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器晚成的宋朝宰相乔行简的传奇人生介绍

大器晚成的宋朝宰相乔行简的传奇人生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00 更新时间:2024/1/25 6:05:10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渴望着一战成名。乔行简出众的才华让他一举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做官生涯。中年时期的乔行简过着默默无闻兼任职务的生活,看似波澜不惊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妥协。他通过一次次上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想法,可是却一次次如同石沉大海。他的第一次转折是在一次通过时任丞相上书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由于他的政治思想的突出,得到任用。于是升任,但是还是兼任各种职务。

后来他又一次次的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大部分得到采用,于是被一路提拔。虽然得到了小的提升,但是他却一直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乔行简的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从来都不会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和理想。再到后来,乔行简因为失误甚至被免职,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乔行简被重新任职,并且担任丞相,再到后来顺风顺水,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地位。乔行简的生平就是一个草根奋斗成功的典型,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和勉励作用。乔行简的生平是一个传奇,更是后人加以模仿的对象。

作为一个传奇的人物,乔行简的故事自然颇具传奇色彩。一个成功的人,背后自然经历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心酸与困难。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一介书生,乔行简的故事可以印成一本教科书,教给世人要成功所需要具有的品质。乔行简的故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第一次上书进谏被采用。年轻时候的乔行简未曾放弃过显示自己的才华,一次次上书。他第一次上书皇上表达的观点是对于人才的任用。他是这么说的,他曾经以为只要注重实际的利益,关心体贴百姓,那么兴邦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就会实现。所有的坏人便会销声匿迹。但是并不是这样。朝廷中的武百官,有的认真负责,有的耿直,有的懒惰颓废,有的荒淫度日。皇上只是从他们的上书奏折中挑取几个进行奖赏或者责罚,并不能概括全部。天下的百姓还是会觉得皇上只是重于形式,并不是真心真意执政。所以他劝诫皇上认真仔细执政,谨慎小心,别被小人的言语蒙混了头脑。

乔行简的思想总是别具一格,他的这一次上书,开始他人生的转折。从此开始了自己升官加职的征途。这次上书从很大程度上给了他自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从此以后,他更加愿意抒发自己看法意见,并且每次都因为想法的合理独特而得到采纳。乔行简的故事很长很多,但引起重要转折的却是这第一次上书被采用。是这一次让乔行简开始慢慢走向成功。

乔行简,字寿朋,东阳人,是东阳籍官位最高的人,师从吕祖谦。后中进士,为官生涯开始,从小官一点点做起,后来官位越来越高,官位最高时任左宰相,深受理宗喜爱,为宋理宗解决了许多难事。乔行简幼时家境贫寒,在未中进士之前是一个穷秀才,每天节衣缩食,半饥半饱,省出来钱买油灯,以便晚上读书。那时,当地百姓对乔行简的评价普遍认为他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穷秀才,没有人认为他能在日后取得这么高的成就。那时,有一位周押司经欺负他,就是因为看他无权无势。后来乔行简衣锦还乡,回乡做官时看到周押司,劝导他,告诉他“莫要欺凌穷秀才”。可见百姓对乔行简的评价相当不准,乔行简不仅学识深厚,为人也光明磊落。

乔行简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要就是因为他直言不讳,不与为官不仁者同流合污,这样使得他遭到同僚排挤。南宋朝廷一直以来因为对金委曲求全,国家早已被打压的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宋理宗的继位,朝廷内一片“收复中原,北伐”之声。乔行简深深地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强行北伐,国家一定会大乱。他提出:要先整治本国,励精图治,把国家的财力,国力提升上来,等一切都准备好再攻打,就能一举消灭金国。乔行简提出这种观点并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策略。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人们对乔行简的评价也由“卖国贼”变为了大英雄。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计较一时的名誉得失,为国家,为百姓奉献一切,终于铸就乔行简的辉煌人生。

标签: 乔行简宰相宋朝

更多文章

  • 南宋大臣乔行简为何直到老年才开始平步青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大臣乔行简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和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

  • 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 史嵩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嵩之,宰相,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两淮

  • 南宋大臣史嵩之的家世之谜 后世如何纪念史嵩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嵩之,宰相,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两淮

  • 南宋史嵩之家世之谜:后世是怎样纪念史嵩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1]),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

  • 南宋大臣范钟生平简介 范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钟,宰相,南宋

    范钟,字仲和,婺州兰溪人。嘉定二年,举进士。历官调武学博士,添差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南宋大臣范钟生平简介尚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进对,帝曰:“仁宗时甚多事。”钟对曰:“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帝悦。寻迁吏部郎中兼说书,又迁秘书少监、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禄检讨。拜起居

  • 南宋大臣杜范生平简介 南宋大臣杜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范,宰相,南宋

    杜范(1182~1245)南宋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2006年12月,杜范墓在黄岩被发现。南宋大臣杜范生平简介杜范, 少时师从祖杜烨和杜知仁。南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历任金坛县

  • 南宋大臣杜范地墓地在哪里 杜范墓地的修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范,宰相,南宋

    杜范(1182~1245)南宋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2006年12月,杜范墓在黄岩被发现。南宋大臣杜范地墓地在哪里2006年12月26日,黄岩区博物馆副馆长宋良等4位专业技术干部专程

  • 南宋大臣赵葵生平简介 赵葵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葵,宰相,南宋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 、知静江府赵范之弟。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以功授承务郎、知枣阳军。历官庐州通判、将作监丞、知滁州等职。绍定四年(

  • 南宋大臣赵葵的文学贡献 赵葵的艺术造诣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葵,宰相,南宋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 、知静江府赵范之弟。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以功授承务郎、知枣阳军。历官庐州通判、将作监丞、知滁州等职。绍定四年(

  • 南宋大臣赵葵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赵葵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葵,宰相,南宋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 、知静江府赵范之弟。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以功授承务郎、知枣阳军。历官庐州通判、将作监丞、知滁州等职。绍定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