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他的一生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他的一生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3/12/29 10:24:43

大家好,说起韩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说到韩琦不知道大家理解这个人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的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人,他是宋朝事情的人物,他不仅仅能外抵御西夏,内还能治理蜀地,所以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位宋朝官员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对这个韩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这个真实的韩琦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我国北宋时期功高盖主,功成名就的人有很多,比如功高盖主的名将李继隆、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的狄青、创造鼎盛战绩的名将曹彬、戎马一生却晚年失足的潘美、抗击金兵的宗泽、雁门关大破辽军的杨业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北宋时期三朝名相韩琦。

韩琦简介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三岁时父母去世,此后,便由诸兄抚养长大。天圣五年 (1027 年),韩琦考中进士,并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 景祐元年(1034

年) 九月,迁开封府推官。次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景祐三年 (1036 年) 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自嘉祐三年 (1058 年)

六月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辅佐三朝,欧阳修曾有言赞韩琦:“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他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人称 “韩范”,在军中的声望也是比较高,当时边疆还有歌谣传颂“韩范” 说: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论》5 卷、《谏垣存稿》3 卷、《陕西奏议》50 卷、《河北奏议》30 卷、《杂奏议》30 卷、《安阳集》50

卷及《家传集》等。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韩琦、范仲淹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 (1043 年)

四月,韩琦、范仲淹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为执政大臣。当时北宋国力下降,宋仁宗希望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想要通过改革恢复国家繁荣,因此催促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尽快拿出救世方案。当时李元昊以契丹为后援,在宋夏和议时要挟宋朝“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而宰相晏殊及两府大臣都比较厌战,便想要答应这些要求,但是韩琦坚决反对,他上《论备御七事奏》:“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心,七曰营洛邑”。又陈述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的救弊八事。面对北宋中期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而这些与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基本一致。这次的政治改革,就是有名的

“庆历新政”。

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积极推行各项新政措施。但是庆历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一些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他们诬告新政官僚结成朋党,欺罔专权。庆历五年

(1045 年)

正月,执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全都被贬职出朝。对于范仲淹、富弼的贬谪,韩琦挺身而出,据理辨析,但没有结果。三月,韩琦也因陈述十三条理由,支持尹洙反对修建水洛城

(今甘肃庄浪) 而被贬出朝,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至此,主持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短暂的 “新政” 以失败告终。

韩琦与狄青

狄青 (1008~1057 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 人。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韩琦任知州兼安抚使官员,狄青任定州副总管,以宋朝的官制,狄青与韩琦当时的品级相当,但由于宋朝以文治武,同级别下,武官要比文官低一级。一次,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错被韩琦抓了,狄青得到消息后赶去求情,他站在台阶下,韩琦居高临下,狄青说:“焦用跟着我出生入死,作战勇猛,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

没想到韩琦听后却不以为意,大声讥笑道:“区区一个武夫算什么好男儿,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名者才是好男儿。”

说完就让手下杀了焦用。这件事一直让狄青耿耿于怀,他经常对人说:“我的功劳比韩琦大,差的只是一个进士出身而已。”

韩琦去世

熙宁二年 (1069)

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九月,颁行“青苗法”。三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而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并公布于天下。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此后,韩琦还对 “免役法”、“市易法”

等提出了反对意见。针对辽朝利用宋朝与西夏战争和国内危机时要求割让领土,韩琦也表示应该拒绝辽朝的无理要求,献策加强防范,增强对辽朝的军事准备,用武力抗击侵略,洗雪旧耻。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 “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的愿望。

熙宁八年 (1075) 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 68

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韩琦 “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

韩琦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 “朝迁清明,天下乐业”; 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标签: 韩琦北宋

更多文章

  • 宋英宗称帝后曾想重用苏轼,韩琦为何在中间阻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英宗赵曙,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英宗赵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英宗赵曙(1032-1067年),北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之孙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后因宋仁宗无子,而过继给宋仁宗为嗣,并赐名为赵宗实。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曙。次年,宋仁宗去世,

  • 富弼、韩琦两位贤相贡献颇多,为何名气却不是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富弼,韩琦

    富弼、韩琦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当过宰相、枢密使等显赫要职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们的一些故事。后世他俩不如包拯、范仲淹、王安石等人故事多、名气大,但在当时的北宋朝堂上,富弼、韩琦的权势地位、影响贡献却丝毫不比前几位差,甚至犹有胜之。《宋史》上说“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云”。北宋名相富弼富弼是官

  • 连晏殊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富弼在历史上有多优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富弼,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富弼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驾崩,23岁的宋仁宗开始亲政。此时,范仲淹担任右司谏,因敢于直谏,颇有名气。范仲淹自恃才华卓绝,有一天,他偶然认识一位叫富弼的年轻人,此人才华横溢,让范仲淹佩服不已。范仲淹爱才心切,把富弼的文章拿给时任宰相的王曾

  • 富弼是什么人?宋仁宗时期的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佼佼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富弼,宋朝

    富弼是什么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到宋朝,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闻名于世的宋词,想到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宋朝那高度繁荣的市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宋朝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贤相的功劳,正是他们的兢兢业业的付出,施政有方,让宋朝成为当时经济水平遥遥领先同

  • 揭秘:北宋历史上真正的富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富弼,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富弼,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驾崩,23岁的宋仁宗开始亲政。此时,范仲淹担任右司谏,因敢于直谏,颇有名气。范仲淹自恃才华卓绝,有一天,他偶然认识一位叫富弼的年轻人,此人才华横溢,让范仲淹佩服不已。范仲淹爱才心切,把富弼的文章拿

  • 韩绛的生平简介 韩绛怎么死的 韩绛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绛,宰相,北宋

    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韩绛的生平简介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

  • 唐初四大名相王珪的故事 王珪是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珪,宰相,北宋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征召回朝,

  • 唐初四大名相王珪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珪,宰相,北宋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征召回朝,

  • 北宋文学家王珪 王珪与苏轼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文学家王珪,王珪与苏轼的关系

    北宋王珪北宋王珪,字禹玉,公元1019年出生于成都华阳。王珪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王珪年少时跟随叔父一起迁居到舒州,就是现在的安徽潜山县,因此王珪的后人也就都成为了舒州人。王珪天资过人,自己又勤奋刻苦,因此常常在落笔之时语出惊人。公元1042年,王珪高中进士,被派到扬州担任

  •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珪,宋朝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语之错,一言之差,都可能罢官乡里,永不录用,甚至人头落地。但有的人却能高高在上,终生屹立于朝廷而不倒,散发着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让君主为之倾倒。他们总是能想君主之所想,思君主之所思,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陷害别人以取悦君主,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首先要说有“不倒翁”之称的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