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之子孙亮为何被废?传因其妃子偷听泄密

孙权之子孙亮为何被废?传因其妃子偷听泄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42 更新时间:2023/12/9 3:44:06

导读:孙綝希望小孩子孙亮不要多嘴,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14岁的孙亮是皇上,当然恼火,心想:你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老大。但内外都被孙綝控制,不能明里灭了他,只能暗暗地积蓄力量,偷放冷箭。

孙亮训练了自己的军队

他先要找自己的同盟军。

第一个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当年立孙亮为太子,孙鲁班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情人孙峻死了,弟弟孙綝对她又没感觉。她再次尝到寂寞的滋味,只有让权力填补感情的空虚,对孙亮极尽殷勤。孙亮正势孤力单,看到姐姐伸出援手自然开心。

第二个是太常全尚。孙鲁班撮合了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全尚就成了皇帝的岳父,当然站到女婿这一边。

第三个是将军刘丞。当时负责京城的部分防卫工作。

这个朋友圈的力量并不庞大,实力要靠枪杆子来体现。孙亮又训练了一支御林军,来源主要是武将的后代,孙亮挑选18岁以下、15岁以上的,一共3000多人。又在大将的子弟中选拔年轻有勇力的人,做这支军队的统帅。几乎天天在皇苑里面操练。

孙綝战败声望下跌

公元257年,对于东吴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大喜是: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送来了一份可观的大礼包,真是彩票中大奖。原来诸葛诞一直不满意司马氏专权,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举兵叛变,写信给东吴请求支援,东吴不费吹灰之力能得到这个军事重镇,喜从天降。这个投降不像是假的,因为他送来的人质是儿子诸葛靓。东吴派出3万人营救,一路顺风,成功地与诸葛诞在寿春会合。

曹魏司马昭得到消息后,集中了20多万大军把寿春围困得水泄不通。诸葛诞底气足得很,因为他的功课做得相当充分,粮食够吃一年。况且东吴的援军正在浩浩荡荡地赶过来。

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东吴的总指挥就是孙綝,派出的前锋叫朱异,与魏军首战告败。后来与魏军又交战几次,全部战败,而且军需粮草还被魏军烧光了。最后带着残兵沿途摘吃树叶,才逃回到孙綝大营。

孙綝大怒,命朱异再出军死战,朱异打得腿都抽筋,而且士气低落,死活不肯再出战。孙綝把朱异召来,当即处死了他。然后象征性地派弟弟孙恩前往救援,自己退回建业。因外援断绝,寿春很快陷落,诸葛诞突围途中被魏军杀死,其他人全部投降。

眼睁睁一个大奖,到手上还没有焐热,就被人拿走了。

孙綝从前线兵败返回建业后,声望降到了冰点。朝野对他愤恨不已。他又做了两件出格的事情。第一,当孙亮派人责问孙綝,为什么救援不成反而诛杀大将时,他说病了也不上朝,装聋作哑,明显是藐视皇上。第二,派手下的人掌管了京城的军事要地,这是准备谋反的节奏啊。

孙亮先杀孙綝两个亲信

孙亮与孙綝的矛盾公开化。一旦双方翻脸,都不会差导火线,而且都是看似偶然、又是必然的一件小事引起的。

建业始终有个流言在传播,说孙鲁育死得冤,是姐姐孙鲁班陷害的。风言风语传到孙亮耳里,就问孙鲁班:孙鲁育到底是怎么死的?她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孙鲁班大吃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我实在不知道,但听说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向孙峻告的密。

朱据就是孙鲁育的老公,也是被冤死的。他在九泉之下万没想到老婆被冤死,更没想到的是,两个儿子也要被冤死。

孙亮听了大姐的话,决定杀朱熊、朱损。这其中还有一层关系。这两人是孙綝的亲信,孙亮决定先摸摸老虎的屁股,看看老虎的反应大不大。

他降诏怒责朱熊、朱损,说孙峻诛杀孙鲁育时,他们不劝说孙峻,没有表明立场,犯了严重错误。孙綝上表求情,孙亮不许,把两个人杀了。

初战告捷,提升了孙亮的信心。私下与孙鲁班、全尚、刘丞商量如何诛杀孙綝。不幸的是,消息却传出去了。

密谋泄露皇上孙亮被废

怎么泄露的有两种说法。

一是,孙亮的一个妃子无意中偷听到,这个妃子是孙綝外甥女,她潜出宫密报孙綝。另一种说法是全尚的妻子是孙綝的姐姐,全尚的妻子向孙綝告发。

孙綝是领兵打仗的,和长在深宫之中的孙亮不同。紧要关头不会疲软,他连夜带兵抓拿了全尚,并派他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害了刘丞,然后举兵包围皇宫。命令光禄勋盂宗到宗庙祭祀先帝,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

政变实在太快了,大臣们如梦初醒,面面相觑无人敢动,只说:都听将军的。孙綝又夺走了孙亮的玉玺,写了一封诏书,上面编写了孙亮的罪状,要所有的大臣签名,然后向全国公布。尚书桓彝不肯署名,当场被杀。然后贬孙亮为会稽王,送回封国;另两个帮凶,孙鲁班迁至豫章郡,全尚流放到零陵郡。

废了皇帝,孙綝不敢自己称帝。一个人向孙綝推荐孙权第6个儿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孙綝同意,命人写信给孙休,恭迎他到建业登基。

问题是:高层的政治斗争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凶险难以预料。如同云中漫步,是一览风光还是失足摔死呢?

孙休兴奋和恐惧交加,建业,来还是不来?

标签: 孙亮孙綝三国东吴

更多文章

  • 东吴废帝孙亮:蓄­养三千勇士夺权不成被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孙亮,三国,孙綝

    十六岁的少年傀儡如何夺回大权,康熙皇帝无疑是个成功典范。《清史稿》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上久悉鰲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鰲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暗养勇士,智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的成名之作。时间上溯到太平三年(258年),东吴皇帝孙亮也

  • 三国时期东吴会稽王孙亮死后谁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亮,三国,东吴,孙休

    三国时期东吴会稽王孙亮死后谁继位?会稽王孙亮死后继位的是孙休。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孙亮在位期间,大

  • 孙亮辨奸的故事 孙亮方食生梅故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亮,孙亮方食生梅,三国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其实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

  •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亮简介 孙权儿子孙亮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吴国,孙亮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早年经历孙亮字子明,孙权的小儿子。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最小的儿子,故此对他特

  • 三国时期的神秘隐士水镜先生:高人中的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

    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部名著《三国演义》便描绘了不知多少的人物。这其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真可谓群星璀璨,正如小说作者在开篇所列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

  •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徽,水镜先生,三国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南

  • 东吴太子孙和文武双全 为什么会被陷害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东吴,孙和

    孙和文武双全,全心扑在工作上,朝廷内外一片赞誉声,继位之路不是阳关大道,一马平川吗?然而对于孙和来说,却是荆棘满地,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根本没有走到尽头,让人心酸不已。孙权不喜欢太子首先是老爸犹豫纠结,左右摇摆。孙权年龄大了,可能更爱调皮捣蛋的,对于孙和这种规矩本分的人反而冷淡了。他内心最喜欢的

  • 解忧公主第9集剧情介绍:匈奴公主与乌孙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解忧公主

    解忧与翁归在乌孙北庭部落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两人仿如新婚不久的夫妻,出双入对外出狩猎。淮天沙正为如何寻找解忧发愁,心思聪慧的冯嫽给淮天沙出主意,建议找一个女子冒充解忧。乌孙的人除了翁归以外,无人见过解忧的真面目,翁归为了能与解忧长相厮守,定然不会揭穿假解忧的身份。翁归领着解忧离开部族游玩,两人在路上

  • 孙和妃子何姬简介 吴国后主孙皓之母何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何姬,三国

    何姬,今江苏句容人,吴国后主孙皓之母,孙权之子孙和之妻三国吴赤乌八年,吴帝孙权派校尉陈勋屯兵3万,开挖过一条人工运河名破冈渎,用以秦淮河与丹阳云阳古运河的连接,作为建康与吴会物资人员的运输,破岗渎从今茅山北春城乡境内通过。一日孙权在破岗渎茅山附近练兵,途经春城何庄,见路边围观的百姓中,有一美貌少女,

  • 孙权第三子孙和的妃子是谁?孙和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和,三国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