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曾再三表示娶秦宜禄之妻 却被曹操抢先霸占

关羽曾再三表示娶秦宜禄之妻 却被曹操抢先霸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3/12/10 8:35:14

导读:大意是说,吕布被围困时曾遣秦宜禄出城求救,谁知秦宜禄竟然丢下妻子,借机投奔袁术;而关羽则几次向曹操表示想娶秦宜禄之妻。史称曹操见关羽再三要求,自然暗中留意,结果抢先霸占了秦宜禄的妻子。

关羽是中国的“义”之典范,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而以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据说当地县令曾挨着关庙盖了个关夫人庙,直到庙宇落成,方才暗呼糟了!毕竟关夫人姓甚名谁?有何事迹?请看正文分解。

“花关索”的故事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曾引《蜀记》材料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大意是说,吕布被围困时曾遣秦宜禄出城求救,谁知秦宜禄竟然丢下妻子,借机投奔袁术;而关羽则几次向曹操表示想娶秦宜禄之妻。史称曹操见关羽再三要求,自然暗中留意,结果抢先霸占了秦宜禄的妻子。

若《蜀记》所叙不错,则关羽当时尚未娶亲,而一些民间传说则指关羽是早有妻小之人。譬如从宋朝开始流行的“花关索”故事,就是说桃园结义之后,刘备觉得关、张都有家室,难以同生共死,关、张因此约定相互杀对方妻儿,以绝牵挂。其时关羽妻子胡金定有孕在身,被张飞放过;幼年的关平则被张飞带走,一直追随关羽。胡氏后来生下一子,七岁时观灯走失,被索员外收留;九岁时又被一位花老先生相中,收作弟子。他身兼三家姓氏,就自称“花关索”了。再然后,关索到荆州认父,被刘备派往云南戍边,且曾随孔明征蛮。据说贵州的关岭县及县政府所在的关索镇,其名称就是来自关索驻军的关索岭。

关索之事太传奇

另一个跟“关索”有关的是四川省昭化古城附近的鲍三娘墓。该墓于民国三年(1914年)被法国人掘开,掠走额骨和部分汉代画像砖,现存残碑刻有“汉将军索妻鲍夫人之墓”字样。据说蜀汉灭亡前,姜维派关索至嘉陵江协防葭萌关,钟会庞德之子庞会进攻,庞会欲报父仇,愈战愈勇,关索体质本弱,竟然被对方打落水中,不幸溺毙。鲍三娘则被魏军围困,力竭身亡,被当地百姓安葬在她生前练兵的曲回坝上。

假如历史上确有关索其人,则不难推知关夫人胡金定之事迹属实。问题在于关索之事,传奇的色彩太重,非但版本各异,而且均不见于任何一种早期史料。譬如有一种关索故事,竟然说刘、关、张举兵后攻占“兴刘寨”当了山大王,帐下有黄忠、马超、姜维、庞统和军师诸葛亮等。一日,关羽坐骑被盗,众人追踪时巧遇关索母子。后来曹操在落凤城宴请刘备,刘备带关索随行,挫败曹操的暗杀阴谋,又由诸葛亮献计攻陷落凤城,进而夺取荆州。刘备得益州,派义子刘封去荆州看望关羽,关索和刘封口角,被关羽交刘备发落,结果被贬云南。关羽死后,刘备召关索从云南回来领兵讨吴。关索手刃糜竺、糜芳,活捉陆逊、吕蒙……

县令征联和关家墓碑

倘若关索之事是民间杜撰,关夫人之事自然就不可信了。据说中国大陆前前后后曾有三十万个关帝庙,顺带供奉关夫人的却只有山西太原市西校尉营的关帝庙和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其中西校尉营关帝庙始建于元,是太原主城区内最古老的关帝庙,正殿西侧祠堂供奉关夫人,俗称奶奶庙。而解州关帝庙则是隋朝始建,号称“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崇宁殿(大殿)后方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塌毁后辟作花园。

解州关帝庙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有所修缮。明清之际,有一位县令敬佩关公,认为他一定有一位贤内助,便命工匠在大殿后方加筑关夫人殿。直到新殿竣工,县令才猛然省悟——怪不得各地关庙大都不提关夫人,只因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就连姓氏都说不清楚。

县令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公开征联。据说这问题是被一位江湖郎中给解决的,其联曰: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能不谓贤乎?

上联直承无知,下联则作推论,全联从侧面落笔,倒也得“烘云托月”之妙。据说县令见之大喜,郎中却不要赏金,只要求县令拨款把附近村子的井口用石头垒出高台,井口加个盖子,以防污物坠井,影响水源。

有一点值得补充的是,康熙年间,关羽故里浚井时意外发现关家墓碑及墓道,由此得知关羽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及生卒年月等资料。知州王朱旦据之作有《关侯祖墓碑记》一文,谓:“(羽父毅)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旁结庐守丧三年,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生子关平。”这样看来,关夫人确实姓胡,上面那副对联里的“盖弗可考矣”总归是可以“考”的。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能将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的竟是一书生!卫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瓘,三国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人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书生又是谁呢?这

  • 三国卫瓘:牛人卫瓘是如何弄死钟会、邓艾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钟会,邓艾,卫瓘,三国

    魏国后期名将钟会、邓艾合称曹魏双壁,两人于263年灭亡蜀国,可谓功劳卓著。功盖必然震主,这二位也不是省油的灯,又手握重权,似乎没人敢直撄其锋。但在这个人面前,曹魏双壁的钟会、邓艾就稍逊一筹了,两人被玩的团团转,最终身败名裂,而这个演技超高的人就是卫瓘。卫瓘十岁丧父,从小磨练的意志,让他年纪轻轻就以“

  • 卫瓘简介 三国魏国及西晋时期重臣将领卫瓘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瓘,晋朝,西晋重臣

    卫瓘(220─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北)。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时重臣、将领,书法家。魏国侍中卫觊之子。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后任廷尉。参与伐蜀战争,出任监军、镇西军司。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叛变时,带兵前往镇压。又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

  • 孙权帐下吴范可谓是“半仙”,预言孙权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范,孙权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良将如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而曹操帐下也有如张辽等“五子良将”,而东吴孙权也不赖,有黄盖,凌统等“十二虎臣”。谋士也不少,如诸葛孔明,元直,郭嘉,荀彧,贾栩等都是足智多谋,而诸葛亮更是有神机妙算的美称。当然,

  • 三国时期被记载在正史上害死关羽的真凶吴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范

    建安二十四年,灭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孙权看关羽将主力投入襄阳樊城,便打算偷袭梦寐以求的荆州。然而,关羽毕竟是“熊虎之将,万人之敌”,又十分坚固,这万一要是偷袭打不下来,那么损兵折将且不说,孙权的脸就没地方搁了。为这事孙权没少犯愁,他秘密召集重臣开会。会议上,主管吕蒙苦口婆心,滔滔不绝,吐沫星子乱飞,

  • 吴范:三国历史上比诸葛亮还会算计的东吴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吴范,军师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善于治兵名扬天下。魏国的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等人也是智囊级的人物,都曾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盖世功劳。有人说东吴没有运筹帷幄的人物,一个周瑜太过于小气,嫉贤妒能。陆逊虽然英勇,可是并不被孙权看好,后来抑郁而亡身。其实东吴从来就不缺乏顶尖级的人物,就是军师类的

  • 孙策一代雄主 为何偏要跟个野道士于吉过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策

    小霸王孙策是少有的英雄,继承父志,一统江东,年仅二十六岁英年早逝。曹操青梅煮酒说孙策藉父之名,算不得英雄,但他跟刘备同样年纪时都还是无人问津的小角色。能跟孙策一比的,如此年轻而能建下如此功业的大将,古往今来,恐怕惟霍去病一人而已。在《三国演义》中,孙策的死跟于吉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理说孙策乃江东之主,

  • 孙策怒杀于神仙于吉的背后隐情:于吉是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策,于吉,三国

    从来世间诸事,三教九流,唯独旁门左道最易蛊惑人心。对此种现象,既不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名叫做于吉的游方道士,因“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故而世人皆称“于神仙”。按说,这样一个人久居吴会之地,未必不是东吴人的福分。至少,以其一人之力,也不应成为东吴的祸患

  • 于吉为什么被孙策所杀?于吉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吉,孙策,三国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为“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单凭一个“怒”字,可以想到当时小霸王孙策对于吉这一高人是何等的怨恨。为什么孙策非要将这一高人杀了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 于吉出现的不是时候孙策当时被孙贡家客所伤,疗伤之际又闻听郭嘉预言“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

  • 三国里麴义名不见经传 但实力却远胜颜良与文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麴义,三国,颜良

    麴义虽名不见经传,但却有值得骄傲的成就,然而关于他的史料毕竟太少,因此本文只好在界桥之战前的形势上大费笔墨。麴义:足下比颜良、文丑若何?在汉末三国,大小军阀相互混战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一股势力的壮大常常伴随另一股势力的覆灭。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是通过兼并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的割据军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