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邵雍在当时的知名度如何?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知名度?

邵雍在当时的知名度如何?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知名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28 6:21:59

邵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北宋时期的洛阳地位不逊于作为首都的汴梁,所以,宋人眼中的洛阳是一座“宜居度”很高的大都市。正如《邵氏闻见录》中的记载,“康节先公庆历间过洛,馆于水北汤氏,爱其山水风俗之美,始有卜筑之意”。

正因为洛阳是个适合学者修养身心的城市,刚过了而立之年的学者邵雍,才会选择这座城市定居讲学。

仁宗元年,来自共城的学者邵雍带着父母定居于洛阳,在这里落了脚。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决定,让他的学者生涯有了更好的发展。来到这座陌生的大城市时,邵雍没有任何倚仗。由于他声名不显,所以,连温饱都成问题。

不过,贫穷对于品德高尚的学者来说是早已司空见惯的,是以邵雍“不以贫困为忧,不露戚戚之穷”,在简单的生活中怡然自得。或许,正是这份淡然,让他收获了洛阳名士的青睐,在学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满腹经纶的邵雍从不炫耀自己,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能虚心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就算他与其他士子的观点产生分歧,邵雍也从不强词夺理,总会耐心地听人说完。此外,邵雍从不以貌取人,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寒门子弟,都能得到他的公平对待。更难得的是,邵雍在与人交流时经常“乐道其善”,喜欢表扬其他人的优点。

王安石实行新法的过程中,许多朝中大员对此嗤之以鼻,有些甚至辞官隐退。一些邵雍的门生特地致信邵雍询问老师的意见,邵雍给出了中肯的回复。虽然,邵雍同样不能接受新法中的一些条目,但他却认为:那些与王安石爆发矛盾并辞官隐退的大臣做得更过分。因为这样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邵雍觉得,法令严格是一件好事,但严法宽施才是治国的良策。因此,他每次给弟子写信时,都会对他们进行尊尊教诲:“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久而久之,邵雍中肯的观点传遍了京都,一时间各方名士皆有心结交这位见识不凡的学者。

司马光、富弼这些曾一人之下的能臣隐退之后,都选择了洛阳这座大城市养老。虽然,当时的邵雍只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学者,但这些享誉盛名的名士仍愿意结交这位后生,甚至,以与邵雍结交为荣。不论是司马光还是富弼,都曾多次拜访邵雍,与其交往频繁。

这些名士还有意地帮助邵雍进行宣传包装,并倾囊相助,一块凑钱给他买了一座占地颇广的园林。据说,这座庄园内有山有水,光是大屋就有三十几间。

为了答谢朋友们的馈赠,邵雍特地赋诗一首:

“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

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馀家争出钱。”

自古以来,贫寒的名士不胜枚举,像邵雍这样既没有显赫的背景,又没有考取功名的学者,为何能得到上流社会如此慷慨的馈赠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学问圈非常淳朴,对于这一时期的士大夫来说,身份、背景、地位、金钱并不是结交的纽带,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品德与能力。

所以,洛阳城的名士与邵雍结交的纽带,正是邵雍所拥有的超乎常人的美德和才华。这种友谊,堪称云天高谊,也正应了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当时的邵雍有怎样的知名度呢?

不论是洛阳城里的显赫人物,还是平头百姓,每当长辈对晚辈进行教诲时,总会将邵雍奉为正面典型:“毋为不善,恐邵先生知。”可以说,历史上像邵雍这样被大众尊为道德标杆的,除孔孟这两位先人之外寥寥无几。一时之间,贤良的士子尊重邵雍的品行,处处向他学习;不贤良的劣徒佩服他的秉性,以邵雍为标准规正自己的作风。

这一时期,洛阳城涌现了无数人品与才华俱佳的人才,连汴京人都听说洛阳盛行的忠厚之风,各地士子纷纷向洛阳士大夫效仿,以至于,不论哪个地区的名士只要路过洛阳,都要去拜访邵雍这位名士。连北宋理学家程颢(也就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都曾在拜访过邵先生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由此可见,在时人心中邵雍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古代的圣人。

当然,这样的名头邵雍也担得。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并且,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

邵雍的哲学思想更是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邵雍北宋

更多文章

  • 秦观迎娶苏小妹时被对联难倒:苏东坡扔飞石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苏小妹,苏东坡

    北宋词坛有名的才子秦观,字少游,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传说秦观娶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为妻时,曾被苏小妹出的上联难倒。原来,苏小妹也是才思敏捷的一位才女。新婚之夜,新郎官秦观因为高兴,喝多了。正准备兴冲冲地进入洞房时,苏小妹突然双手将门关上,并随口吟出上联:“双手推出门前月”,要秦观对出下

  • 秦观的代表作有哪些?被贬谪之后的词风是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苏轼,北宋

    秦观,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如果换个名字,秦少游,基本上就人尽皆知了。他是北宋时期的伟大文学家,著名诗人。可以称为苏轼的徒弟,但又与苏轼不同,秦观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哀婉动人为主要特色。从秦观的作品中推断,秦观本人应该是一个浪漫主义文人,有着多愁善感的性格,心思细腻,不然何以归属于

  • 宋代大词人秦观的最后七年 为何连连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

    1094年,对于46岁的北宋词人秦观而言,绝对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的职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好多年,但转眼间却被逐出朝堂,走上了悲惨的贬谪之路。这一切,都源于宋朝时期的新旧党争,也由于他的恩师苏轼。新旧党争是围绕王安石变法所引发的一场党争,简而言之,就是新党支

  • 秦观一共写了多少诗词 秦观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作品,秦观诗词

    秦观诗词大多收录在《淮海集》里面,因此被人称为淮海居士。《淮海集》一共有四十九卷,其中诗歌有十四卷,词有三卷,其余三十二卷是其他文种。秦观的《淮海集》中的词不是最多的,但是词的成就是最高的。秦观的词主要表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情感,属于婉约派,在选景立意方面很独特,他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就很出名,喜欢

  • 北宋文学家秦观号什么 秦观的词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号什么,秦观的词特点

    秦观出生于北宋年间,是江苏高邮人士。秦观字少游,又有一字为太虚。秦观号邗沟居士,又有一号为淮海居士。后人通过从秦观史料中考察得知,秦观七岁时候,他父亲秦元化因为推崇王观和王观从弟王觌的才情,便将七岁的儿子改名为秦观。希望秦观长大后,能像王观兄弟一样有很高的才情。古代文人的“号”也有根据地名而定的,比

  • 揭秘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与苏轼的不解之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与苏轼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秦观雕塑民间故

  • 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与苏轼的不解的缘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观与苏轼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秦观雕塑民间故

  • 一代词宗秦观竟然是苏轼的徒弟兼妹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一代词宗秦观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秦观在诗词上有很大的成就,被后人称为“一代词宗”,代表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等。秦观自幼喜爱文学,对历史和兵法有不俗的见解。秦观雕塑早年间,秦观拜于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欣赏秦观的才气,对

  • 探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与苏轼的不解的缘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网络配图民间故

  •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生平简介,秦观的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苏门四学士

    早年生活秦观,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拜谒苏轼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秦观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