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1/4 7:38: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最近热播的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中,在这部剧的前几集,我们就看到八大王跟宰相吕夷简怼来怼去,八大王怒怼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八大王对于刘太后专权十分不满,同样不满的还有吕夷简作为当朝的宰相,却投靠了刘太后,专心为刘太后做事。那么历史上的吕夷简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刘太后做事呢?

吕夷简出身于名门,他的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跟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在良好的家庭条件下,吕夷简高中进士之后,进入官场也是平步青云,很快就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数次委以大任。

到了宋真宗的晚年的时候,吕夷简已经做到了图阁直学士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真宗对吕夷简也是非常信任,甚至把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之上,朝野上下都觉得吕夷简要跟他的伯父一样也要做到宰相的位置了。

不过吕夷简在宋真宗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做到宰相的位置。公元1022年,宋真宗离开了人世,年幼的赵祯成了大宋的新皇帝,不过因为赵祯才十三岁,所以刘太后临朝称制。而吕夷简作为宋真宗的托孤大臣,也受到了刘太后的重用,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至此吕夷简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

当上宰相的吕夷简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刘太后效力了吗?吕夷简一边小心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同时还要约束刘太后的权力,此外还要维护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的关系。

比如处理宋仁宗生母李氏去世之后的身后事的问题上,在《清平乐》中,吕夷简是直接向刘太后劝谏的,那是因为李氏是宋仁宗生母的事情已经公开了。但是在历史上,李氏是宋仁宗生母的事情还是比较保密的,不过吕夷简还是得到了小道消息。就在李氏去世的那一年,刘太后并没有公开发丧,吕夷简就劝谏刘太后想想刘家的未来。于是李氏才以太后的礼仪下葬,等到后来宋仁宗知道自己生母的秘密,并且李氏的遗体保存得完好,也优待了刘氏家族。

还有吕夷简是坚定的宋仁宗的拥护者,并不是刘太后的拥护者。八大王赵元俨的儿子一直养在宫中,深得刘太后的宠幸,长大了也不放他出宫。吕夷简看到这件事对宋仁宗的威胁,极力劝谏将八大王的儿子送出宫中,但是刘太后却推脱要让他给宋仁宗陪读。吕夷简:"上富春秋,所亲非儒学之臣,恐无益圣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宋仁宗要多与贤能的人一起读书,才能成长为一位明君,而不是跟皇族子弟一起读书。刘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将八大王的儿子送出宫中。

正是有吕夷简的存在,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几年里,大宋政治清平、国泰民安。等到刘太后去世,大权也顺利过度到宋仁宗的手中。宋仁宗亲政时期,吕夷简也一直得到重用。

不过吕夷简也不是一个圣人,他是一个保守的政治家,与立志改革的范冲淹存在冲突,于是范冲淹就被贬离了中央。但是吕夷简又是一个为国尽心尽力选拔人才的伯乐。就算了范仲淹得罪了他,他也能够不计前嫌,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派名臣出使辽邦。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实现了国内的和平,使得宋朝的国力步步上升。宋仁宗称赞他:“

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后世对吕夷简也有极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看看南宋史学家李焘的评价,短短数句,完美地概括了吕夷简的一生。

自上初立,太后临朝十馀年,内外无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功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有名之臣,报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然建募万胜军,杂市井小人,浮脆不任战斗,用宗室补环卫官,骤增俸赐,又加遗契丹岁金缯二十万,当时不深计之,至于后世费大而不可止。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卒配食庙庭,为世名相。

不知道大家对于宋朝的这位宰相有何看法,大家觉得他跟《清平乐》的吕夷简又有什么区别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标签: 吕夷简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忧国忘身”的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被外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为相十三年,深为仁宗赵祯倚重。吕夷简在晚年患风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吕夷简疗疾,祝吕夷简早日康复。吕夷简在庆历三年(1043年)病逝后,仁宗赞叹其“忧国忘身”,对吕夷简评价甚高。但仁宗

  •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之一,出生于名门世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的才干又比父辈胜出一筹,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时人给了他个“廉能”的美誉,宋真宗评价他“有为国爱民之心”。吕夷简智

  •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随,宰相,北宋

    王随(约975~1033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

  •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贡献 陈尧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尧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故事 陈尧佐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 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

  • 北宋文学家晏殊的贡献 晏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

  • 北宋文学家晏殊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晏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