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假如刘禅不排挤霍弋,蜀汉还会不会灭亡?

假如刘禅不排挤霍弋,蜀汉还会不会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48 更新时间:2023/12/7 10:25:3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蜀汉两大灵魂人物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本就貌合神离的蜀国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后主刘禅在脱离相父管制后,很快沉迷于享受当中,朝政几乎全被宦官黄皓所把持,以姜维为首的丞相派坚持北伐,而被压制已久的本土派(李严费祎为首)也伺机反扑,根本做不到类似明朝那种“主昏于上,臣清于下”的局面。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率大军趁虚而入。

遗憾的是,蜀国各派系并没有预见到这一次是亡国之灾。直到邓艾率奇兵深入腹地,兵临益州城下,后主刘禅大惊失色,这才匆忙组织守军。然而在听取亲信黄皓和谯周的劝说后,觉得蜀汉已无翻盘的可能性,想着不如保全城中百姓,刘禅便主动缚绑出城投降。软弱的少主不战而降,建国四十余年的蜀汉至此终于迎来覆灭结局。殊不知,此时蜀汉南中都督霍弋尚有精兵万余,右将军阎宇也带领永安两万余精锐奔赴成都,姜维更是带领四万兵马从剑门关赶赴成都,邓艾其实是三面受敌,蜀汉的形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说起来,魏国方面也未曾想到能够一战灭蜀,要知道魏将钟会此时还被姜维阻挡于剑门关之外,不曾想邓艾却来了一回“擒贼先擒王”。关于蜀汉的衰亡,后人大都认为是人才匮乏所导致的,在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等第一代将领去世后,蜀汉中生代及新生代将领缺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实际上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蜀汉此时并非只有姜维一人上得了台面,其实还有一员大将能够力挽狂澜甚至是扶大厦于将倾。

此人便是上文所提到的南中都督霍弋。霍弋乃是将门之后,其父霍峻为荆州猛将,曾率八百人坚守城池整整一年,并让数次来犯的刘璋无功而返。可惜天妒英才,霍峻英年早逝后,刘备为表敬重哀悼,亲自为其服丧,并且下令将其子霍弋接入宫中,与刘禅接受相同的教育。从这一点来说,后主与这位发小可谓是情同手足。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霍弋为将后曾率领精兵,仅用一天就平定了南中永昌叛乱,在蜀汉军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在随丞相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霍弋担任丞相府记室,得以跟在诸葛亮身边学习。事实上,诸葛亮对这位先帝悉心培养的“军二代”倾囊相授,将一身绝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霍弋,其资质甚至比姜维还略胜一筹。不过在钦定姜维继承日后的北伐大业后,霍弋被派回到朝廷,负责镇守后方,让身处战争前线的姜维不至于后院失火还浑然不知。

然而刘禅却一反常态地违背丞相的建议,故意将霍弋排除出了权利中心,让其镇守南中诸郡。即便是益州危机时,刘禅也不肯让这位发小发兵救援,而是让其死守待命。霍弋在得知刘禅投降且得到司马氏善待后,这才不得不投降于晋,依然是南中都督,还曾率军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获封列侯。因霍弋镇守南中之功,霍氏家族得以世代在南中为官。从这一点来看,霍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假如刘禅能够坚定反抗之心,一面让姜维死守剑阁,一面让霍弋火速救援,那么必定能在益州城下将邓艾一举击溃,蜀汉也就能转危为安。遗憾的是,阿斗终究还是扶不起的,最后只能带着整个蜀汉陪葬。

标签: 霍弋三国

更多文章

  • 刘备抚养长大的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霍峻,原本是刘表部下,当刘表逝世荆州大乱之时投奔刘备。因为霍峻这个人才能不凡,可以说是为刘备所看重。霍峻虽然逝世的早,但也不是无名之辈。刘备入川助刘璋抵御张鲁,后来南下进攻成都时,留下中郎将霍峻守葭萌关,手下只有几百人。刘备南下后,刘璋派大将扶禁、向存等率一万多人由阆水北上进攻霍峻,霍峻凭城固守,从

  • 王浑:本是曹爽的部下,后来成了西晋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浑,三国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

  •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晋国,名将,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节度”。这“二王”也从此结怨。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

  • 王浑简介 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京陵侯王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浑,晋朝,西晋大臣

    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泽之孙,魏司空王昶之子。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县(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

  • 三国谋臣秦宓是如何巧答张温提问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谋臣秦宓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

  • 董卓为什么杀张温 张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温

    三国张温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画像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据说从小长相伟岸又有节操。他父亲张允是当时的名士后成为孙权的官吏。之后张温被孙权召见,因表现极好

  • 鲁国国母与叔孙氏共谋作乱,士燮说了一句话救下鲁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叔孙氏,春秋

    公元前591年10月,鲁宣公去世。此时,鲁宣公的宠臣公孙归父正在晋国访问,试图借晋国之力清除鲁国“三桓”家族。“三桓”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这三大家族分别是鲁桓公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所以称为“三桓”。此时,孟孙氏的宗主为孟献子,是庆父之孙;叔孙氏的宗主为叔孙侨如,是叔牙之孙;季孙氏

  • 三国时期最舒服的诸侯士燮,当了50多年土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士燮

    东汉末年群雄争夺。天下涌现出了二十多股比较大的势力。彼此之间相互争斗,天下局势乱作一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七七八八的诸侯势力一个个地都被灭掉了,大多数不但丢了地盘,也丢了性命。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但是有一个诸侯,不但熬死了所有的诸侯,还舒舒服服地当了半个多世纪的土皇帝。东汉

  •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陶,汉朝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逆耳忠言,利于行”。自古至今,劝谏纳谏之事,留下了许多君臣佳话。虽然部分臣子因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直谏行为会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但是更多的臣子因为“批龙鳞”、“逆圣听”,会遭遇斥责、贬职、刑法乃至丧命的处罚。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是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代。刘陶为人不拘

  • 司马懿之妻张春华为何亲手杀人!司马懿老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张春华,三国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此言不虚,无数的历史事实早已经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关于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男人们在战争上的厮杀,在政坛的角逐,却往往忽视男人背后的那些女人们。她们默默无闻在背后付出着,有时甚至也要拿起血淋淋的刀,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就曾亲手杀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