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堪称和平夺权的典范 那你知道他到底是和谁学的吗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堪称和平夺权的典范 那你知道他到底是和谁学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1/19 3:10:13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到底是学谁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兵变,往往意味着流血牺牲,中国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兵变,而且,一般兵变多伴随着朝代的更替。比如:玄武门事变也算得上是一次兵变,李世民以此夺权,杀了太子和齐王。除了玄武门兵变,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陈桥驿兵变了。

这场兵变使得赵匡胤从后周名将,变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从而,完成了一个完美逆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也没有哀鸿遍野,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政权,堪称“和平夺政”的典范。

那么,陈桥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都要从周世宗去世说起,柴荣一死,新登基的小皇帝只有七岁,战功赫赫的赵匡胤却成了位高权重的节度使,掌握了大部分兵权。小皇帝登基的第一年正月,就有传闻说:契丹和北汉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南下。朝中的人不知道真假,赶忙让赵匡胤带兵出战。

大军刚动身不久,城中就有传言“出兵的日子,应当让点检成为天子”,这个“点检”就是指当时的殿前点检——赵匡胤。这条谣言不知道是什么人传出的,但是,很快大街小巷都知道了。皇帝虽然有所耳闻,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也无可奈何。

所以,笔者认为:谣言应该是赵匡胤派人传播,为的就是制造舆论声势。历史上,很多人起兵都会用到这招,而北汉、契丹联合的消息,只是让朝廷陷入恐慌,也给了他一个领兵的契机。果不其然,大军行进到陈桥驿时,赵普等人就在军中散步议论:

“现在皇帝太小了,根本不懂什么,我们拼死拼活有谁知道,不如,先拥立大将军为皇帝,然后,再北伐,这样也能成就一番功名...

...”很快,将士们的情绪就被煽动了起来,赵普见时机已经成熟,遂发动兵变,让亲信把黄袍披到了假装刚醒完酒的赵匡胤身上。

自此,赵匡胤“被迫”成了天子,并当众宣布:回宫后不许对太后和皇帝有所不敬,也不许随意掠夺百姓财务,朝廷大臣一律不得冒犯,听从号令的有赏,违反号令的立即处死。可以说,这命令一出,更是收服了后周将士的人心。

于是,赵匡胤率部回朝,京中禁军统领也是赵匡胤的好兄弟,当即打开城门,只有少数人反抗,很快就被平定下来。之后,赵匡胤把周恭帝降为了王爷,以开封为国都建立了宋王朝。但是,黄袍加身的戏码并非赵匡胤首创,周太祖郭威就曾用过这招。

郭威与赵匡胤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作战勇猛,最初投靠的就是郭威,在郭威手下担任禁军统领,后来,他遇到了柴荣,也就是周世宗。柴荣对这个有谋略、有能力的部将十分赏识,因此,赵匡胤就成了柴荣的部下。

说到郭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知远

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后晋开运四年正月一日,契丹进犯京师,俘虏了后晋少帝石重贵北去,后晋灭亡。但是,中原不能没有主人,而此时,刘知远的威望日益隆盛。

到了公元九百四十七年,刘知远在开封建立了后汉政权,郭威因为有功,就被升为军队统帅,位极人臣。不久之后,刘知远病死了,临终命郭威扶持皇子刘承祐当皇帝,郭威依命辅佐刘承祐,这就是汉隐帝,与此同时,郭威也进一步掌握了全国的兵权。

公元九百四十八年,郭威奉命出征,敌将李守贞死守,两军相持城下。敌军粮草日益紧张,郭威全面攻城,最终,李守贞自杀而亡。李守贞一死,他的手下相继投降,这也使得后汉政权得以稳固。此后,郭威又继续北伐,打败了契丹,功勋卓越。

随着郭威声势越来越大,皇帝开始坐不住了。于是,汉隐帝与近臣李业秘密谋划诛杀郭威等人,并下令李弘义先杀了王殷。但是,这个李弘义却是王殷的人,立马就向王殷告密了。王殷知道后,又让人快马加鞭给郭威报告了这件事情。

郭威深感事态严重,谋士献计,让郭威伪造诏书,说:皇帝猜忌有功之人,要诛杀大家。于是,众人感到十分气愤,就推举郭威为主将,杀回皇宫“清君侧”。汉隐帝慌忙之下让人抵抗,但是,节节败退,最终,汉隐帝被杀。郭威入宫,假装拥立一位刘姓宗亲为帝。

之后,传闻契丹要南攻,郭威立马带兵抗敌,路过一州县时,士兵就将黄袍加之其身,郭威又返回都城,先索要“监国”之位,随后,又逼皇帝退位,建立了后周。到显德元年,郭威因病驾崩,时年五十一,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遗诏令养子柴荣即位。

而郭威的养子柴荣,就是前文中出现的周世宗。

所以,看完这两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实,所谓“被迫称帝”,不过是统治者为了让其皇位名正言顺的一个借口罢了。古往今来,很多人为了得到那最高的权利,都会编织一些谎言,赵匡胤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周书》、《五代会要》、《宋史》】

标签: 赵匡胤黄袍加身

更多文章

  • 揭秘赵匡胤生前的一大遗憾 若是实施就没有后来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的生前遗憾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史长河中,估计大伙对赵匡胤拿下江山,定都汴京记忆犹新。先是发动了陈桥兵变,稳定了政权,紧接着“杯酒释兵权”皇权加身,身边的四位忠臣相继辞位,作为一国之君的宋太祖运用极好的策略,不声不响地拿下了权利,这场血变不动

  • 赵匡胤篡位后,是怎么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宣慈符皇后俗称“小符皇后”,是五代名将、魏王符彦卿的次女,姐姐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首任皇后-宣懿符皇后(俗称“大符皇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年仅25岁的大符皇后病逝,由于儿子柴宗训年幼无人抚养,所以柴荣便将姨妹纳入宫中

  • 赵匡胤为什么将把皇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赵匡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烛影斧声,历代史家都认为赵匡胤的非正常的死亡是赵光义害死的,《湘山野录》是最早提出烛影斧声的。说是赵匡胤意图传位给赵德芳,但被太监太监王继恩出卖,赵光义提前入宫,谋夺帝位,但在书里只说了赵光义窃取皇位,没有说赵光义害死赵匡胤。而且

  • 刘裕和赵匡胤建立的政权都是宋 刘松为什么如此短命而赵宋却能延续两百年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松,赵宋

    还不知道:刘宋为什么短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裕所创立的宋,在南北朝时期,属于地方政权,并没有一统全国,所以只能算是半壁江山。而且几十年的时间就被齐国给取代了,所以刘宋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比不上赵宋的。赵宋就是赵匡胤建立的王朝,他延续了两百多年,是封建

  • 揭秘:赵匡胤到底死于毒酒还是斧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根据史料记载,在宋太祖赵匡胤临死前,他见了一个人,此人也是他生前见到的最后一个,那就是他的亲生胞弟赵光义。当晚,赵匡胤召见弟弟。两人对着摇曳的烛光,边喝酒边话家常。在此期间,窗外有人看到了屋内有人在挥动斧头。第二天,人们就发现赵匡胤死了。同时,还发现了

  • 为什么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即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的北部地区,东西宽约六百公里,南北长约二百公里,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更具体一些的话,幽云十六州以燕山、太行山为界可分为: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七州包括幽(今北京)、

  • 高粱河之战赵光义为什么要乘胜追击?赵匡胤常用的战术为什么赵光义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赵光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粱河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现在复盘北宋赵光义的高粱河之战,会发现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当时的赵光义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在攻灭北汉尚未修整时就发动了对辽国的战斗。很多人会觉得还是赵光义的不懂军事,当然,赵光义的确不怎么太懂军事。如果我们把角度换成宋军

  • 斧声烛影那晚发生了什么?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赵匡胤,赵光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6年,公元960年夺得皇位,976年病逝。传位给弟弟的赵匡胤说起开国皇帝,往往会引起大众的兴趣,一人之努力而让万世子孙统治无尽江山。但是,赵匡胤宋太祖的情况却有出入,虽然他的创业确实让赵氏子孙继承一脉皇位,但是却不是他的嫡

  • 赵匡胤夺了后周柴氏的天下后 柴家在宋朝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柴家

    宋朝时期的柴家什么地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宋朝的柴家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就是说的那个什么柴进家里吧,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这个电视剧好厉害的,所以我们就非常的好奇了,那么柴家当时在宋朝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讨论讨

  • 赵匡胤迁都赵光义为何劝阻?赵光义是怎么劝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赵匡胤,赵光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迁都赵光义为何劝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开宝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一行巡视西京洛阳,就在这次西巡中,赵匡胤提出要将都城从开封迁移到洛阳。结果遭到了起居郎李符和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反对,赵匡胤没有采纳,赵光义以“在德不在险”劝阻,赵匡胤听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