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桥兵变是哪年发生的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

陈桥兵变是哪年发生的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1/26 3:19:34

陈桥兵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赵匡胤因为此次事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朝代就此出现。那么陈桥兵变在哪一年呢?

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发生在公元960年,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开创了不流血的王朝更替的先例。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朝廷接到奏报说辽军大举压境,希望朝廷派兵抵御辽军。宰相范质在不明真伪的情况下,匆然让赵匡胤领军出征。在经过一定的讨价还价之后,赵匡胤才带领着大军出发。

陈桥兵变在哪一年?答案是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才带领着大军慢慢出发。大军缓慢前行,当走到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的时候,大军便驻扎了下来,不再继续前进。当天晚上也就是公元960年正月初三的晚上,一场密谋正在慢慢形成。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暗中策划将士拥立点检为皇上,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公元960年1月4日的凌晨,大家把一件黄袍披在了假装醉酒的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之下,接受了部下的建议,但是对部下约法三章,不准部下在攻进京城后烧杀劫掠。将士们都一一答应下来。

公元960正月初四,赵匡胤带领着大军返回了京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京城,逼迫恭帝退位,自己继承了皇位,并改国号为宋。这一年是公元960年,这便是陈桥兵变的详细信息了。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之君,曾发动了陈桥兵变,随后逼迫周恭帝禅位,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与陈桥兵变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疑问,最开始人们都认为赵匡胤的部下发动兵变,自己在被黄袍加身之前完全不知情,这也是这次兵变的迥异于其他兵变的地方。但是通过后世严格考证,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赵匡胤通过自己的政治手段完全自导自演的一幕,接下来通过陈桥兵变的过程可以找出这些疑点。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疑点之一,朝廷莫名听到的辽兵南下欲联合北汉攻打后周的消息,当赵匡胤发动完陈桥兵变坐上皇帝的位置后辽兵自行退去,也就是说辽兵南下这个消息极有可能是赵匡胤通过军中的职权杜撰而来,因为赵匡胤在军中的结拜弟兄很多,用这个消息来迫使毫无主见的太后将全国兵权赋予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疑点之二,赵匡胤刚出城就在都城内部传出点检做天子的谣言,而这也是赵匡胤常用的伎俩,他曾用这个方式让赶走了之前的驸马,而让自己做了点检。疑点之三,发动兵变后石守信等人皆服从赵匡胤,只有三两处发动叛乱,可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是与军中密谋好的,否则谁人不想做天子,偏偏要顺从一人。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不管在历史上有多少疑点,但是就兵变而言,陈桥兵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兵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战乱。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介绍

陈桥兵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通过这个事件赵匡胤掌握了后周的军政大权,胁迫恭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而此番事件赵匡胤出师的理由是契丹的入侵,因此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也就有了一定的关系。

其实契丹族以前是一个相当分散的民族,但是到了公元907年,契丹出现了一个军事天才,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且取代了上一代的可汗,成为新的大可汗。在这过程当中,耶律阿保机又四处征战,先后打败了反叛他的各个部落,声势十分浩大。接着他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名字叫契丹国。在这过程中耶律阿保机还制定了法律、建造了都城、确立了皇位世袭的合法性。完成这些以后耶律阿保机继续南征北战,占去了广大的地盘;包括当时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契丹国逐渐强盛起来了。

对于陈桥兵变,简单来说就是赵匡胤在辽军侵犯边境的时候率军前去抵御,但是大军到了一个叫做陈桥驿的地方后,就不再向前走了。当天晚上赵匡胤在手下将士的拥戴下,自己半推半就的当上了皇帝,并于第二天,率军返回都城,里应外合之下,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京城。接着他又逼迫年幼的恭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

比较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两个事件,可以看出正是契丹的兴起使得它有实力骚扰后周的边境,赵匡胤利用这个机会,成功的发动陈桥兵变。这便是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之间的关系了。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的关系

陈桥兵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不但完成了以和平的方式交接政权,更是对后世的政体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陈桥兵变对北宋统一的影响尤为突出。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主要讲述了周世宗驾崩后,赵匡胤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发动兵变,并完成建立宋朝一统华夏的事情。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赵匡胤年少就有大志,为了建立宋朝完成统一需要发动陈桥兵变。同样也是因为发动了陈桥兵变才促进了北宋的统一。所以说它俩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周世宗驾崩后,幼子即位,符太后执政,但是符太后缺少主见,政治上软弱,听到辽兵南下的消息时就慌了分寸。命赵匡胤出战时,赵匡胤以兵少为由拒绝出征,符太后被迫给他军权。行到陈桥驿时城里城外都散播着点检为天子的消息,最后趁赵匡胤睡着之时,他

标签: 陈桥兵变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哪个朝代?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宋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并统一天下以后,为了防止唐末的藩镇割据,就以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几个高级禁军将领的兵权,使得宋朝的军队出现了稳定局面,为宋朝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安定局面。赵匡胤是靠陈桥驿兵变登上皇位的,在登上皇位以后,赵普劝说赵匡胤解除几个高级禁军将领

  • 赵光义是篡位吗 赵光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光义,赵匡胤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

  • 宋太祖赵匡胤 改朝换代不流血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

    这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对“寡妇”发妻柴氏那可是情深意重,在其加冕当皇帝后还把柴氏的侄儿柴荣收为义子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也就是后来的周世宗,这般气度做派一般人那是比不了的。当然,咱们今儿说的郭威啊、柴荣啊大家伙儿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这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熟知。其实啊,这赵匡胤原本只是他

  • 赵普罢相:赵普到底是因为什么跟赵匡胤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普

    赵普是当时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宰相,在朝堂之中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世芳名。赵普独自一人当了十年的宰相,在北宋时期可以说是有很多的丰功伟绩,因此一直被后人们所赞扬。当然了,北宋赵普这个宰相,也是由小到大,一步一步的爬上去的。北宋赵普剧照赵普世当时的幽州蓟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津

  • 揭秘赵匡胤从流浪汉到帝王的上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从流浪汉到帝王

    赵匡胤还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狂放不羁,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味道;及长,因得罪朝廷,被迫浪迹天涯,又有一点流浪汉的成分。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个流浪汉居然当上了皇帝。赵匡胤知人间辛酸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却一步步衰落下来。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

  • 功夫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铁头功飞马撞城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功夫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公认的功夫最厉害的皇帝。年轻的赵匡胤修炼得还不够圆融,偶尔还会吹个牛发个彪,惹得其他大院的军官子弟不高兴了。有个人想整一整赵匡胤,特意找了一匹烈马,还告诉赵匡胤:此马性如烈火,从来没有人能够驯服。 一、霸气侧漏宋太祖01、神奇出生自古帝王出世多有许多神奇之处,伟大的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

  • 一代明君宋太祖赵匡胤 柔和政策下的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就不得不提到杯酒释兵权的著名事件。赵匡胤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为皇帝。但是他没有像前朝皇帝一般杀戮功臣,而是怀柔政策,让他们交出兵权。相比于暴政下的胁迫,这种宽和显然更得人心。网络配图赵匡胤是历史上重要的推进角色,不说他的黄袍加身引起的非议,但是光是结束五代十国的动乱情形,实现华夏重

  • 揭秘赵匡胤部署十多万大军就为了李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煜

    在赵匡胤统一的道路上,他一贯遵循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礼后兵、恩威并用的策略,因此在大宋对南唐用兵准备妥当之后的开宝七年,也就是公元974年,仍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前往金陵,动员江南国主李煜主动入朝。然而对大宋王朝一向委曲求全的李煜,在手下的蛊惑下,这次却对宋太祖断然说不。于是在开宝七年九月,宋太祖发兵十

  • 宋太祖赵匡胤只是一个权术家 每次如何化解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只是一个权术家,大家对于赵匡胤的建国,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有朋友也认为赵匡胤是一个权术家。那么我们该怎么分析这一说法呢,这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赵匡胤的一系列兵变和政变。下面就随奇趣探索小编来看看吧。节度使虽然被剥夺了权力,但军队还得由他们掌握,南征北战更少不了他们。为了进一步控制武将,太祖思来想

  • 赵光义即位疑云 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光义即位疑云

    赵光义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赵光义稳固统治皇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