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为什么要重用权相吕夷简?原因是什么

宋仁宗为什么要重用权相吕夷简?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1/4 7:39:27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宋仁宗的文章。

在《清平乐》中,吕夷简是一个权相,他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全然一个奸相的形象,大家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

这不是电视剧的夸张,历史上的吕夷简确实是一个权相,而且得到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

众所周知,宋仁宗时期名臣众多,比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等,宋仁宗为什么要重用一个权相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吕夷简历经宋真宗和宋仁宗两朝,他在宋真宗时期,就受到宋真宗的重用。他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从地方小官通判、知州,逐步做到了图龙阁直学士、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吕夷简一直受到宋真宗的重用,宋真宗去世后,刘太后临朝,封吕夷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

此时的宋仁宗年幼,不能亲政,全凭吕夷简辅政,而且刘太后很倚重他,因此吕夷简在朝中权力逐渐增强,同时势力也随之扩大了。

十多年后,刘太后去世了,宋仁宗才亲政。但此时吕夷简羽翼已经丰满,朝中根基牢固,大臣们都很畏惧他,宋仁宗也得让他三分。

由于他的熟悉业务,用他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因此宋仁宗只能重用他了。

吕夷简不仅在朝中根基很深,而且能力也很强。吕夷简在宋真宗时期就显示出了他的才能,当时他为官勤勉,有廉能之称。

在滨州时,他上疏免掉农具税,宋真宗采纳了。在任礼部员外郎时,他劝阻了宋真宗修建宫观,停止了冬天河运木石。而且他还出使契丹和谈边界问题,从此得到宋真宗的重用。

宋仁宗亲政后,吕夷简又提出八规劝、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辩佞壬、绝女谒、疏近习、节冗费等建议,宋仁宗都接受了。

吕夷简具备较强的朝廷治理能力,他提出的建议,都符合宋朝当时的情况,而且他也帮助宋朝解决了不少朝廷内外的矛盾。

宋仁宗虽然亲政了,但还是离不开吕夷简的辅佐,重用吕夷简也在情理之中。

宋仁宗重用吕夷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吕夷简很忠心。他对谁忠心?当然是他的事业。如果吕夷简只忠心于某个派别,宋仁宗可不会重用他。

吕夷简在宋真宗时期就入了仕途,他多次向宋真宗提建议,因此宋真宗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

刘太后临朝后,要把宋真宗时期使用的东西供在太庙,用银罩盖宋真宗神位,表示对宋真宗的尊敬。

吕夷简却说对宋真宗最好的怀念,就是辅助幼主治理天下,浪费不是先帝所希望的,以此劝阻了刘太后。

之后刘太后又要让荆王的儿子,给宋仁宗做伴读,吕夷简又说宋仁宗应该亲近儒臣,才能培养圣德,刘太后只好将荆王的儿子放出宫。

吕夷简后来派人出使辽、西夏,与他们达成和议,保护了北宋的安定。

所以从吕夷简一生为官来看,他为北宋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忠于他自己的事业,使得宋仁宗不得不尊敬他、重用他。

吕夷简为官虽然霸道了一点,但是他都是出于公心,是在为国为民考虑问题,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无论谁执政,他都能秉公办理事务,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当君主做出不合适的决定,他都会加以劝阻,用合适的语言和事例来给君主做出分析,让君主听得进去他说的话。

这也说明了吕夷简是一个有头脑、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宋仁宗不可能不用。

吕夷简的一生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点。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职业道德,做人做事要有底线。

如果我们和吕夷简一样,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遵守职业道德,不只是为自己谋利益,那么我们也能得到经理的重用,以及同事们的认同,同时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以及创造我们的价值。

标签: 宋仁宗宋朝

更多文章

  • 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最近热播的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中,在这部剧的前几集,我们就看到八大王跟宰相吕夷简怼来怼去,八大王怒怼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八大王对于刘太后专权十分不满,同样不满的还有吕夷简作为当朝的宰相,却投靠了刘太后,专心为刘太后做

  • 揭秘:“忧国忘身”的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被外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为相十三年,深为仁宗赵祯倚重。吕夷简在晚年患风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吕夷简疗疾,祝吕夷简早日康复。吕夷简在庆历三年(1043年)病逝后,仁宗赞叹其“忧国忘身”,对吕夷简评价甚高。但仁宗

  •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之一,出生于名门世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的才干又比父辈胜出一筹,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时人给了他个“廉能”的美誉,宋真宗评价他“有为国爱民之心”。吕夷简智

  •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随,宰相,北宋

    王随(约975~1033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

  •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贡献 陈尧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尧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故事 陈尧佐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 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

  • 北宋文学家晏殊的贡献 晏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