杀入福建邵武,朱松官也不做了,携家南奔。到了四年初,金兵被打退了,可是叛兵又起,于是朱松又仓皇买舟南下,于四年五月来到尤溪避难。刚来四个多月,就喜得麟儿,他给自己的第三子取小名沈郎(一说沈郎),小字为季延。

据说这孩子出生前三天,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婺源南街朱氏故宅的古井突然冒出紫气如虹,仿佛在预告圣人降临。也有人说他一生下来脸右角就有7颗黑痣,更神奇的是这些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的样子。朱熹脸上有黑痣倒是真的,不过没有那么多,当然也没有什么北斗七星朱松还曾经请过高人看风水,问将来富贵,高人回答道:"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朱松大概不会当真,他对这第三子并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在第三天的洗儿会上,朱松写下了两首《洗儿》诗,其中一首写道:"行年已合识头颅,旧学屠龙意转疏。有子添丁助征戌,肯令辛苦更儒冠?"现在这个年头,百无一用是书生,生个男孩将来当兵打仗,还读什么书啊,更不用谈什么生个孔夫子了。不过朱松这话也是当不得真的,仕途不顺,他有的是时间亲自调教这个小孩儿,很快他就发现小朱熹是那么的聪明过人。

朱熹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朱松指着天空告诉他:"儿子,这是天。”没想到小朱熹竟然问道:"天上面是什么?"这令朱松惊异不已,于是在朱熹五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学校。上小学时的朱熹就非常喜欢独立思考儿时的那个问题一直在缠绕着他。他经常仰望太空,苦苦思索:"这天地四方之外,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总听人说四方无边,可我想应该有个尽头。就像那墙壁一样,墙后面应该是有东西的。"朱熹后来说自己那时因为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想出病来。朱熹对儒家的蒙学教育接受得也较常人快。有一次,朱熹与一群小孩在沙滩上,别人在玩沙,他却独自端坐,以指画沙,大家一看,画的竟然全是八卦符号。在学校里,老师初授《孝经》的时候,朱熹心领神会一学就懂,并在课本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对《孟子》也非常喜欢,在读到"圣人与我同类这句话时非常兴奋,觉得做圣人也不难。这时候的朱松也早忘了要让朱熹去当大兵的话了,在朱熹五岁上学的时候就对他寄予了厚望:"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

绍兴八年(1138年),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朱熹第一次来到临安。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文坛、政坛上的成名人物,并第一次耳濡目染了朝廷对金和战问题上的激烈交锋。绍兴八年正是在秦桧主持下宋金议和的时候。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议和,请斩秦桧等主和三人以谢国人,结果被罢斥。朱松也是坚决反对和议,看到胡铨被贬后,朱松联络同僚共六人联名上书痛斥和谈之非。最终反对无效,和谈达成忠义之士都为之愤慨。朱松感慨地对小朱熹说道:"太祖受命,到现在刚好180年了!"

前辈们的抗争也激发了朱熹胸中的忠义之气,朱松的无奈与叹息直到晚年还留在他的心里。在朱熹去世前一年,他在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之后,不禁也是一声长叹:"建隆庚申(960),距今刚好240年了!"比朱松那时又过了一个甲子,仍然是破碎山河,恢复无望。

绍兴十年三月,朱松被秦桧出知饶州,朱松不就任,自请做了闲官,全家搬到了建州(今建瓯)城南的建溪定居。十二岁的时候,朱熹在诗文创作上已经有了相当不俗的表现,家乡的前辈曾题诗云:"共叹韦斋(朱松的号)老,有子笔扛鼎。"朱松也为有子如此感到十分欣慰,在这一年朱熹的生日那天,一连写了四首诗祝贺。然而不幸的是,次年的三月朱松因病去世。临终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好友屏山刘子羽,这样朱熹了寄居刘家,师从刘子羽的弟弟刘子辈、刘勉之、胡宪等武夷三先生问学。刘氏兄弟是忠义之后、当地名门,三先生又都是学尊二程,政治上坚决反和主战,这些都对朱熹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跟着三先生问学是朱熹读书最刻苦的时期。除了苦读儒家经典外朱熹还广泛汲取各种知识,所学习的内容十分庞杂,禅、道、文章、楚辞、诗,无不涉猎,连医学、兵法都学,此外还练习书法,并学会了弹琴。朱熹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也是吃了多少辛苦读书!""我从少年求学,16岁就爱好上了理学,17岁时就已具有了现在学者的见识!"16岁是对于朱熹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刘子翚给他取字为元晦",希望朱熹能够像"木晦于根,春荣晔敷"那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厚积薄发,充实而后有光辉。朱熹后来又自号晦翁、晦庵、沧州病叟、遁翁,等等,显然都是不忘乃师教诲。

绍兴十七年十一月,朱熹参加了建州乡贡考试,一举高中。考官蔡兹对朱熹非常满意,对别人称赞道:"我录取了一个后生,三篇策论都是要为国家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朱熹也是意气风发,作《远游篇》:"举坐且停酒,听我歌远游。远游何所至?咫尺视九州。九州何茫茫,环海以为疆。上有孤凤翔,下有神驹骧。孰能不惮远,为我游其为子奉尊酒,击铗歌慨慷……朝登南极道,暮宿临太行。睥睨即万里,超忽凌八荒。无为蹩蹩者,终日守空堂。"这是现在所存朱熹最早的诗歌。

在经历了"十年寂寞抱遗经"的苦读之后,朱熹对即将到来的省试和未来的事业充满信心。十八年,朱熹怀揣着一本高僧宗杲的《大慧语录》就进京赶考了—在近来的几年中,朱熹迷上了禅学。结果在经义的考试中,朱熹援用了禅宗的学说,标新立异,竟然得到了考官的赏识,顺利地考中进士。三年后,朱熹再次进京,通过了铨试,授官泉州同安县主簿

标签: 宋朝朱熹

更多文章

  •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朱熹提出这一思想自己却背道而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孔子是老大的话,谁敢称老二,只有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如果朱熹印名片的话,头衔实到写不下,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而享祀孔庙

  • 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历史上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北宋名臣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贤相杜衍做人低调 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

  • 杜衍做了百日宰相被宋仁宗罢免,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杜衍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杜衍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宋仁宗时期,他成为了御史中丞,庆历年间,他成为了枢密使,平章事,坐上了宰相的位置,然而在一百天后,杜衍被罢相了。这有点让人惊讶,一个受宋仁宗器重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罢相了呢?究其原因,

  • 宋朝宰相贾昌朝生平简介 贾昌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昌朝,宰相,北宋

    贾昌朝 (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

  • 北宋宰相陈执中生平简介 陈执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执中,宰相,北宋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〇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〇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

  • 宋仁宗老师兼当朝宰相,陈执中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执中,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执中,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陈执中在宋仁宗朝时期可谓是风云人物,两次拜为宰相,他既是仁宗皇帝的老师,也是仁宗皇帝最亲信的大臣之一。宋仁宗的爱妃张贵妃死后,御史们纷纷反对追封皇后,作为宰相的陈执中也明知道此事不合礼仪,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不容更改的,因此在这件事上既没有像一

  • 文彦博为什么要给张贵妃送礼?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彦博,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文彦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文彦博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一生经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为官五十多年,后人都称赞他为贤相。然而文彦博在宋仁宗时期,却被唐介弹劾,说他能够成为宰相,是因为他向张贵妃进献蜀锦。然而实际上文彦博能成为宰相,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