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3/12/15 14:35:03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秦国,但一时半会也难以征服。所以秦国打算把重点放在外交攻势上,秦昭襄王主动邀请赵王在渑池会面,但赵王担心有诈不敢前去,此时蔺相如为赵王壮胆,准备同他一起去。秦昭襄王本来还想羞辱赵王一番,还好有蔺相如在,他迫使秦王击缶,双方博弈有来有回,十分精彩。不过最后算是达到了谈和的目的,双方决定停止交战。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渑池会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这个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也编入了小学教科书当中。本文主要目的不是讲故事,而是透过这个故事来谈一谈当时的战国局势,以及分析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大国博弈。

根据史料记载,秦赵渑池会盟发生在公元前279年,此时各大战国的情形大体如下所述。

此时的秦国为秦昭王二十八年,国力极其强盛,雄主秦昭王,强臣魏冉,战神白起,明君强臣名将强强组合,齐心协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兵锋所指,令其余战国不寒而栗。

此时的赵国为赵惠文王二十年,国力也比较强盛,此前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赵国国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也是一位难得的礼贤下士的明君,赵国文武大才兼备,朝局生气勃勃。为我们所熟知的有名将赵奢、廉颇,国尉许历,名臣楼缓,国政有文武兼备的平原君赵胜,邦交有后起之秀蔺相如,堪称明君强臣济济一堂。

此时的齐国为齐襄王五年,五年前由于当时的齐湣王骄横无道,激起列国公愤,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齐,齐国完全被打垮,此时仅余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孤守,奄奄一息。

此时的燕国为燕昭王三十三年,此前的燕王哙子之主政时期,燕国惨遭齐宣王血洗,国力大为削弱。虽经燕昭王奋发惕励,重用乐毅变法,并获得攻齐的巨大成功,国力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然不够强大。

此时的魏国为魏昭王十七年,韩国为韩釐王十七年,此前韩魏两国遭到秦国白起的猛烈攻击,特别是伊阙之战,韩魏联军大败,损兵折将,韩魏两国差不多被打垮,此时的韩魏已是孱弱不堪。

此时的楚国为楚顷襄王二十年,大约在二十年前,秦昭王邀请当时的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结果楚怀王遭到秦国劫持,楚国国力有一定的削弱,但实力尚存。

从以上各国的大体情形来看,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燕、齐、魏、韩已沦为弱国,不足以对秦国的扩张构成威胁,而此时的赵国则成为秦国的头号劲敌,楚国则处在中间的尴尬位置。

在以上的战国格局下,秦昭王向赵国发出了会盟修好的邀请。对于这一突兀举动,赵国君臣心存疑虑,因为楚怀王的前车之鉴,担心秦昭王又故伎重演,使赵王做了楚怀王第二。虽说目下赵国之强大远非昔日楚国可比,然则秦国对山东六国之威压欺侮也是远远甚于从前。万一赵王有失,对赵国便是无可估量的一击,届时纵是兴兵攻秦,邦交尊严国事衰颓也是无可挽回了。

但上大夫蔺相如主张赴约,他认为:赵虽实力稍弱,然大体与秦国正当均势斡旋之时,军事兵争犹不退让,邦交安可畏敌如虎?至于邦交尊严,只要事先谋划得当,并无太大风险。赵惠文王本来也怕秦王有背后图谋,不欲应约,然则经蔺相如一番剖析,又觉得不能示弱于秦,思忖再三,最终决意赴约。

会盟开始之后,双方见面行礼,然后饮酒叙谈。秦王以强凌弱,胁迫赵王鼓瑟且令记入秦国国史。蔺相如愤然而起,请秦王击缶,秦王怒而不允,蔺相如正气凛然迫使秦王击缶,亦令记入赵国国史。秦王随员恼羞成怒,让赵国割让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寸土不让,则要秦国献都城咸阳做赵王寿礼。

这场会盟便在这样尴尬的气氛当中匆忙结束了,似乎没有取得什么建设性的成果,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从故事的表象来看,似乎只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进行了有理有节、争锋相对的斗争,维持了赵国的外交尊严,并最终和谈成功。但背后实际上隐藏了大国之间深层次的外交博弈。

先来谈谈秦国这一方,从上述的战国格局来看,赵国已成为秦国在中原的头号劲敌,所以秦国的很多行动自然也是围绕着削弱赵国来进行的。这次的渑池会盟自然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的用意,秦国的意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外交分化、孤立赵国。确切地说,是秦国在山东六国孤立赵国的谋划。也就是说,秦国通过这次会盟,将赵国变成与秦国同等的超强战国,使其余战国将赵国也看成与秦国同样雄心勃勃要统一天下的强敌,进而不敢靠拢赵国,而秦国便能全力与赵国对抗。

稳住赵国,全面攻楚。秦国认为目下的赵国比较强大,此时全面与赵国对抗时机尚不成熟,所以当前先解决掉另外一个次强敌楚国,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如果全力攻楚,势必会遭到赵国的干涉,到时候局势就不好控制。所以秦国使出了自己的惯用伎俩,先派白起佯攻赵国,一来以战迫和,二来麻痹楚国。再来看看赵国这一方,虽然是被迫应约,也不是完全没有诉求。赵国的诉求是什么呢?赵国需要时间,准确地说是需要继续深入变法的时间。赵国虽经赵武灵王变法,国力迅速增强,但还远远不够。而时间的核心,是没有秦国这般强敌所能引发的举国大战。虽然与秦国会盟,会有在山东战国中变成孤家寡人的风险,赵国依然得跨出这一步,尤其在秦国主动示好的情势下更不能拒绝;根本原因便在于:秦国之强,发动大战可使赵国有倾覆之危,山东五国疲弱,赵国即便一时孤立,也完全挺得过去。

这便是邦交,唯以利害为根本,两害相权,取其轻也。这样的会盟,盟约形势比盟约内容更重要,只要修好意愿昭示天下,盟约议定的具体条款反而无足轻重。

从之后的历史进程来看,秦国的战略意图可以说全部达成。首先是,会盟之后秦国全力攻楚,赵国没有干涉,秦国迅速攻取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占领了楚国西部大片领土,并且焚烧了楚国王室的陵园。其次,若干年后,秦赵全面对抗,秦国发动长平大战,赵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没有获得山东战国的救援,赵国精锐主力大军由此被全面摧毁,国力大衰。山东战国之所以没有救援赵国,很难说不是坐山观虎斗,一个秦国就已经让山东六国头疼不已,再来一个赵国,岂不是暗无天日。最好两强火拼同时衰落,对大家都好。

而赵国的意图显然是没有很好的达成,在秦赵停战时期,赵国虽然也攻取了齐、楚的一些土地,但是没有利用好这段和平时间,继续进行深入的二次变法,使赵国更加强大。

最后再说一点,秦赵的渑池会盟,赵国对当前的形势把握还不够,只注重形势利益而忽视了实际利益,如果在会盟过程中,蔺相如能够威胁秦昭王瓜分一部分伐楚利益给赵国,在秦国需求大于赵国需求的情况下,这部分要求很大可能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标签: 春秋战国蔺相如

更多文章

  • 三国赵达有何神通,为何被后世供奉为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达,三国

    三国之中人才英杰辈出,但下面这一位和普通的英雄才子不同,他仿佛能预知未来,他就是东吴名士赵达。东吴名士众多,如周瑜鲁肃等人,皆是三国风流人物,赵达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及,不过三国志中说他是孙权的实在亲戚,他的妹妹是孙权的小妾,虽说小妾的地位不高。但也应该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此人神奇之处在于推算。比如东

  • 滕胤:东吴历史上的大司马,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一带)人。滕胤仪表堂堂,后来娶公主为妻,从而成为孙权的女婿。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阳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孙权临终之际,滕胤和诸葛恪等人,一起成为托孤大臣。孙亮继位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

  • 滕胤为什么能得到孙权的重视?他的为官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滕胤,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滕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曾言:“滕胤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这其中所说的滕胤便是孙吴政权的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就一表人才,成年之后更是风度翩翩,凭借着满腹才华得到了孙权的看重,将女儿嫁给了他为妻。等到

  • 滕胤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生平简介?滕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他们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为都亭侯。滕胤为人白晳

  • 孙权女儿孙鲁育怎么死的?孙峻为何杀孙鲁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鲁育,孙峻,三国

    孙鲁育(3世纪-255年),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幼女,母步夫人。孙鲁育是大将朱据的妻子,朱据死后她又改嫁。孙鲁育的为人像步夫人,做事情规规矩矩,远没有姐姐狡诈阴毒。但别人越是夸奖孙鲁育的美德,孙鲁班就越是嫉恨。当年孙鲁班谋划废除太子孙和,孙鲁班也希望妹妹站在她这一边。孙鲁育不仅不同意,还劝姐姐不要

  • 揭孙权女儿孙鲁班竟与堂侄孙峻乱伦:为换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孙鲁班,孙峻,乱伦,

    废立储君毕竟是国家大事,孙权免不了要拿到朝堂上去与大臣们商议。——不用说,大臣们都极力劝谏反对。全力支持孙和的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反对孙和的,也不同意立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儿孙亮。孙鲁班发现,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在朝廷中找到帮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孙鲁班却碰上了一个障碍:全家虽然跟孙亮攀上了亲家,她的

  • 孙权大女儿和堂侄孙峻私通 利用情人杀死妹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孙峻,孙权女儿,三国

    导读:滕胤的父亲和伯父跟着孙权打天下,是东吴的老革命,但他们死得早。滕胤属于烈士后代,孙权封他为都亭侯。滕胤长得帅,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是标准的男神,同性看到他都注目凝望。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如尝以愿地升为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代替诸葛恪做了一把手后,最尴尬的是滕胤。滕胤幸好保住了性命滕胤的父

  • 吴国四朝元老丁奉有何传奇故事:丁奉定计斩孙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国四朝元老丁奉

    丁奉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他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皇帝,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丁奉从小便十分的聪慧,有着他人所无法比拟的军事天赋。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丁奉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成为朝中的肱股之臣。那么,丁奉雪中奋短兵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公元252年即太元二年,这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正是在这一

  • 丁奉定计斩孙綝怎么回事 孙綝人物关系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奉

    三国孙綝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他也是那个时期吴国的权臣,手中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他也是王室的成员之一,开始的时候在军队中担任偏将军的职位,他的兄长孙峻去世之后,将后事和权力都交到了他的手中,于是开始掌控朝中的重大权力。当时有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了反对,但是不久之后都被他陆续杀死,并且成功的成为当

  • 东吴后期的两次鸿门宴 孙休以孙綝之道诛杀孙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吴,孙休,孙綝

    孙休是孙权的第6个儿子,也就是孙亮的哥哥。当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王。258年,孙綝派两个大臣去请孙休登基时,24岁的他都傻了,馅饼还是陷阱?去还是不去?头脑中两个小人不停地打架辩驳。几天以后,才磨磨蹭蹭地动身,诱惑实在太大了,就拿身家性命赌一次吧。孙綝被怀疑心里不爽到了建业的近郊,看到上千人黑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