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嗣是什么样的人?堪称最低调北宋猛将

荆嗣是什么样的人?堪称最低调北宋猛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6:54

杨继业是他手下败将,耶律休哥对他钦佩不已,堪称最低调北宋猛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手中一根盘龙棍,征战四方,最终定鼎中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因定都东京开封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故又被人成为北宋,后世人对宋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有人称它为“弱宋”,和有着“强汉”、“盛唐”美誉的汉朝还有唐朝比起来,宋朝的作战能力一直被人诟病。

相应的,和汉唐比起来,宋朝名将的名气似乎也小了很多,其实,如果翻开史书,宋朝的对外作战能力并不差,其间涌现出来的名将同样也有很多,比如北宋年间素有“杨无敌”之称的杨业,想必熟知杨家将的朋友对杨继业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正是此人,再比如狄青,话说他可是“武曲星”的原型。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北宋猛将,说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但是,他平生历经大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一败,成名前不但打败过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杨业杨无敌,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上演过“百人斩”的悍将之一,更是一个让大辽名将耶律休哥也佩服不已的男人。

那么说了半天,这位鲜为人知的北宋猛人究竟是谁呢?他的名字叫荆嗣,冀州信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人,乾德初年即九六三年,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成为了一名控鹤卒,跟着大将军李继勋前往讨圌伐河东。

当时李继勋选出一百名悍卒,让他们抄小路去阻截洛阳寨,荆嗣主动要求参与此项艰巨的任务,结果亲手斩杀了五十多人,打的他们连夜弃垒逃走,很快初出茅庐的荆嗣和久负盛名的杨业杨无敌在汾河附近相遇了。

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一番交手之后,杨业不敌荆嗣,此战,不但杨业的部众被斩杀数千人,大量的军旗、战鼓和锁甲也被荆嗣等人被夺走,不得已退回城中坚守,转天天刚亮,作为先锋,荆嗣再次迎战前来进攻的杨业军队,几番交手下来之后,杨业部众被杀被俘了很多人。

之后,荆嗣曾两次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太原,两次都是作为先锋队员,冲锋陷阵,尤其是第二次的时候,他登上城墙,斩杀数名敌军之后,脚上不幸被两枝利箭射穿,还中了手炮,断了两个牙齿,这一幕恰好被赵匡胤看到,亲自赏赐他锦袍、银带,在征伐幽州的时候,荆嗣再发神威,斩杀三十余人。

九八零年契丹入侵雄州,占领了龙湾堤,荆嗣跟着大将袁继忠前去迎战,当时有一名宦官到城外勘察地形,没想到被契丹军队团团包围,危急时刻,荆嗣领兵前来解围,这一战斩杀契丹士卒七百多人,之后,他又领着一百多人,用斧头砍了敌人的了望楼,并斩杀五十多人。

这还不算完,当契丹军打算在界河上建桥逃跑时,荆嗣带人前去阻击他们,斩杀、俘虏了大量的契丹士卒,转年,他在唐兴口再次大败契丹军队,一直追杀出去二十多里地,打的契丹人看见他就哆嗦。

过了几年,夏太祖李继迁入侵大宋边境,荆嗣作为前锋,率人在三叉口斩杀敌军一千多人,之后一路追杀,缴获了数以千计的牛羊、铠甲以及弓箭,当军队前进到禹井口、狐路谷的时候,遇到夏国军队求战,毫无例外,荆嗣作为先锋,再次大败夏国军队,同时斩杀一百多人。

雍熙二年,荆嗣跟着田重进、谭延美前往征讨辽国,荆嗣负责进攻飞狐城西侧,在临近山崖处大败辽兵,这一战,荆嗣亲手斩杀上百辽兵,于万军从中上演了一出“百人斩”,之后一路把他们追杀到河道,因为当时大军副将黄明拿不下来驻守在土领的剩余辽兵,就打算撤退。

不过,荆嗣阻止了他,让他给自己站脚助威,领着人就杀了上去,在他的奋勇冲杀之下,辽军大败,荆嗣一路追杀了五十多里地才得胜而归,紧接着连攻克仓头、小

治以及直谷三寨,最后驻扎在直谷寨。

没过几天,荆嗣又配合田重进打跑来犯的辽军,不过,辽军乘夜间出兵两万,包围了直谷、石门两寨,田重进打算让荆嗣带领五百人前去救援,不过荆嗣认为人太少,可以找驻守在小治的谭延美配合。

半夜的时候,荆嗣独自一人骑马抄小路找到了谭延美,和他说明来意,谭延美担心辽军人多,无法解围,这时候,荆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对谭延美说:“可以这样,你把全部军队转移到平川,树起旗帜,同时列好队伍,另外,再挑选二到三百人在路两旁展开白旗,辽军看到旗帜绵延很远,肯定认为大军相继到来,这时候,我带着五百精兵加速前去迎战,肯定能攻克他们的营寨。”

就这样,一天里与辽军酣战多场,最终荆嗣以五百大破两万辽军,致使辽军败走,这一切的结果都与荆嗣预料的分毫不差,由此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介勇猛的武夫,同样还极具谋略,真可谓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猛将。

在与辽军的多次作战中,荆嗣一直都是冲锋在前,奋勇先登,大败辽军,当军队回到京城的时候,当时已经成为皇帝的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在大殿接见了他们一行人,而荆嗣则因功被补为本军都候。

此后,荆嗣又先后在鸾女祠、唐河桥、平敌城又多次大败辽军,几乎成了辽军的克星,以至于连辽国名将耶律休哥都对他钦佩不已,大中祥符七年,荆嗣去世,纵观他这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一百五十多次,未尝一败,杀敌如探囊取物,战绩可谓惊人!

荆嗣从一个毫无名气的底层小卒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其间更是击败过绰号“无敌”的杨业,于万军丛中上演“百人斩”,打的契丹、辽夏闻风丧胆,堪称教科书般的逆袭之路,说他是北宋第一猛将毫不为过

标签: 荆嗣宋朝

更多文章

  • 一生历经150余战从未败过,荆嗣的生平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嗣,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荆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感慨的时代。一方面,宋朝创造了其他朝代无与伦比的繁荣经济与灿烂文化,另一方面,宋朝却以武力孱弱而闻名。历数古代中原王朝,无论秦汉、隋唐还是元明清,都曾凭借强大武力开疆辟土,扬威四海,唯

  • 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周敦颐

    现在的人知道周敦颐,很多是缘于他写的《爱莲说》,一篇好文彰显了他文学家的风采,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周敦颐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哲学家,是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中,程颢、程颐两兄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生平简介 周敦颐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073年7月24日(农历1073年6月17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生平简介 周敦颐对儒学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1073年7月24日(农历1073年6月17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

  • 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生平简介 为宋朝理学思想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

  •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提出了什么理学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敦颐,理学思想

    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下面中国历史故

  • 揭秘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邵雍,鬼谷子的徒弟

    在中国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古代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认识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于是便出现了各种神秘莫测的学说和人物。在这些据说掌握了宇宙间所有秘密的人之中,便出现了一些根本无法用常理来进行解释的现象或者学说,比如说他们仅仅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的运动或者占卜就能预测出未来所发生的种种事

  • 邵雍的故事:邵雍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邵雍的故事,邵雍的著作

    邵雍是一大哲学家,他在儒学和文学等方面上成就甚多,后人对其的事迹称赞甚多,但竟然还有人对其的拼音会有所疑惑,可谓是缺乏对最基础知识的了解。邵这个字是他名字中较为简单的一字,其部首为阝,部外笔画有5笔,总笔画是7笔。将其首尾分解的话,由召和阝两个结构构成,其发言跟结构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不是形声字。读

  • 北宋著名易学大师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邵雍

    邵雍可谓是神算子,他能够凭借一个字来推断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民间关于其测字断事的故事流传甚多,虽然都是些琐事,但是也能够证明其聪明才智。邵雍画像在以前,有个名叫张贵的生意人,家住洛阳南岸,由于他兢兢业业的做生意,家里就赚取到了一颗夜明珠,有花生米这般大,玲珑剔透漂亮极了,张贵对其特别的喜爱。有一天,

  •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小学的书本里也有。这首诗描绘的是简单朴素的田园风光,有美丽的亭台,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房屋,还有屋前的鲜花,房屋上的炊烟随着风缓缓飘起,这是一副美丽的画,这么好的诗,到底哪位作家写的呢?一去二三里的作者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