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为零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为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38 更新时间:2023/12/7 2:55:41

日前,社科献出版社推出新书《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是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他长期在中国走访,对“中国第一画”、“中国版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十分着迷。写这本书,他想一探《清明上河图》背后的谜团,但又因谜团太多,很多时候只能“呈现”谜面,而无法解谜。

围绕这幅旷世画作,谜题有:《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何方景致?创作于什么年代?“清明”是什么意思?画家张择端是个什么样的人?画作幸存至今有着怎样的传奇?其仿作形形色色,哪些成了经典?……

在采访过程中,野岛刚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他发现,基本上每个时代的文人、画家都迷恋《清明上河图》。有一个清朝皇帝,当时想欣赏此画而不得,便命5个画家画了一幅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野岛刚还发现了一件颇为有意思的事情,末代皇帝溥仪曾命人将原作带到故宫外藏起来,满洲国灭亡后,溥仪却发现它不见了。1950年,此画在沈阳很幸运地被发现,这一段历史有人写过,但从没有人详细介绍发现者杨仁恺的故事。

野岛刚特意去过开封,发现那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遗迹。开封每隔一些年份就会遭遇大洪水,“图上开封”如今已在地底下几十米深处。

在《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里,野岛刚从政治和文化交错的地带剖析名画背后的故事,同时进入画作的深层细节,在错综复杂的线团中抽绎清晰的理解,带领读者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玄妙之处。

日本有个城市叫京都,人们走在街上,多有穿行在“清明上河图”里的错觉。这也许是野岛刚对这幅画深度好奇并为之探幽解谜的动力来源。

“清明”作何解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应该是因为描绘某年清明时节的街景而得名。

然而如果是春季,画中却出现许多非春天的场景。有人指出了一些矛盾的地方,例如餐厅门口张贴着宣传秋季才有的“新酒广告”。

除了“清明节由来说”外,也有人倾于主张这幅作品呈现了宋徽宗时代天下太平之治的和乐景象,因此命名为“清明”。这是“天下太平由来说”。如果作者真的是宫廷画家张择端的话,用作品命名向皇帝呈递敬意也不是不可能。

还有一个说法是,当时开封有个地方叫“清明坊”,因为是描绘这个地点,所以命名为“清明”,这是“地名由来说”。

“上河”是何意

开封位于河南,距离黄河不远。宋朝称开封为“汴梁”,该图描绘的是汴河的上游,因此称为“上河”。这个说法也广为人们相信。事实上,开封的确位于汴河的上游。

还有一种说法解读“上河”的意义。流经首都开封的汴河,当然是代表宋朝的重要河川,“上河”的“上”字,有着日文“御”字的意味。

也有人认为,“上河”的意思是“去河那边玩”,因为中文的“上”有“去”的意思,即使到现在,在中国到街上去也会说“上街”。

谁是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描绘出来的世界丰富多彩,精心刻画众多的人物及建筑物,实在不是一人之力所能负担。

然而,《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不仅笔触逼真,而且超过五公尺画轴的笔法一致,如果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几乎不可能维持相同的风格,这也经过专家们传统手法的鉴定。

之所以对于这幅画究竟是否出自张择端一人之手抱持怀疑的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几乎找不到有关张择端的公开记录。与这个时代的著名画家郭熙、唐、黄庭坚等人相较,他一点名气也没有。

有关张择端相关资讯的唯一线索,只有金朝的官员张著在《清明上河图》记下的题跋。这是在北宋灭亡60年后,也就是1186年清明节的隔天,他是这么写的: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一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这段题跋至少证明了张择端的存在,但对于这个人的生平,谁也不清楚。

其他的题跋尚有宋徽宗用“瘦金体”,在画轴的开端写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倘若为真,足可证明张择端是北宋末期的人。然而迄今仍留存的这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上,并没有宋徽宗的亲笔落款。究竟是在转手的过程中不见了,或者本来就没有,不得而知。

一般说法认为,徽宗期间,翰林院人数扩增达数千人之多,张择端是其中一人,《清明上河图》在他的笔下诞生,呈献给徽宗。然而,这样的“通说”尚有疑点:

北宋时期编纂的《宣和画谱》20卷,收录了晋代到宋代231位画家的6396幅作品,但是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也没有张择端的名字。这可让研究人员伤透了脑筋。

也有一说认为,在北宋灭亡后,南宋因为怀念北宋而描绘出《清明上河图》。明代著名的文人董其昌就是采这个立场。

还有人由此类推张择端是金人。只是,如果张择端是南宋人或金人,应该不可能对北宋的京城开封如此熟悉。到金朝时,开封的繁华早已被摧残殆尽,人只能完全靠传闻或者记录创作。

标签: 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作者最初无记载 张择端差点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中国古代皇室很早就雇佣画家,例如周朝的画师称为“画史”,汉朝的画工最有名的是毛延寿,不过,他的出名是因为索贿不成,把王昭君画歪了。唐朝也有御用画师,一直到五代时期的后蜀,国主孟昶设“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宫廷绘画机构,画师被称为“待诏”或者“祗侯”。两宋时期一直延续画院制度。《清明上河

  • 张择端:北宋画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

  •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技法及结构如何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是他仅存的传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作品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清明上河图》描绘

  • 北宋张择端生平简介,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

  • 揭秘:韩德让一个汉人为何能埋葬在契丹皇陵中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萧绰,萧燕燕,澶渊之盟,韩德让

    北宋与辽对峙期间,辽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有三个女儿,幼女萧绰,小名燕燕,在三个女儿中最聪慧、也最美丽。三个女儿尚未出阁,做父亲的某天检查女儿们的闺房,发现萧绰的闺房打扫得最干净,明窗净几,所有的东西都放置得井井有条。北方游牧民族民情粗犷豪放,家用物品通常都是随用随放,萧思温突然看到小

  • 韩德让和萧太后奸情:史上最冏的“君臣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太后

    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但君臣恋情中最冏的一例当数大辽萧太后与重臣韩德让的“相许终身”,萧太后为此竟残暴地“杀人妻、夺其夫”。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

  • 萧太后强行和韩德让重修旧好,这其中还有哪些政治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韩德让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辽朝太后萧绰简直就是韩德让不折不扣的“小三”。辽景宗去世后不久,孀居的萧绰就召来受景宗遗命辅政的汉人韩德让。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豪放直爽,她主动提出要他“入居帐中”,理由是当年她曾与他有过婚约,并已定好婚期,只可惜她被选为贵妃而未能如愿。但这段未了之情却一直藏在她的心底,现在她愿与他

  • 娶了太后做妻子的辽朝大臣,韩德让到底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德让,辽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德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辽乾亨四年九月(982年10月),在位十四年的辽景宗耶律贤驾崩,时年仅三十五岁。遗诏由长子梁王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军国大事听从皇后(即皇太后萧绰)命令,因为皇帝耶律隆绪此时才年仅十二岁,因此朝廷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时年三

  • 韩德让是汉人,他为什么会为契丹人效力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德让,辽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韩德让的故事。最近一部有关辽国的电视剧正在上映,里面的主人公是萧太后以及韩德让。历史上,萧太后在韩德让的统治下,辽国的势力达到顶点,迫使北宋达成了“澶渊之盟”。可能许多人会感到纳闷,这个韩德让明明是个汉人,为何却要为契丹人效力,还多

  • 韩德让和萧燕燕之间是什么关系 辽朝大臣韩德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德让

    纵观萧燕燕,其一生都与一个人纠缠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汉臣韩德让。两人之间还有一层非同一般的特殊关系,在萧燕燕还没有嫁给皇帝辽景宗的时候,父亲就许嫁给了韩德让,后来因为政治目的才嫁给了辽景宗成为皇后的。韩德让,941年到1010年,辽国大臣,契丹名耶律隆运、兴宁·尧哥,出生于辽代世侯大族,祖籍河北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