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秦朗的生平事迹简介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秦朗的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3/12/6 10:45:53

秦朗(生卒年不详),字元明,小字阿稣(又作阿苏),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云中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为曹操养子。

秦朗父亲秦宜禄是吕布部下,奉命出使袁术,袁术把汉朝宗室女嫁给他。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关羽请娶杜氏。曹操见杜氏美貌,自纳为妾。秦宜禄归降曹操,担任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县长。刘备大将张飞以夺妻之仇怂恿秦宜禄叛曹。宜禄随张飞出走,不久反悔,被张飞杀死。秦朗随母住在曹府,言行谨慎低调。曹操很喜欢秦朗,曾经对宾客说:"世上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秦朗长大后四处游历,一直都没有任官。直至太和元年(227年),曹睿即位后,秦朗被召命为骁骑将军、给事中,并且经常伴随曹睿出行。当时曹睿喜好举发人的罪行,甚至有数个罪犯因小过失就要被处死;秦朗见这些事都没有谏止曹睿,而且又未曾为朝廷推荐一个贤才,但秦朗始终都得到曹睿的宠信,经常询问他的意见,每次召见,曹睿大多叫他的小名"阿稣",又多次赏赐秦朗,更为他建了一幢大府第。其他人虽然知道秦朗没什么大才,但因为他亲近皇帝,于是都常去贿赂他,以至秦朗的财富比得上那些在朝中任高职,获封爵的名臣大将。

青龙元年(233年),原本臣服于曹魏的鲜卑大人步度根与一直与曹魏作对的鲜卑大人轲比能勾结,并州刺史毕轨发现后上表讨伐,但最终战败,反而令步度根与轲比能更为齐心,合力侵袭曹魏边郡。曹睿于是派秦朗率领中央的部队讨伐他们。最终秦朗击败鲜卑军,轲比能和步度根败走漠北,同年冬十月,原本在并州军队战败后叛离曹魏的步度根部将戴胡阿狼泥亦到并州投降,秦朗于是撤军。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睿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及秦朗一同辅政,嘱咐后事。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说服曹睿更改诏书,以曹爽为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辅政。而秦朗等人皆被免官,亦不得进入宫省,秦朗等流泪而出。

轶事典故

担任骁骑将军时的秦朗在奉命讨伐鲜卑时路过并州,当时的并州刺史毕轨非常尊敬他,打算让他乘车到官署。但毕轨此举却遭到了当时担任并州别驾的李憙的劝阻,李憙认为这样做不合规矩,毕轨在李憙的固谏下,不得已而放弃这个打算。

担任骁骑将军时的秦朗曾与担任常侍的高堂隆一起与担任给事中的马钧在朝堂上争论,谈及指南车一物,秦朗和高堂隆都认为自古没有指南车都是记载者的虚妄之言,而马钧则认为指南车自古有之,只是现在人们不去研究,在自己看来制造指南车并不是什么难事,高堂隆和秦朗则以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马钧说现在连指南车的具体构造轻重都不知道如何能做,马钧则认为与其去争论这些,不如现在试制一下便有分晓,于是高堂隆和秦朗二人将此事禀告给魏明帝曹睿,曹睿令马钧制造指南车,结果果然造了出来,于是天下佩服马钧的巧工。

历史评价

《魏氏春秋》: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犹以附近至尊,多赂遗之,富均公侯。"

标签: 秦朗三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曹魏要派韩龙杀掉轲比能呢 他这一壮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韩龙

    韩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只留有这么一句话:“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相比于其他王侯将相在史书中的长篇大论,这句话显得太过简洁。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背后,却深藏着种种不为人知的惊涛骇浪。韩龙,他是三国时期的人,受曹魏的命令,拿鲜卑首领轲比能的性命。当时是为什么曹魏要派韩龙杀掉轲比能的呢

  • 轲比能的为人如何 鲜卑族在他的带领下兴衰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鲜卑族

    边关稍安无多载,铁戈金马又犯关。檀石槐的鲜卑军事联盟分裂后,到魏文帝初年,大漠之南云中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以东),有鲜卑人的三个集团:一个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有部众12万余人,占据云中、雁门一带广大地区;二是出自小种鲜卑的轲比能集团,拥有部众10万余骑,盘踞在今山西高阳(今高柳)以东代郡

  • 轲比能杀扶罗韩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 对手的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轲比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轲比能是一个既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讲起三国时代的外族部落,轲比能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虽然没有“蛮王”孟获那样的广泛知名度以及“光彩”到可以成为千年典故的赫赫事迹,一旦涉及到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史特别是后来在中华大地上闹出了很大动静的鲜卑族历史,他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由于

  • 甄姬被曹操父子三人同“爱”却为何悲剧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宓,曹操,曹植,曹丕

    甄姬(公元182——221年),甄洛,又名甄宓(fú),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因幽怨作诗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其子魏明

  • 揭秘甄姬:一个在三国中鲜为人知的贤良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甄姬,三国

    《三国演义》中甄姬(姓甄名不详,一般称其为甄姬或甄氏)的笔墨很少,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甄氏有怨言。文帝曹丕大怒,将甄姬赐死。只看《三国演义》或者玩三国杀之类的游戏的可能对甄姬的印象

  • 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到底是谁?甄姬或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洛神赋,曹植,甄姬,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便诵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曹操曾经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几次都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最终曹植还是在同长兄的争斗中失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他日后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皇

  •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祝公道偶然放走贾逵 覆灭东晋王朝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祝公道,贾逵

    祝奥,字公道(出《四库全书·巵林》),三国时期侠客,曾蹈险牢狱,解救出素昧平生的魏国名臣贾逵,不语而去,为一时所颂。网络配图祝公道公元202年(东汉时期),郭援(袁尚部下,钟繇(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之甥)攻打河东,贾逵(曹魏名臣、将领)抵挡不住投降。郭援将贾逵囚于壶关土窖中,派人看守,准备适当时候

  • 三国时期小人物祝公道放走了贾逵 没想到引起后来东晋乱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祝公道,贾逵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网络配图公元202年(东汉时期),郭援(袁尚部下,钟繇(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之甥)攻打河东,贾逵(曹魏名臣、将领)抵挡不住投

  • 吴景帝孙休的皇后朱皇后简介 朱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景帝孙休,朱皇后,三国吴国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孙

  • 三国时吴国第三位皇帝孙休简介:东吴景帝孙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吴国,孙休,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