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因为一名女子

赵匡胤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因为一名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4/1/1 13:47:57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怎样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的也只有简单的两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死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网络配图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杀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光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光义。赵光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谁也不知其详。不过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光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光义开脱罪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呆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但是,赵光义继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杀兄夺位”的嫌疑。

现代一名为“天涯在小楼”的倡导汉服运动人士在2006年曾写过一首诗,名为《为汉服的浅吟低唱》。说到宋朝的时候,他说“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诗中“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可是后来“躲进人间天堂的皇帝”,从历史上严格的“皇位世袭”角度上来讲,他们并不算是宋太祖正统的继承者。

网络配图

这一切都还要从“烛影斧声”开始说起。“斧”有通“父”,“父”指生父或义父,引申指“一家之长”。“斤”本义指“砍伐工具”,转义指刑具。在原始的父系家长制度中,“父”与“斤”联合起来表示“家长的生产工具和治家的刑具”。到了专制统治时期,“斧”便作为了祭祀的礼器,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有两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斧”:“王权衰落,诸侯称霸。执斧钺而有争雄之志,掌宝玺即有问鼎之心。”其中“斧”作为地位的象征,重要性不言而喻,“烛影斧声”便具有了隐喻的意义,而关于这次国祚事件,后人也是争议不断。

北宋初期文莹和尚《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文莹和尚对于这个事件的描述言辞闪烁,追随之人不在少数,执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这一段记载的开始,文莹和尚是想宣扬太宗得位的神秘性,但一不小心,把太宗上位的可疑性给暴露了出来。身体健康的太祖次日凌晨突然驾崩,而且身边只有御弟一人。人们无法不怀疑太宗继位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于是,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闻,从这时起,便开始被后世史家、文人论证了。

太祖去世几十年后,史学大家司马光撰写了《涑水纪闻》的书,在书中为太宗辩解“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次子、秦王赵德芳入宫,安排后事。王继恩却召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当时赵光义亲信程德玄也在府外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雪地步行进宫,径自进入太祖寝殿。宋皇后问:‘德芳来耶?’王继恩答:‘晋王至矣。’宋皇后知事有变,哭对赵光义:‘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光义答以:‘共保富贵,勿忧也!’”得出结论,太祖死时,太宗不在寝殿,故不可能弑兄。太宗弑兄的可能性被排除,但即便如此,太宗夺位之嫌并不能抹杀。

金匮之盟便是所知比较早的史料来源,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这个事件起来有点牵强,因为《续资治通鉴》的作者,也就是清代史学家毕沅的观点:太宗即位,既不是篡弑即位的;也不是奉太祖遗诏即位的,因为太祖“未尝明降诏旨”,“非实有遗诏也”。《续资治通鉴》中的有关宋太祖“非实有遗诏”的观点一经问世,即被视作史料论断上的权威结论而被广泛接受,影响了史学界达二三百年之久。

网络配图

中国历史上有一幅著名的情色画《熙陵幸小周后图》,据传便是由宋太宗亲自命人作画。“熙陵”是指宋太宗,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讽刺之味犹浓。而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也描述了这幅作品,语言犀利直白,浅显易懂,太宗为人可见一斑。

还有一部由宋末元初徐大焯所编,在清朝才现于世的野史《烬余录》中所说,赵光义对赵匡胤妃子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便是其所作)垂涎已久,趁赵匡胤病重昏睡时调戏,赵匡胤惊醒,要用玉斧砍杀他,赵光义遂杀之。在历史记载中香艳的情史似乎比刻板的正史更让人信服,至少人们更愿意看到有凭有据的结论,而不是史书中语焉不详的记载。

到了这里,由一段不见于世的记载佐证,太宗篡位也算是盖棺定论了。

自古以来因果报应向来不虚,靖康之耻便是一个很好的论证。根据《宋史》记载,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三千多人、其他人员一万多人被掳北上,女(包括赵高母韦后、赵高妻邢妃)为奴为娼,男子则全被海陵王完颜亮所杀,侥幸出逃的宋高宗赵构偏安一隅。赵构无后,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让位于他的养子、太祖七世孙赵昚,宋朝的皇位在180多年后回到了太祖一系。而在宋朝末年崖山一役中,年仅七岁的幼帝则被大臣陆秀夫背起,跳海殉国。一时间前来追随者,不下十万,投海殉难。其亡国之惨烈,历代皇朝莫能比肩。

赵氏得国于柴氏七岁的幼帝,却在三百一十九年之后失之于七岁的幼帝赵昺,历史在这里成了一个圆点。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南唐李煜手下的猛将 就连赵匡胤也忌惮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由于其人极高的文学水平,经常被语文课本所编用,每个上过中学的中国人基本都听过这个名字,背过他的词。不得不说,高曝光率增加了我们对李煜的同情,恨其生在帝王家。其实不然,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李煜也没这个机会体验大喜大悲的人生,也不能发出这么高水平的牢骚,而其在位时期,更多的是作死,哪里来的惋惜

  • 宋太祖赵匡胤: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网络配图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

  • 历史上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是怎么对待后周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要稳固江山,兵变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后周的皇族实力,那么赵匡胤有没有对自己最大的政治敌人进行残酷的政治屠杀?没有。为什么没有?网络配图 我们看看这样几年事情。赵匡胤带兵攻入都城,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打入皇宫。这时候符太后和周恭帝,也就是七岁的柴宗训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相拥而泣,之后都换上白色的

  • 解密赵匡胤死后百年为何尸身会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的嘴里突然哗地喷出一股黑色黏液,正好喷到朱老大的脸上,吓了他一大跳。镇定下来后朱老大随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取下玉带,解开自己身上的绳子就溜出了地宫。……网络配图盗墓者在盗墓的过程中常发生一些恐怖怪事,如打开古墓后发现死了几百年的人,身体不仅没有腐烂,脸色还鲜活如生;或者他们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

  • 赵匡胤是哪里人 赵匡胤称帝后都做了哪些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创建者。他的父亲是河北涿州人,后来迁至河南洛阳,赵匡胤就是在河南的夹马营出生的。后来赵匡胤长期居住开封,死后埋葬在永昌陵,永昌陵在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关于赵匡胤的哪里人,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河北涿州,一种是河南夹马营。可是根据我们中华民族关于祖籍的认知,赵匡胤的祖籍是河北

  • 从孤儿奋斗到一国之君的奇人,赵匡胤黄袍加身都是学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威,黄袍加身,刘赟

    说到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的名字便会自动蹦出来。不过,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招数,恐怕拿不到马总的“原创”保护功能,因为这招山寨自他的老东家、前辈学长郭威。郭威是个苦命的娃,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由他姨抚养长大。他18岁时开始当兵,跟着后梁李继韬混。后梁灭,归顺了后唐。后唐亡,便归了后晋,最后依

  • 奇葩皇帝赵匡胤:官员强娶民女他竟付钱摆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北宋乾德五年,新任横海节度使张美到河北重镇沧州就任父母官。到任没多久,当地百姓就向朝廷上书控告张美强娶民女为妾,及掠夺民财四千余缗的恶行。节度使是朝廷二品大员,沧州地处宋辽边界附近,是京师的屏障,不同于一般军镇。兹事体大,有关部门经过一番调查以后,将案子上呈宋太祖赵匡胤,请皇帝定夺。网络配图赵匡胤也

  • 宋太祖赵匡胤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拳全

  •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在众将之外,朝臣当中最有权势的就是赵普。这位太祖故人,和太祖关系极好,连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也对其极为尊敬。曾经有一次杜太后和赵匡胤谈起国事,杜太后非常担心,此时担任宰相的赵普入见,杜太后说:“赵书记,你要好好帮助陛下啊,有你的帮助,我才放心。”赵普在当年曾经担任后周时期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的掌书记,也就是

  • 天大的阴谋!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五十岁时却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赵光义便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按照常理,皇位应该传给长子赵德昭的。可是赵匡胤当年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将弟弟立为储君呢?这一有悖常理的做法,真是他本人的意愿吗?难道真的是因为哥俩好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他母亲杜太后的遗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