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赵匡胤之母为何逼儿子传位给弟弟?

解密:赵匡胤之母为何逼儿子传位给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1/26 3:20:04

她是富家小姐,却嫁给了过路避雪的穷小子;

她生下了宋太祖,却在当太后的时候愁容满面;

她逼着宋太祖答应传皇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她是宋王朝最大谜案的设计师……

她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之母杜太后。

网络配图

河北常山在史书上经常出场,这一次是乐善好施、家境富裕的杜家生了一个女儿,因为上面有三个哥哥,所以唤作“四娘子”。

四娘子的出生一点都不稀奇,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女孩,但是她渐渐成长的历史大背景却是唐王朝的终结以及五代十国的大混战,群雄四起,纷争激烈。

杜家有女初长成,这年冬天,天降大雪,道路堵塞,杜家门前来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年轻人,被杜家暂时收留。

年轻人虽然清寒朴素,但是言谈举止不凡,家主杜爽很是欣赏,两人就当时局势等话题交换了意见,交流得很是尽兴,于是杜爽极力挽留年轻人多住些时日。

年轻人叫赵弘殷,是没落的官宦之后,心有鸿鹄之志,打算去投奔河北的赵王王镕,谋一个好前途。

杜爽就欣赏这种不堕青云之志的年轻人,当此乱世,也许只有这种人才能有所成就,一番思虑之后,决定把年方及笄的四娘子嫁给他。

家门口捡一个女婿,这事挺大胆也挺少见,周围自然少不了议论,甚至还有嘲笑,杜爽不管那些,认定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婿。

赵弘殷运气真是好,避雪的狼狈遭遇却换来了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大力支持自己的富实老丈人,自然是同意婚事的。

新婚不久,赵弘殷就加入了赵王王镕的麾下,随军的杜四娘子一路跟随,颠沛流离的艰辛是她从前在杜家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她无怨无悔,渐渐地,从一个天真烂漫的闺阁小姐,变成了一个性格坚毅、有胆有识的贤内助妇人。

而赵弘殷也没有辜负老丈人的期望和妻子的付出,很快就以骁勇善战得到了王镕的注意,逐渐更加对他委以重任。

在一次率五百骑驰援后唐庄宗李存勖后,赵弘殷得到了李存勖的赏识,跳槽到了李存勖军中,从此人生正式开挂:

网络配图

后唐时任飞捷指挥使,后汉时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任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城头变换大王旗,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从战场上的生死边缘获取功名的赵弘殷始终是值得信赖的,身死之后,他还得到了后周皇帝追赠的武清军节度使、太尉之职。

将军百战死,将军身后的女人,与赵弘殷聚少离多的妻子四娘子杜氏却是过得无比辛苦和提心吊胆。

长女和长子夭折,成婚十年之后,才又生下了赵匡胤;又再过了十二年,才生下赵匡义;八年后,生下了赵廷美;又夭折了赵光赞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

赵弘殷常年在外征战,抚育和教育孩子们的重担就落在了杜氏身上,她是一个严中有宽,因材施教的母亲。

赵匡胤好武不学文,一身江湖义气,杜氏也不会强行要求他死读书。

而赵匡义则与赵匡胤相反,喜欢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熟读各类古籍善本,所以成长为了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走谋略路线的人。

在母亲这样的教养下,赵匡胤成长为了一个胆大到近乎莽撞的青年。

杜氏一看,这不行,得收收性子,赶紧张罗着给他娶妻,十七岁的赵匡胤迎娶了赵弘殷的

同僚贺景恩十六岁的女儿为妻。

网络配图

娶妻成人之后,赵匡胤打算“行万里路”了,跟父亲赵弘殷一样,他是以军功立身,进而一步步夺取天下,从他走出家门那一刻起,杜氏能够影响到他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知子莫若母,当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旁人都贡献了表情包,只有杜氏相当淡定地说了一句:“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

这个不一般的母亲,心理素质很是过硬,艰难困苦时不抱怨,颠沛流离时不慌神,儿子突然篡夺帝位了不惊慌,儿子成了天子不得意。

所以赵匡胤称帝后,杜氏成了皇太后,她以她独到的眼光和远见,对于宋王朝施加了一些影响:

一次是隆重的皇太后上尊号的典礼上,杜太后非但没有喜悦和欢心,反而愁容满面,众臣懵了:您儿子都当皇上了,您贵为皇太后了,咋还不高兴呢?

杜太后说:当家不容易,何况是当天下的家,做得好,万民归心,王朝稳固;万一有个不好,再想退回去当个平民百姓都不可能了,唉。

赵匡胤听得冷汗都下来了,赶紧下跪说:我会谨记母亲的教诲,做个好皇帝,当好天下的家。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让人在宫中养猪竟是为了这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猪是很常见的家畜,一般养猪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在宋朝却不一样,因为宋朝连皇宫大内也养猪!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有一天他闲着没事就到皇宫后苑中闲逛,突然看见有一个太监在放牧一群公猪。宋神宗感觉很好奇,心说朕的皇宫里面怎么会有人养猪,真是不像话。网络配图于是宋神宗将太监叫过来,问道:“谁让你在宫里养猪的,

  • 赵构为什么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构

    我国封建帝统一般都是子承父为,其余情况都属特例。我们都知道北宋宋太祖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的,至于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已无从考据。但北宋覆灭南迁后建立了南宋之后,南宋高宗赵构为何要选选赵匡胤的后代继位呢?以小编的臆断更多的是对其先祖赵光义夺位的愧疚。网络配图由于宋室南渡以后,普遍认为宋室的遭遇是由于天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不传儿子而传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继平定北汉后,御驾亲征辽国,不料大败,所以归朝后对平定北汉的功臣们均没有封赏。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入宫进谏,赵光义大发雷霆,赵德昭惶恐不已,回到王府后即自刎身亡。两年后,赵匡胤另一子赵德芳突然在睡梦中暴亡。至此,赵光义身边有可能威胁其皇位的人,就只剩下其弟赵廷美了

  • 北宋初年赵匡胤曾想迁都,却为何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洛阳夹马营是太祖出生之地(时为后唐禁军兵营),也是他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民间一说其十二岁出游,另一说他曾在此生活二十余年),数十年戎马,一直难有机会故地重游。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猝死吗?赵匡胤死亡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千年之谜,历来有“烛影斧声”之说,甚至有人把他的死与宫闱绯闻联系起来。总之,普遍认为赵匡胤死于非命,是一夜暴死。作为一代杰出帝王,赵匡胤的死,着实让人惋惜,所以,不少正义文人和好事者怀揣疑窦,翻箱倒柜,引文摘句,穷追猛打,一定要找出个罪魁祸首来才肯罢休;而作为赵匡

  • 曝光宋太祖赵匡胤神秘死亡背后的​历史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的死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饮了毒酒。在各种有关史料中几乎一致记载,赵匡胤是在与赵光义饮酒之后才死去的。公元976年10月19日的深夜,宋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被人谋杀于东京开封府皇宫里的寝殿,这是北宋开国以来第一件惊天大案。这件大案从形式上来说,至今未破,可以说是悬了1000年的千秋悬案;但是从事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网络配图在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普

    在众将之外,朝臣当中最有权势的就是赵普。这位太祖故人,和太祖关系极好,连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也对其极为尊敬。曾经有一次杜太后和赵匡胤谈起国事,杜太后非常担心,此时担任宰相的赵普入见,杜太后说:“赵书记,你要好好帮助陛下啊,有你的帮助,我才放心。”赵普在当年曾经担任后周时期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的掌书记,也就是

  • 帝王野史:赵匡胤其实是个完美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军人家庭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是他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

  • 解密:赵匡胤为什么要实行"右文抑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

    在宋朝,大家都知道武将的地位特别低,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那么为什么宋朝武将的地位会这么低呢?《宋史·曹彬传》记载,即使是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引车避之"。网络配图大家都知道,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