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士大夫在北宋是什么职位?赵匡胤为什么要不让后世皇帝杀害士大夫?

士大夫在北宋是什么职位?赵匡胤为什么要不让后世皇帝杀害士大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91 更新时间:2024/2/22 5:18:59

宋太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宋太祖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词在正史中无记载,出自陆游所撰写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无从辨别,不过,宋朝历代皇帝的行为和这段誓词要达成的目标非常接近,就姑且当是真吧,至于宋太祖为什么强调不让后世皇帝杀害士大夫,小编以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皇族需要一个庞大的、且不会造反的群体当盟友,皇族是没有办法单独治理天下的,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群体来帮助皇族,宋以前是皇帝和门阀共治天下,到宋朝时,门阀已经消失,皇帝需要重新找一个群体做帮手,五代以来的经验告诉赵匡胤,武将集团太危险,于是他选择了士大夫。

这个士大夫群体是以寒门出身为主的读书人,赵匡胤防范武将,但也不希望回到隋唐时皇族与门阀共治天下的局面。士大夫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读书人在古代向来受人爱戴和钦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无数百姓,得到士大夫的拥护就相当于收获了民心。

读书人明理,明什么理?他们讲究忠、孝、节、义,这是古代士大夫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因此,士大夫或许会争权,但绝对不会造反,而且古语有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以士大夫群体为执政主体,赵匡胤不用担心他创建的皇朝从内部生乱。

宋时的士大夫集团是团结的,但也是松散的,他们不像隋唐时的门阀和世家,几个门阀互相一联姻,联合起来就是一股能威胁到皇权的集团,宋时的宗族力量已经大大减小,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大夫无法聚合成造反的力量,皇族可以放心使用。

第二:给后代君的权力以制衡,防止出现无道昏君,皇权需要一定的限制,士大夫们明白,皇帝赵匡胤也明白,否则出现一个无人压制的荒淫无道的皇帝,大宋就有可能陷入绝境,赵匡胤本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但他并不能保证后代子孙都能像自己一样,为此,他树立起士大夫这个群体来制衡后代皇帝。

终宋一朝,士大夫集团基本上达到了赵匡胤的要求,万众一心的对皇权进行制衡,宋朝的皇帝远没有其他朝代的皇帝过得舒心,就是因为他们的日常被士大夫们牢牢的盯着,稍微有一点出轨行为,士大夫们就会一拥而上的帮助皇帝纠正错误。

整个两宋期间,只有北宋末期的宋徽宗因受不了士大夫集团的监督,而使用了宦官这个群体来抗衡士大夫,用宦官帮助他掌政,掌军,北宋著名的奸臣“六贼”中就有三人是宦官,结果宋徽宗玩脱了,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和自己悲惨的结局。

总结:太祖赵匡胤在给后代子孙的遗嘱中,强调不得杀害士大夫,首先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皇族不势孤力薄,于是拉拢士大夫集团,即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们全是精英分子,完全能够成为皇族在政治上的盟友。其次则是利用士大夫集团来遏制后代子孙的荒唐想法和行为,希望后代子孙能成为好皇帝。

赵匡胤的想法很好,有了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两宋三百多年也几乎没有什么内乱,虽然两宋的结局都很悲惨,但宋朝的皇帝们在士大夫集团的拥护下,也创建了一个文治最辉煌的封建王朝时期,宋太祖遗言或许真,或许假,都已经不重要了。

标签: 赵匡胤北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何不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北宋

    说到赵匡胤,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开国的皇帝那个不是心狠手辣,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打杀功臣火烧庆功楼。但这位开国皇帝却没有杀害开国功勋还让这些功勋元老颐养天年,这是跟对老大很重要啊。北宋的开国皇帝本人认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 周世宗又不是一个昏君 赵匡胤兵变时候为何天下皆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后周,赵匡胤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兵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五代十国中,周世宗柴荣号称第一贤君,然而在他去世半年后,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攻破开封,建立宋朝。不出一年工夫,原本属于后周的广大地盘,尽皆归属于赵宋。虽然期间也有泽州李筠、扬州李重进起兵反抗,但绝大多数藩镇都是传檄而定。自从安史

  •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 原本的后周皇帝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黄袍加身

    还不知道:赵匡胤夺权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想必大家都知道点儿,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959年,号称“五代第一明君、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柴荣—一代英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本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但其旋即在陈桥驿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讨厌战国时期的白起?还将他踢出武庙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白起

    你真的了解赵匡胤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武庙是唐朝时期开始,唐玄宗为祭祀历代的名将建立的庙宇,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周朝开国太师姜子牙,副祀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包括张良在内的十位名将分坐左右,白起为左列之首,张良为右列之首,足以见得对白起的推崇,到唐德宗时期,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

  •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是怎么死的?死因奇特都没超过30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你们知道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是怎么死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烛影斧声”,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一般史家都认为赵光义有弑兄的嫌疑。虽然说中国的帝位继承传统有“兄终弟及”一说,但那是在“父死子继”无望的情况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而赵匡胤有四个儿子,虽然早殇了两个,但另两个——二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

  • 宋朝一直被外族侵扰和欺负 赵匡胤为何还能和唐太宗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匡胤和宋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太祖赵匡胤自创立宋朝以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一心致力于国土的统一,也曾先后通过数次战争平定了很多周边不稳定政权,但是在他去世之前,边境仍然反叛不断,还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后来的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边境少数民族的祸乱一直

  •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什么没过多久就收回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北宋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武术家,宋朝的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次子,母亲为杜氏,也就是昭宪太后。赵匡胤在后

  • 宋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奸臣?这与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对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朝代,在众多的朝代之中,不管这个朝代怎样的强大鼎盛,都会有一个通病,就是都会有奸臣的出现,但是在历朝历代中,奸臣最多的应该是宋朝,例如丁谓、高俅、秦桧等奸臣,这些人的名字一出现大家就知道

  •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

    原文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鉴赏赏析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

  • 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周邦彦

    原文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鉴赏赏析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时节,一阵微雨过后,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离去。淡淡的斜晖,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