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英雄能过美人关:赵昚是靠美貌处女登上皇位?

英雄能过美人关:赵昚是靠美貌处女登上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22 更新时间:2023/12/7 5:39:24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当年毛泽东就警告大家,有些男子汉在战场上不愧是英雄的称号,却会在糖衣炮弹面前吃败仗。糖衣炮弹的原材料其实只有两种:一是金钱,一是美女。对于很多大老爷们,美女比金钱更有杀伤力。很多人面对钱财可以高风亮节,毫不动心,然而面对娇滴滴的美女,却会心猿意马,坚硬的骨头随之酥软下来。你看那么多的大老爷们,真正过得了美人这一关的又有几个?

在这里隆重推出两个重大典型。他们都是宋朝男人,是面对美人不动心的干部,甚至是领袖级人物。

一位是王安石。王安石官至宰相,因执意推行改革,被人称为“拗相公”。“拗相公”有个胖太太姓吴。吴女士特别体贴老公,见老公工作太累,想让他放松放松,于是她偷偷花钱买了一位小姐。一天王安石睡觉时,房里一位年轻小姐在等他,他感到很奇怪:你是谁?哪里来的呀?那小姐也大惑不解:你还不知道啊,是你夫人将我买来陪你的啊!王安石想,这位小姐既然出卖自己,肯定是有难言之隐。一问果然,这位女子的丈夫是个低级军官,一次为朝廷押送粮食,不幸翻船沉海,受到朝廷处分,倾家荡产都还不了官债,最后只好卖老婆。王安石一听,心里好不是滋味,便问夫人买她花了多少钱。小姐回答花了900缗。按购买力推算,当时的900缗相当于今天20万元人民币。王安石当即决定,这20万也不用退了,你赶快回去和丈夫一起过日子吧。就这样,由太太送上的小姐,王安石碰都没碰一下就完璧归赵,还白贴一笔巨款。

另一位是赵伯琮,后来改名赵昚。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小姐,而是一群小姐。这些小姐也不是风月场中逢场作戏的扬花女子,而是纯真的黄花闺女,但赵伯琮经受了考验,毫无越轨的行为。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位千年不遇的典型?这要从宋高宗赵构挑选接班人说起。

大家知道,宋高宗就是那位重用秦桧、杀害岳飞的混账皇帝。宋高宗赵构即位后,虽然后宫妃嫔如云,但儿子却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可是元懿太子却在三岁的时候就死了。据《宋史》记载,元懿太子一出生就体弱多病,而刚刚即位的高宗面临金国的不断骚扰,于是率领群臣和后宫诸人不断南逃,疲于奔命,后宫妃嫔也跟着他东跑西颠,得不到安定的时机和优良的医疗给太子治病,太子就这样在战乱中染着重病活到了三岁。高宗为逃避金兵侵犯,先设都城在南京应天府,后又迁到临安(今浙江杭州),从此稳定下来,赵构也由于连年逃窜惊吓过度患上阳痿的毛病,失去生殖能力,从此再没有子嗣。

为了大宋朝廷后继有人,宋高宗只好在皇族中选嗣。需要说明的是,宋朝自赵匡胤传位于胞弟太宗赵光义之后,一直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做皇帝,太祖赵匡胤一支的儿孙们反倒默默无闻了,这种情况延续到高宗赵构。所以当高宗赵构准备收养皇儿后,朝野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据史书记载,当时大臣李回进谏说:“太祖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太宗,是因为兄弟二人手足情深,陛下如今要立嗣,不妨效法太祖。”还有的大臣直接指出,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如今默默无闻,如同凡夫俗子一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为了宋室江山的千秋大业,应该从太祖一支中选嗣。

高宗赵构见没有别的办法,同时为了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便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在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中选嗣,于是就按着辈分的大小,在“伯”字辈的皇族中挑选了七岁以下的男童十人,再经仔细查看,最后留下了一胖一瘦两个小孩,胖的是伯玖,瘦的是伯琮。赵构本来决定“留胖去瘦”,但恰在此时一只猫从二人身边经过,伯琮站着没动,伯玖却飞起一脚踢去,赵构看了很不高兴,说:“如此轻狂,怎能担当社稷重任!”于是便留下了伯琮,将他以候选人的身份养育在宫中。

伯琮于建炎元年(1127年)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他的大世祖是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八贤王赵德芳。伯琮入宫后,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异于常人,很受赵构的喜欢,被收到后宫重点培养。高宗派人以行宫新建书院为资善堂,作为伯琮读书的地方,并派学士富才赡作为赞读。伯琮也很争气,尊师重教,勤奋好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越来越成熟。然而高宗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却一拖再拖,这其中有一些内在的隐情,主要是高宗的母亲韦皇后不喜欢伯琮,一心想要立寄养在后宫的赵琢为太子,而深受赵构重用的秦桧则主张立伯玖为太子,因为伯琮对秦桧充满敌意,坚决主张抗击金国。

如此说来,有三股势力在争夺太子之位:赵构支持赵伯琮,赵构之母韦皇后支持赵琢,宰相秦桧支持赵伯玖。赵构是个软弱的皇帝,对其他两股势力百般迁就,于是立太子之事一直拖着。

后来熬到韦太后病死,赵琢失去靠山,只剩下伯琮与伯玖的竞争。伯琮被封为普安郡王,伯玖被封为恩平郡王。二人才能不相上下,赵构内心想立伯琮,但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大家,尤其不能说服秦桧。有一天他居然想出一个“绝招”:用“处女”考验两位公子。

这一招真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给伯琮和伯玖分别派出10位姑娘去做服务工作,这10位姑娘都是黄花闺女。那时候没有发明处女膜修补术,哪位姑娘的初夜权丧失了,一验便知。秦桧支持的那位伯玖,经不住美色的考验,将10位姑娘作为解馋的雪梨,今天吃一个,明天咬一口,不出一个月,10个处女全部变成妇女。那位伯琮呢?不知是得了什么暗示还是的确坐怀不乱,居然没做一个破坏性动作,10位姑娘回到赵构身边,个个完好如初。这下赵构有话说了:铁的事实证明,赵伯琮同志经得起美色考验,是一位自我要求严格的好干部,是过得了美人关的真英雄,理所当然立为太子。

公元1162年,赵构正式册立35岁的赵伯琮为太子,并改名为赵昚。不久,赵构正式退位当太上皇,赵昚登上皇位主持全国工作,这便是宋孝宗。宋孝宗做了一件让后人欣慰的事,就是给岳飞平反,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予以昭雪。秦桧当年仗着赵构的支持将岳飞元帅迫害致死,后又安排自己的儿子掌管宣传文秘工作,黑白颠倒地记载历史,若不是宋孝宗及时上台拨乱反正,说不定今天西湖边上被作为民族英雄纪念的是秦桧夫妇,跪在坟头被人唾骂额是岳飞父子呢。

标签: 赵昚宋朝

更多文章

  • 宋孝宗赵昚为何被认为是南宋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赵昚,南宋

    宋孝宗赵昚生于公元1127年,最初的名字是伯琮,后来改成名瑗,字元永,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后来转为宋高宗的养子,同时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厉害的皇帝,继承大统后对宋高宗一直感激不尽,经常过去看望宋高宗。因为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早亡,所以在赵昚6岁的时候被宋高宗选为养子,带到宫中养育,并在赵昚

  • 宋孝宗赵昚的六弟是谁 宋孝宗和宋高宗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的六弟被称为靖王,名叫赵勋,是宋孝宗虽小的皇弟,出生于公元1145年,父亲是秀安僖王赵子偁,宋孝宗继位后就被封为靖王,当时赵勋年仅17岁。赵勋和宋孝宗一样,希望北伐收复失地,也渴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赵勋二十岁即公元1165年的时候,宋孝宗让靖王全权接受财物管理,清查户口和粮食,对整顿官吏这

  • 宋朝最郁闷的皇帝是谁?宋孝宗宋赵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

    宋朝有位皇帝的一生极其郁闷,在位一共27年,25年的时间花在了伺候太上皇的身上,自己干了才两年就撂挑子不干了,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干脆也去做太上皇了。那么这个倒霉的皇帝是谁呢?此人就是宋孝宗宋赵昚。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因此,历史上的太

  • 揭秘: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赵昚主动退位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被历史评价为南宋第一明君。在位期间,宋孝宗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同时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农业生产,使得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但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却在1189年突然主动选择退位,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他呢?下面为您

  • 英雄能过美人关!赵昚是靠美貌处女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昚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当年毛泽东就警告大家,有些男子汉在战场上不愧是英雄的称号,却会在糖衣炮弹面前吃败仗。糖衣炮弹的原材料其实只有两种:一是金钱,一是美女。对于很多大老爷们,美女比金钱更有杀伤力。很多人面对钱财可以高风亮节,毫不动心,然而面对娇滴滴的美女,却会心猿意马,坚硬的骨头随之酥软下来。

  • 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

    在823年前的今天,1194年6月28日 (农历六月初九),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逝世。网络配图赵昚(shèn),宋孝宗,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公元1127年11月27日(距今890年),崩于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1

  • 宋孝宗赵昚:被儿子儿媳气死的南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

    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的地位本来轮不到他,可是赵惇太能装了,他的榜样就是隋朝时的杨广,在父皇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勤奋好学。父亲偶有风寒,赵惇比自己得病还着急,忙前跑后,亲尝汤药。赶上孝宗心情好时,赵惇也喜形于色,要是孝宗情绪低落时,赵惇就会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赵惇还时常在自己的诗中称颂

  • 探秘: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赵昚主动退位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被历史评价为南宋第一明君。在位期间,宋孝宗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同时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农业生产,使得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但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却在1189年突然主动选择退位,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他呢?下面为您

  • 揭秘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赵昚主动退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被历史评价为南宋第一明君。在位期间,宋孝宗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同时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农业生产,使得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但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却在1189年突然主动选择退位,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他呢?下面为您

  • 宋孝宗赵昚:活生生被儿子儿媳气死的南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昚

    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的地位本来轮不到他,可是赵惇太能装了,他的榜样就是隋朝时的杨广,在父皇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勤奋好学。父亲偶有风寒,赵惇比自己得病还着急,忙前跑后,亲尝汤药。赶上孝宗心情好时,赵惇也喜形于色,要是孝宗情绪低落时,赵惇就会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赵惇还时常在自己的诗中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