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死后,无字碑一字不铭,到底用意何在?

武则天死后,无字碑一字不铭,到底用意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3/12/8 13:13:56

武则天身后千年以来,“牝鸡司晨”的抨击不绝于耳,直至明清,仍有人为“武曌以女统男”,当时公侯卿相无不“以男而事女”而愤叹。足见武则天称帝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撼击是何等强烈、影响是何等深远?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人们对她褒贬不一,毁誉并至。

综观一千多年来的评论,大致是: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其子孙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时,武则天还保持了尊崇的地位。

网络配图

文人李白的《上云天》诗中称赞,“中国有七圣”,武则天仍是其一,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和正面,唐朝国史中一直把她以帝王身份列入本纪。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日渐衰微,女祸误国的议论渐兴,对武则天的非难增多。

宋元以后,纲常说教日益泛滥,世人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欧阳修《新唐书》如此评论“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逐嗣帝,改国号”,有莫大之罪。

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武则天的评价一落千丈,从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朱熹为《资治通鉴》作纲,对武则天已是横加挞伐。

明代思想家李贽将武则天私德与政绩分开,评论独树一帜。而明人张溥却将“女宠”列为“唐室三大祸”之首。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愤世嫉俗,将所有的亡国恨迁怒于武则天,骂其是“嗜杀之淫妪”,有“滔天之罪”“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随着女权的勃兴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对武则天的评价逐渐转向为正面,宋庆龄曾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毛泽东也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网络配图

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总的说来对武则天的评价受政治影响很深,对她的评价因政治情况变化而不同。

武则天在留下一世英名的同时,也留下一块引发后人各种推测和想象的无字碑。“无字碑”上当初为何“一字不铭”?女皇武则天立这块异乎寻常的空白石碑,用意何在?成为1300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1.德高望重,无法可书。

此说认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参政以后,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励举荐,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如姚元崇、狄仁杰魏元忠裴行俭刘仁轨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和整顿田制,使国力增强,同时加强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继贞观之治,开元全盛,政绩斐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以示自己功盖过世。

网络配图

2.罪孽深重,无颜立传。

此说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是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得高宗的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终废唐改周,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二是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铲除异己。三是武则天当政时期,阻滞了贞观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曾失掉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她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

3.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做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武则天执政期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武则天逝世以前,已被迫还政于唐中宗,自知将来人们对她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无法概括好坏,所以决定干脆立一块“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人去判断,这是最好的办法。

4.身份复杂,无法可书。

武则天在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半个世纪,可谓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然而,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在一起,就带来了称呼问题,究竟是称呼武周皇帝,还是李唐皇后?确是很为难。

唐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却长期在其淫威下惶恐度日,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黜皇位,贬逐出京,先后二十多年间,李显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网络配图

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武家侄儿。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的中宗,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另外李显也难定其称谓,如褒扬武则天,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为李唐子孙感情上不情愿;如贬斥其刻上“则天大圣皇后”,而武则天又明明做过十六年的“大周”皇帝。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下,就只能在高宗的“述圣碑”侧立一块“无字碑”了。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唐高宗为何默许武则天清洗朝廷 屠杀他的亲舅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高宗,武则天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著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著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

  • 唐太宗李世民爱的是武则天的色 还是风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

    《旧唐书》中写道,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新唐书》中写道,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网络配图其实我开始那句,真是废话,能被太宗高宗两代皇帝先后看上的妹纸,能长得不漂亮吗?只是,漂亮二字,重在下判断而无具体描绘,多少有些遗憾,若能描摩其状,以供后人瞻仰,就最好了。

  • 揭秘:武则天为什么能肆意屠杀李唐皇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李淳风、袁天罡便算出武媚娘就是“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箴言的主人公,太宗曾想杀之,袁天罡道留下此人尚可保留李唐一脉,若杀之,再出现更暴戾者,恐怕要杀尽李氏,太宗遂听之。果不其然,武则天专权以后,将李唐皇族杀得只剩下李治一脉,但问题是,李唐皇族号称铁血皇族,名人名将辈出,唐有天下

  • 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天子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

    在人类举步维艰缓缓前行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科技或者人为地掩盖等等,造成了无数难以解释的谜语,他们就像迷雾中的星星之火,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天子。她从一个秀士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直到末了创建大周朝。登天主位之后,武皇一方面清除异己,一方面却也励精图治。在她统治时期,整个

  • 揭秘武则天立无字碑真相:并非武则天自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

  • 揭秘武则天纵欲过度竟然长出两颗新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史上唯一一位正统承认的女皇帝,同时,武则天也是古代敢把男宠放在台面上养的女人。话说,武则天自唐高宗去世不久之后开始了养男宠的道路。从第一任男宠到最后一任,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几个小编我想或许武则天自己也不清楚。武则天晚年,武则天还纵欲过度而长了两颗新牙。你说奇不奇怪,当地是怎么回事呢?以下

  • 三次伸向武则天乾陵的罪恶之手 为何均离奇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仅因为她醉心于政治权力,成为唯一一名女性帝王,更神奇的是,在她死后,立下无字碑任后人评说其功过,而她的陵墓,更是历经千年,传说不断。那么你知道武则天的陵墓,究竟隐藏了多少未解之谜么?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

  • 揭秘武则天墓的神秘机密:乾陵1300年刀枪不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墓

    导读: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

  • 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导读:纵观武则天传奇的一生,一直都受后人争议。但是她不但成功原了皇帝梦,还平稳将政权交还给李氏子孙手中。但是有一点令人们好奇,武则天究竟是通过何种手段登上皇位的呢?网络配图1、武则天出身隋杨皇室中古时代,天文星占是重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并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是为了预测国家命脉和军国大事的起伏。公元

  • 揭秘逼武则天退位扶李显上位的五位官员无人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计划呢?我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但张易之两人极有可能怕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