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孝宗赵昚:活生生被儿子儿媳气死的南宋皇帝

宋孝宗赵昚:活生生被儿子儿媳气死的南宋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22 更新时间:2023/12/9 10:20:21

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的地位本来轮不到他,可是赵惇太能装了,他的榜样就是隋朝时的杨广,在父皇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勤奋好学。父亲偶有风寒,赵惇比自己得病还着急,忙前跑后,亲尝汤药。赶上孝宗心情好时,赵惇也喜形于色,要是孝宗情绪低落时,赵惇就会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赵惇还时常在自己的诗中称颂父亲的丰功伟业,这一切都让孝宗非常满意。

网络配图

不过,宋孝宗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生的影帝级人物,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父皇的赏识,早日成为南宋第三代接班人。赵惇的一系列成功演出深深迷惑了孝宗,孝宗觉得自己的三儿子最像自己,既英武帅气,又才华横溢,于是就在太子死后,直接越过老二,把赵老三赵惇立为储君。孝宗在位27年,赵惇就做了18年太子,时间一长,赵惇按捺不住了。

有一天,赵惇试探着向孝宗抱怨:“父皇啊,我的胡须已经开始变白了,有人给我送来了染发的药物,我却没敢用。”那潜台词昭然若揭,你还要让我等多久?十多个春天还不够,害得我悲伤总比快乐多。宋孝宗听出了儿子的弦外之音,不卑不亢的说道,“有白胡须好哇,正好显示你已经成熟了,何必用药染什么发?”孝宗如果识破了儿子赵惇的伪装和潜伏,尚有挽回余地,可惜他最终还是被儿子蒙蔽了。

宋孝宗之所以谥号为孝,是因为他本不是高宗亲子,却事孝为先,千方百计满足高宗要求,哪怕自己忍辱负重,同时他确实对高宗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太上皇高宗逝世后,孝宗悲痛欲绝,决定守孝三年,再加上对政事心身厌倦,于是决定禅让皇位于太子,赵惇在42岁这一年即位,史称宋光宗

开始时,因为权力还不稳固,光宗效仿孝宗侍奉高宗一样,早请示晚汇报,每四个月按照礼节向父亲请安,偶尔还陪父亲喝喝酒,听听曲,或者邀请父亲出去打打猎,赏赏花,时间一长,光宗就忍受不了这种表面文章了,先是借口推辞,后来干脆再也不照面了。孝宗是一位极重感情的人,依他对高宗体贴入微的照顾,怎么也想不到亲生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心里非常郁闷。

有一次,光宗率领大臣和嫔妃外出游览,却没有邀请太上皇,大臣们看不过去了,就上书说孝宗当皇帝时,每次外出总会邀请高宗同行,如今陛下你独享美景,而把父亲闲置冷宫,非常不符合孝道。赵惇接到奏章后,非常恼怒,恰在此时,孝宗托人赐给光宗一只玉杯,赵惇余恨未消,气急败坏的将玉杯扔在地上摔碎了,父亲孝宗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伤心。

网络配图

还有一次,孝宗闲居中深感无聊,于是登高台眺望宫城之外,看见里巷中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一个孩子被一群孩子欺负,脱口喊叫,赵皇帝来,赵皇帝来。孝宗见景生情,不胜悲凉,自言自语的说,我是他老子,我叫他尚且不来,你叫他,更是白费力气。孝宗在儿子不孝中郁郁寡欢。发展到后来,光宗竟然一年都不见父亲,此种行为,在理学盛行的宋朝,显得尤为大逆不道,社会上议论纷纷,朝臣数百人聚集,纷纷上书遣责光宗太不近人情,而光宗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此时的孝宗万念俱灰,气得肝疼,以孝道为先的孝宗可能现在才看清儿子的本来面目。

光宗不孝,与自身患病有关,尽管宋史语焉不详,但不可否认的是光宗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的这个病一半来源于做太子时的压抑,一半来源于他的妻子,即强悍好斗,嫉妒成性,却又凶残恶毒的皇后李凤娘的恐吓。李氏早在当太子妃时,就经常在高宗、孝宗身边传播事非,遭到两宫训斥,做了皇后以后,更加变本加厉的染指权利,他趁光宗患病不理朝政,大权在握,大肆分封娘家人,外戚势力一时显赫无比。

光宗曾经喜欢一位黄贵妃,李凤娘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光宗外出祭祀,派人杀了黄贵妃,谎称黄贵妃暴病而亡,光宗明知其中有诈,却慑于李凤娘淫威而忍气吞声。史载赵惇有一次洗手时,发现一位宫女双手洁白圆润,爽滑细腻,于是偷偷的多看了几眼,李凤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李凤娘派人送给光宗一个盒子,光宗打开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吓得当时就口吐白沫,原来盒中盛放的正是那位宫女的一双手。

悍妇李凤娘因做太子妃时时常受到孝宗指责,所以深怀怨忿,经常调拨光宗父子之间关系。有一次,孝宗听说儿子又犯病了,亲自到太医院弄到了一副好药,想给儿子送去吧,担心李凤娘从中作梗,于是就想等儿子回心转意来看望自己时亲手交给他。监视孝宗的太监给李凤娘汇报了此事,李凤娘又派人侦知,果然发现孝宗奉若宝贝的藏着药丸,李凤娘添油加醋,借题发挥,说孝宗要用毒药毒杀光宗,重新夺回皇位。光宗听后,对父亲又恨又怕。而孝宗眼见儿子疏远自己,心里更加悲苦。

光宗因受制于李凤娘淫威,病情越来越重,加之李凤娘权倾朝野,惯于在光宗面前搬弄事非,致使光宗和孝宗关系越来越僵,儿子儿媳联手对付孝宗,孝宗忧愤成疾。恰在此时,眼见光宗精神病越发频繁,朝臣请求立储以安定民心,按照宋朝规制,立储要得到太上皇恩准,在这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以光宗和李凤娘为主的一派要立自己的儿子,而孝宗鉴于自己选取接班人问题上的失败,以及对于自己二儿子的愧疚,打算立老二的儿子,双方互不相让,没曾想这种事最后间接助成了孝宗的身死。

网络配图

为了取得孝宗首肯,李凤娘假惺惺请来了孝宗,以家宴为由逼迫孝宗同意立儿子嘉为太子。孝宗当场表示不同意,李凤娘勃然大怒,马上撕破脸皮气势汹汹的质问,“我是你赵家明媒正娶,又册立的皇后,嘉王是我的亲生儿子,为何不能立为太子?”儿媳如此剽悍,撒泼,而光宗置若罔闻,始终一言不发,孝宗感觉蒙受了奇耻大辱,在急火攻心下,眼前一黑,当时就倒下了。

孝宗病来如山倒,在绝望中始终没有迎来儿子的回头是岸和临终关怀,在羞愤与困惑中,这个一生看重孝道的父亲在忤逆不孝的儿子儿媳双重打击下,晚景凄凉,自此次羞辱后没过多久即一命呜呼。史载,父亲孝宗去世后,光宗表现的非常冷漠,坚持四不政策,不主持丧礼,不参加追悼会,不穿孝服,不禁一切娱乐活动,饮宴如故。

孝宗生前,对高宗极尽孝道,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高宗吴后当做父母养育,而到了他自己,却养育了一个逆子,孝宗的孝,是何等辛辣的反讽?孝宗生死弥留的最后一刻,不知道他是否明白,古代帝王家,所谓真正的孝,其实都是因为权力使然,一旦没有了权力,孝也就适时消亡,不复存在。

标签: 赵昚

更多文章

  • 揭秘宋孝宗赵昚是如何靠十个女人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孝宗

    中国历代皇帝选定接班人,阅历了从遵从规矩立嫡立长到根据德才兼备规范甄选太子的开展过程。通常情况下,皇后所生的长子通常优先被选为太子。一方面为了保证权力永远掌握在自家人手里,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为防止朋友之间为了争太子位和皇位发作火拼,彼此残杀,未被选为太子的皇子就给封个啥王,到必定年纪,带着王妃脱

  • 宋孝宗赵昚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为岳飞平反昭雪的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昚,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第一个为岳飞平反昭雪的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第一个为岳飞平反昭雪的人,是宋孝宗赵昚。赵昚并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因为赵构在躲避金人的追杀过程中,由于过度惊吓而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几岁就夭折了,所以,为江山社稷着想,他

  • 赵昚要为岳飞平反,身为太上皇的赵构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赵构

    宋高宗赵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141年除夕,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岳飞。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1162年,赵构养子赵昚被立为太子,随即赵构禅让传位赵昚,史称“宋孝

  • 天才少年王希孟为何无故消失?王希孟是被宋徽宗处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王希孟

    天才少年王希孟为何无故消失?王希孟是被宋徽宗处死的吗?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堪称是天才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正是一位天才少年王希孟。这幅画很多人都看过,堪称是巅峰之作,然而它的作者却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然而这位少年却只有这一幅画作流传于

  • 历史上仅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希孟,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希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故事还得从北宋昏君宋徽宗赵佶说起。虽然做皇帝不行,赵佶却充分开发了他的文艺天赋,在绘画和书法上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著名的“瘦金体”就出自他手。正因为他的努力,让古代绘画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此,北宋朝虽然主昏臣庸,已经到了垂死的边缘

  • 北宋天才画画少年王希孟,17岁创作的一幅画成了无价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希孟,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希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将霍去病,17岁带兵,仅仅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创造了后世无数名将为之仰望的成就,他“封狼居胥”的伟业,成为华夏历史上最彪炳的战功之一。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23岁就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让后世之人扼

  •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绢本设色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

  • 继李公麟之后最伟大的人物画家?乱世天才陈洪绶如何在画坛上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末,清初,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出生于明末乱世,一度出家为僧,号悔僧。后世研究者称他为稀有的“全才”,花鸟、山水无一不通,尤精人物画,被美国汉学家、艺术史学家高居翰称为“继李公麟(北宋画家,擅长白描人物)之后,最伟大的人物画家。”《水浒叶子》内页,陈洪绶,黄君倩刻,四川省图书馆藏。早熟的天才1598年(明万

  • 参禅饮酒作画,好不自在?南宋梁楷及其画作五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画家,梁楷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后

  • 梁楷是谁?宋代“减笔”人物画家梁楷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画家,梁楷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