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词人周邦彦的渡江云主要内容是什么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渡江云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1/25 8:06:32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周邦彦的作品。其中”渡江云“是词牌名,“晴岚低楚甸”则是词的第一句。这首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的是杨柳逐渐抽芽的初春时节,下阙写的是水槽已经慢慢长长的深秋时节,作者通过描写春天和秋天截然不同的两种精致,表达了在旅途中对春色的喜爱以及对命运困苦的悲愤之情。

诗词配图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词所描写的内容。首先是上阕:晴日山中的薄雾已经铺满了南方空旷的原野,春的气息最先是从鸿雁的双翅下透露出来的,它们结成了壮观的队伍从沙滩上腾空而起。骤然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我的眼前了,我询问什么时候春的脚步会来到深山中。那鲜花绿草,在舒卷开合之间,被上天以最大的力量装饰着春天。那在田头道旁气千丝万缕的杨柳,枝条已经渐渐生长出来可以遮蔽立在枝头的乌鸦了。上阕写的是初春到来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无限的人外之情。

然后来看下阙:令人叹惜的是,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向西流去,装饰华美的游艇向着汴京进发。这是酒宴已经结束,人都离去的场景吗?还是在忧愁那阵阵江风无休止地拍打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地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帽?夜晚悬在江空上的一轮弦月,映照着船只慢慢靠近港湾。阴郁无法排解,面度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下阙主要写的是通过描写眼前的景事,抒发了作者对命运不济的忧愁和悲愤之情。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不仅是宋词之中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的婉约词人长期尊称为“正宗”,而且他还是格律派词人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的词坛影响巨大。他被人称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又因为他的号为清真居士,于是他的词被后人冠以了“清真词”的称呼。从古至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有关清真词的研究

清真词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融化旧诗,而且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之感。这种发展在词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周邦彦成功地完成了诗句和清真句之间的转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周邦彦融化旧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时善于融化诗句,二是融化诗意。例如在《蓦山溪》中的“鸟度屏风里”就唐代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的诗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这就是属于融化诗句。而属于融化诗意的有《瑞龙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就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清真词的第二个特点则是十分注重研词炼字,例如在他的词作《兰陵·柳》中,就有这样一句“斜阳冉冉春无极”,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超曾经评价这一句“在绮丽中被有悲壮的味道,使得全词精神振起”,这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蕴藏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周邦彦能够写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词”靠鄂绝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和吸纳他人的优点,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清真词。

周邦彦的琐窗寒主要讲了什么

《琐窗寒·暗柳啼鸦》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又被叫做《琐寒窗·寒食》。该词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在年纪很大的时候在外面远游,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悲凉感情。该词出自《片玉集》,后来也被收录了《宋词三百首》之中。纵观全词,在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之中,吐露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思绪。而且字句典雅,充满韵味,在巧妙化用前人诗句的同时又没有给人雕琢之感,独具匠心。

诗词配图

全词一共分为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在昏暗的柳树上有乌鸦在啼叫,我穿着单衣站在朱红色小门的帘外,看到落下的桐华已经占了半亩地的庭院,院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而天正下着大雨,实在是让人忧愁不已。雨打在空荡荡的阶台上,一直下到深夜还没有停止。这种情况使得我产生了和当年李商隐相同的心情:期盼着有一天能和爱妻一同在西窗下剪烛,对他诉说雨中思念的情景。又好像在年轻的时候,夜宿在楚江边,风刮进了屋子里,使得灯不停地晃动,终于品尝到了在外漂泊的滋味。在上阕之中作者通过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和回忆的情景抒发了一个人飘荡在外那种孤寂无依的心情。

然后是下阙:我已经有了迟暮的感觉。在平时游玩的地方,因为碰上了冬至之后的寒食节,京城里的旅店客舍都已经不见人烟了。于是我只能到酒楼上和狂放不羁的酒友们喝酒买醉。想到我家乡的东园里,桃花一定开的正艳,还有那个长着小嘴唇、面颊上有浅浅酒窝的人是否还是一样漂亮?哪一天我回到家中的话,一定会有残余的花朵在等待着远方归来的我带着美酒佳肴去观赏吧。下阙主要写的是在寒食节的思乡之情,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衬托出了自己对家乡真切的思念。

标签: 周邦彦渡江云

更多文章

  • 北宋词人周邦彦是什么居士 周邦彦的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词人周邦彦,周邦彦

    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美成”出自《庄子》,意思是美满的成就。而“清真”并非是清真寺的清真,因为虽然宋末时期这个词就开始使用在伊斯兰教,但没有史书记载周邦彦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它的意思应该还是原来道家的“清净纯真”之意。周邦彦画像所谓居士,是指在家修道或者修佛的人,可以指男子,也可以是女

  • 北宋词人周邦彦:被后人认为是词的“集大成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词人周邦彦

    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美成”出自《庄子》,意思是美满的成就。而“清真”并非是清真寺的清真,因为虽然宋末时期这个词就开始使用在伊斯兰教,但没有史书记载周邦彦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它的意思应该还是原来道家的“清净纯真”之意。周邦彦画像所谓居士,是指在家修道或者修佛的人,可以指男子,也可以是女

  •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李师师

    李师师是谁?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是什么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不少电视剧、小说和戏曲里,我们都有看过李师师的故事,比如说,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的三角恋关系;李师师为反抗金人吞金簪而亡;李师师与宋江的故事等等。那么,李师师与宋徽宗、周邦彦之间到底有什

  • 周邦彦偷听宋徽宗和李师师谈话,写下一首诗还被赶出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邦彦,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邦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周邦彦是个文学青年也是一个学霸,宋神宗在位的时候他就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虽然官做得不大,但是周邦彦的生活却十分惬意自由。特别是善于填写艳词的周邦彦,也是一位风流潇洒,流连于青楼的常客。他居于京城之时,曾与名妓李师师相好,但是他

  • 北宋痴情才子周邦彦,和李师师约会后来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邦彦,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邦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周邦彦是北宋的一个美男子,人长得非常帅。还和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有交往,大家都知道李师师是宋徽宗的女人,要不是身份原因,皇帝早就将她纳入后宫了,这也是当时京城人尽皆知的秘密,一般的人知道李师师是皇帝的女人就不敢有非分之想,但周

  • 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周邦彦的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邦彦,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邦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邦彦(1057 —1121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的著名词人,他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又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的成就,开创了格律词派的先河。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在汴京作太学生的周邦彦,写了一篇七千字的

  • 周邦彦写给李师师的一首词,清新脱俗十分婉约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邦彦,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周邦彦,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宋代最有名的歌伎,就属北宋名妓李师师了,她的故事,屡见于野史笔记之中,跟北宋的许多文人都有来往,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这些名留青史的大词人,都曾写过词给李师师,甚至与宋徽宗也有绯闻。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中记载,有一

  •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周邦彦真的和皇帝争风吃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师师,周邦彦

    对周邦彦和李师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个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被《四库全书》评为“词家之冠”的天才文人。一个是北宋的青楼名妓,能歌善舞,深谙诗词。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物却在民间传说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是被多部野史、小说所记载。他们两个的

  • 萧皇后:辽圣宗第一任皇后,降贵妃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皇后,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萧皇后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辽史》成书比较仓促,所以内容过于简略,遗漏了很多人物及知名事件,给后人了解契丹辽国历史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单看《辽史》后妃传,会以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只有萧菩萨哥一位皇后。但根据圣宗本纪的零星记载,以及辽代各种墓志的出土佐证,才知道,在

  • 萧皇后:辽圣宗第一任皇后,最后被降为贵妃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皇后,辽朝

    萧废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辽史》成书比较仓促,所以内容过于简略,遗漏了很多人物及知名事件,给后人了解契丹辽国历史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单看《辽史》后妃传,会以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只有萧菩萨哥一位皇后。但根据圣宗本纪的零星记载,以及辽代各种墓志的出土佐证,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