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铮臣徐安恒:两次上书要武则天退位的牛人

大唐铮臣徐安恒:两次上书要武则天退位的牛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3/12/18 15:45:14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恐怕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

长安元年(701)八月,苏安恒上《请复位皇太子疏》。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他认为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而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禅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年。二,他主张将武氏诸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同时要将二十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苏安恒还威胁似的说,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陛下死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对此,武则天“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资治通鉴》)。

次年(702)五月,苏安恒又上《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与上次相比,这份奏疏措辞尖锐,态度激烈。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运祚将衰”,完全是因武则天“微弱李氏,贪天之功”而致。他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是“鸠占鹊巢”。如果继续这样,“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他劝武则天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武则天既“不纳”,也“不之罪”(《资治通鉴》)。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份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震动。虽然苏安恒身份微贱,但大臣和史官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他的呼声。毕竟,苏安恒上疏所言之事,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同时也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反映了朝野中拥护李姓宗室复位的共同心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等多部史籍,都记载了他的事迹或收录了他的奏疏,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影响之大。

若在以前,依武则天杀伐决断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些,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武则天虽然很有才干,颇有政绩,但这些优点却始终不能抚平李唐臣民的忿忿不平之心。人心不附,精力衰退,武周政权出现滑坡是必然的。对于苏安恒的批评和讽刺,武则天一次给予安抚,一次干脆冷处理,反映了女皇晚年对于退位、复唐趋势的某种认同。

然而,权力对于武则天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和力,何况她曾为之奋斗了几十年。武则天抱定“人在权在”,即使将“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也不肯把权力交给太子。苏安恒见两次上疏无法让女皇就范,便把矛头指向了张氏兄弟。长安三年(703)九月,苏安恒借张氏兄弟构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一事,又上《理魏元忠疏》伸张正义,说他们“豺狼其心”,结果“易之等见其疏,大怒,欲杀之”(《资治通鉴》),多亏众人搭救才逃过此劫。

苏安恒的上疏,虽然没能取得实质效果,但其无畏之举,却将李唐旧臣从沉默中激活。之后,要求武则天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苏安恒被提拔为习艺馆内教。神龙三年(707)十月,苏安恒不幸被牵连进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一案,冤死狱中。唐睿宗即位后,以其“鲠直成操”,追赠为谏议大夫。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两次孤身请当朝皇帝退位,苏安恒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平民。

标签: 徐安恒武则天退位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还政李唐的真正原因?绝非因为狄仁杰劝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唐,武则天,狄仁杰,

    有一天,武则天又提起立嗣的事情,狄仁杰极力陈述利害,力主重立庐陵王。武则天故意不肯,于是狄仁杰叩头流血,泪流满面,武则天叹了口气,向屏后一招手,李显从后面走了出来,武则天表情复杂地对狄仁杰说:“还你的庐陵王!”论起宗法制,中国历史上历代的统治者,哪有女性?何况围绕着这一个继承制度,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

  • 揭秘:女皇帝武则天流传下来的情义缠绵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唐朝

    一代女皇武则天既是敢做敢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天资聪敏的才女。得知唐太宗喜欢书法,她就刻意去练习,最终她的书法也能神似王羲之。不仅如此,武则天读了大量的书,也喜欢诗词,她的诗词情深意切,很受后人的推重。据说武则天当时还是武才人,在太宗病重期间,曾和太子李治幽会,太子看她聪明伶俐,正赶上太子上厕所武则天

  • 历史上那些奇人:袁天罡曾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算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天罡

    《唐书》中记载,当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著名相士袁天罡一天见到她的母亲杨氏,吃惊地说:“夫人当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领出来让袁天罡看,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不过是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即后来的韩国夫人),袁一看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保姆抱出穿着男装的武则

  •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如何被选为太宗才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才人,唐朝

    历代皇宫中即使是地位很高的皇妃,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事件发生,入宫后只有终其一生,随后便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至于一生中各个阶段细枝末节的事情,不会引起后人过多的关注,更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些许的痕迹。历史上的武则天正因为后来做了女皇,所以一生中每个时期的每一个简单经历,都不可避免地遭到后人的起底与挖掘,

  • 揭秘:武则天为何不让上官婉儿嫁人?有何隐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武则天,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是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那么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对于这一点有人给与否认,认为

  • 高力士《墓志铭》的惊世谎言:武则天的杰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力士,墓志铭,武则天,唐朝

    大唐一代名宦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曾祖冯盎为广韶十八州总管,祖父冯智玳为潘州刺史,10岁时因父亲冯君衡获罪被“籍没其家”为奴,圣历元年(698年)被阉后送入宫中做了武则天的小太监。这个小太监的姓名是怎样由冯元一变成高力士的?姓名之变究竟和武则天有没有联系呢?他姓名来由,两《

  • 最坚固的帝王陵:为何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给人留下了无数谜团。乾陵,这座气势宏伟的地下皇陵是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长眠之地。数百年来,周围的陵墓都被盗墓贼洗劫,然而乾陵却使他们望而生畏。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

  • 武则天少女时竟被如此摧残:掌权后弄死五个哥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武媚娘

    了解大唐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曾经想把李唐改为武家的天下,而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但不为人知的是,一心想为武家谋取千秋基业的武媚娘竟然竟然把武家与其同辈的五位男丁全部弄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说起武媚娘家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两个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武媚娘家有两个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儿女们是否遗传了她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唐朝,

    看历史人物,有时不免想到遗传的作用,不过,遗传基因是由父母双方得到的,而中国古代历史中对妇女很少有详细记录,很难作出什么推论。不过对于唐高宗李治和则天皇帝以及他们的子女而言,情况有些不同,对他们的记录不少,可以看到些很有趣的东西。对于遗传所起的作用,科学家们也似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于遗传和后天环境教

  • 历史上比杨贵妃美比武则天毒的大唐公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贵妃,武则天,唐朝,公主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垫脚石。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