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竟然是死于弟弟的谋杀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竟然是死于弟弟的谋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38 更新时间:2024/1/11 8:02:38

宋太祖赵匡胤听从母命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有一种说法说宋太祖赵匡胤死的蹊跷,却也是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传言“斧声烛影”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

网络配图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地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这个记载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不时地与晋王赵光义对饮,宦官、宫妾远远看见烛影下赵光义一会儿离席一会儿突然大笑。酒宴过后大雪已经很厚,赵匡胤用斧头来撬雪,并对太宗说:“好好干,好好干!”然后就说有些不舒服,于是躺下休息,不一会就鼾声如雷。这天夜里,赵光义是留宿宫内的。近五更时,赵匡胤就死了。随后,太宗直接继位。

网络配图

而另一种翻译则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鼾声如雷。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就听到铁斧戳地之声,还听见赵匡胤高声说:“好为之,好为之。”天快亮时,赵光义急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二十一日早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而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则是极力为宋太宗辩解: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召了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已在门口等候。

网络配图

赵光义听说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所以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也就成了千古疑案。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解密:宋太祖赵匡胤最终的结局为何扑朔迷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大宋朝开创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与老百姓没有直接的关系,却与皇室的承继至关重要。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竟然独出心裁的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非常举动,给后人留下了永远都解不开的“谜”。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让赵匡胤违背天道常理,行此“大义之举”,历来是困扰后世史学家们

  •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 弟弟赵光义举斧砍杀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时,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神奇的场景:在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我们看见了赵匡胤举起了斧头,并且挥舞不止。因此,在探寻赵光义行凶工具时,这样一个带有杀戮色彩的斧头,自然成为了首选的作案工具。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把斧头,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第二,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

  • 宋太祖赵匡胤偷菜被抓竟成就了大宋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菜蔬入城换点米熬点稀粥。菜地可就是老和尚的命根子呢

  • 揭秘赵匡胤黄袍加身背后不可告人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第二天的清晨,即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终于拉开了帷幕。根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就在这一天的清晨,还在睡梦中的赵匡胤,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见一大群人破门而入。这些人乱哄哄地冲到自己的床前,并不由分说,直接对着自己大吼道:“诸将无主,愿策太尉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残杀救命恩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

    据《宋史.太祖本纪》的记载: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说的是殿前都虞候张琼欺辱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人,被他们联手诬告。张琼被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期间自杀身亡。说到这里小编就疑惑了:宋太祖为何残杀救命恩人?网络配图对这件事,《宋史》之外,南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并非猝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

    作为一代杰出帝王,赵匡胤的死,着实让人惋惜,所以,不少正义文人和好事者怀揣疑窦,翻箱倒柜,引文摘句,穷追猛打,一定要找出个罪魁祸首来才肯罢休;而作为赵匡胤死后最大受益者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无疑成为人们重点怀疑和批判的对象。抛开诸如《湘山野录》、《烬余录》等含糊其辞的野史不提,正史中也有对赵光

  •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从流浪汉到宋朝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在中国历史上,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唐太宗”齐名,并称“唐宗宋祖”。他以豪侠之气,把众多的英雄团结在自己身边;又以卓越的军事才干,东征西伐,南战北讨,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争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为这段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统一全国后,他高瞻远嘱,以宏大的气魄、钢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三大疑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据《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10月20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你来我往,赵光义不时添酒。三更鼓敲过,地上积雪已数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

    在众将之外,朝臣当中最有权势的就是赵普。这位太祖故人,和太祖关系极好,连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也对其极为尊敬。曾经有一次杜太后和赵匡胤谈起国事,杜太后非常担心,此时担任宰相的赵普入见。网络配图杜太后说:“赵书记,你要好好帮助陛下啊,有你的帮助,我才放心。”赵普在当年曾经担任后周时期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的掌书记

  • 赵匡胤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如何能在文臣面前立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

    茶始盛于唐,至宋影响力达到顶峰,不仅成待客“必需品”,更发展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推动者恰是宋太祖赵匡胤。如果说“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对赵家皇权的威胁,那宋太祖之前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则是在文臣面前立威。正、野史都说到这事,960年二月,“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召宰相范质等议政。召见之初设座赐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