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宪:蜀汉灭亡后抵抗到最后的不是姜维而是他

罗宪:蜀汉灭亡后抵抗到最后的不是姜维而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3/12/7 5:35:50

说起来很诡异,笔者若提起黄皓、阎宇大概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两位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是蜀汉后期有有名的大奸臣。这俩人蛊惑刘禅,败坏了蜀汉江山,却也因此被后人记住了姓名。然而,蜀汉后期有一位“战神”一般的将军,却因为没被写进《三国演义》而被后人遗忘。他就是罗宪。罗宪,字令则,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官拜巴东太守,长期镇守益州东大门永安。蜀汉灭亡后,他以两千孤军创造了一场战争奇迹。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蜀军丢失汉中后,军队主将姜维以主力部队在剑阁阻挡魏军,双方形成僵持。当时罗宪正在永安。原来,罗宪此人忠义敢言,因此得罪黄皓和阎宇,黄皓便向刘禅进谗言,将罗宪贬到永安统军,并任命阎宇为巴东都督,做罗宪的顶头上司。结果,面对魏军兵临成都的危险,刘禅急召阎宇率领巴东部队火速回援。

阎宇临走前,只给罗宪留了两千人马。未曾想,阎宇此去,一去不复返魏将邓艾以万余精锐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阵战死,后主刘禅胆战心惊,开城投降。蜀汉王朝就此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在剑阁的姜维蜀军主力部队也放下武器,姜维惊愕之余,却无力回天,蜀军将士以刀剑砸巨石,仰天悲叹。蜀汉灭亡后,姜维陷入了魏国的权力斗争,后来成都大乱,姜维死于乱军之中。皇帝投降,主将战死,全军缴械,举国易帜,在这种形势下,按理说,困守孤城的罗宪没有理由再坚持下去。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成都陷落后,永安也得到了消息,城中百姓及守军人心大乱,很多临江的官吏都试图逃跑。罗宪心如铁石,不为所动,他斩杀了力主一名逃跑的首领,这才稳定了大局。罗宪亲率将士,临都亭(相当于当时的官方驿站,可代表朝廷)三天,以此缅怀灭亡的国家。然而,就在此时,吴军忽然来到了永安城下。原来,吴国听说蜀汉灭亡,于是命将军盛曼率兵西进。罗宪问吴军来意,盛曼称:吴军希望从罗宪手中接管永安,并答应为蜀汉报仇。

罗宪一听,立刻明白了,这是吴军要趁火打劫。他气愤的对将士们说:“吴国与我国本是盟友,是唇齿之邦,如今我国倾覆,吴国不但不怜悯我们的灾难,却想趁机渔翁得利,我宁可投降魏国也绝不做吴国的俘虏。”于是,罗宪率领永安全城军民抵挡吴军,结果成功击盛曼。公元264年,邓艾、钟会、姜维皆死于成都,整个巴蜀之地上百座城池无人管理。吴国急切的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因此再派大将步协率兵西征,然而,这一次,罗宪再次击败了吴军。

连续两次挫败,吴主孙休大怒,誓要拿下永安。于是,吴国派出了他们后来的“军神”陆抗!吴国名将陆抗,陆逊之子,吴国后期的军事支柱,中国历史上的百大名将之一,它曾大败魏军,攻破步阐,对抗晋名将羊祜。唐代立武庙,三国人物得进庙享受香火的武将只有八人,分别是:关羽、张飞、周瑜、陆逊、张辽、吕蒙、邓艾,以及陆抗。陆抗当时进攻永安的兵马是多少呢?三万!罗宪两千对陆抗三万,实力极其悬殊。然而,就是这种形势下,罗宪竟然奇迹般的抵挡吴军整整半年。要知道,后来陆抗强袭西陵步阐,攻破一座军事要塞,歼灭了步阐叛军,一战成名,所以,陆抗其实是个攻城战的高手。而如今,陆抗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一座没有任何外援的孤城,竟然在六个月的时间中寸土未得!

罗宪仅凭这一战就足以名垂青史。然而,永安守军要快到了极限。向魏国求救的人始终没有回信,当时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回答说:“我是全城军民的主将,百姓信赖我,现在到了危急时刻,如果我抛弃他们,那么不配称君子大丈夫,如今既然无法坚守,我干脆就死在这里好了。”罗宪的坚持赢得了时间,魏国派荆州刺史胡烈攻打吴国军事重镇西陵,陆抗害怕腹背受敌,被迫退兵,永安之围解除。战后,罗宪被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持节、并兼任武陵太守。后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褒奖罗宪说:“(罗)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

罗宪后来被封西鄂县侯,冠军将军。公元270年,罗宪病故于任上,终年52岁。

标签: 蜀汉姜维罗宪

更多文章

  • 假如刘禅不排挤霍弋,蜀汉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弋,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蜀汉两大灵魂人物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本就貌合神离的蜀国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后主刘禅在脱离相父管制后,很快沉迷于享受当中,朝政几乎全被宦官黄皓所把持,以姜维为首的丞相派坚持北伐,而被压制已久的

  • 刘备抚养长大的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霍峻,原本是刘表部下,当刘表逝世荆州大乱之时投奔刘备。因为霍峻这个人才能不凡,可以说是为刘备所看重。霍峻虽然逝世的早,但也不是无名之辈。刘备入川助刘璋抵御张鲁,后来南下进攻成都时,留下中郎将霍峻守葭萌关,手下只有几百人。刘备南下后,刘璋派大将扶禁、向存等率一万多人由阆水北上进攻霍峻,霍峻凭城固守,从

  • 王浑:本是曹爽的部下,后来成了西晋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浑,三国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

  •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晋国,名将,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节度”。这“二王”也从此结怨。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

  • 王浑简介 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京陵侯王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浑,晋朝,西晋大臣

    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泽之孙,魏司空王昶之子。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县(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

  • 三国谋臣秦宓是如何巧答张温提问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谋臣秦宓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

  • 董卓为什么杀张温 张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温

    三国张温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画像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据说从小长相伟岸又有节操。他父亲张允是当时的名士后成为孙权的官吏。之后张温被孙权召见,因表现极好

  • 鲁国国母与叔孙氏共谋作乱,士燮说了一句话救下鲁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叔孙氏,春秋

    公元前591年10月,鲁宣公去世。此时,鲁宣公的宠臣公孙归父正在晋国访问,试图借晋国之力清除鲁国“三桓”家族。“三桓”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这三大家族分别是鲁桓公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所以称为“三桓”。此时,孟孙氏的宗主为孟献子,是庆父之孙;叔孙氏的宗主为叔孙侨如,是叔牙之孙;季孙氏

  • 三国时期最舒服的诸侯士燮,当了50多年土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士燮

    东汉末年群雄争夺。天下涌现出了二十多股比较大的势力。彼此之间相互争斗,天下局势乱作一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七七八八的诸侯势力一个个地都被灭掉了,大多数不但丢了地盘,也丢了性命。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但是有一个诸侯,不但熬死了所有的诸侯,还舒舒服服地当了半个多世纪的土皇帝。东汉

  •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陶,汉朝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逆耳忠言,利于行”。自古至今,劝谏纳谏之事,留下了许多君臣佳话。虽然部分臣子因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直谏行为会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但是更多的臣子因为“批龙鳞”、“逆圣听”,会遭遇斥责、贬职、刑法乃至丧命的处罚。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是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代。刘陶为人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