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孟达不仅背叛刘备还敢写信戏弄刘备

三国演义中孟达不仅背叛刘备还敢写信戏弄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3/12/8 8:04:27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夫子的意思是,如果你这个人不对长远进行思考,必然就会有眼下的问题爆发。三国里面,就有一个人几次三番去印证这个道理,不断地因为目光短浅而深受其害。这个人就是孟达

孟达本身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备入蜀的时候,他和法正张松都是属于“通敌”一派的,变着花样引诱刘璋一步一步走进刘备入川的陷阱里面。当然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法正,孟达充其量就算是个添头。其实也是,法正在整部《三国演义》里面也属于最一流的文臣,况且刘备入川这一段,几乎都是法正的个人秀,所以在这场“第一次背主投敌的作战”中,孟达没有显露出来什么。

在之后孟达在刘备手下带过几次兵,和霍峻合作打过几次小战役,这个时候的地位,也都是属于那种炮灰级别的将领,轮不到他进行参谋,也就权且不提。

真的他第一次主持谋划事情,就是一个大跟头。第七十六回关公败走麦城,关公派廖化单枪匹马突出重围来到上庸求救。这时候上庸主事的是刘封和孟达,刘封本身是想出兵的,来咨询孟达的意见。孟达第一句,先是唱衰:东吴强、曹操强、自己弱,一定会败!紧接着刘封说关羽是自己叔父。孟达又说:你把他当叔父,他可不认你为侄子。两句话把刘封说的心里拔凉拔凉的,也就不出兵了。

看似说的很有道理,这眼前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可问题,孟达就丝毫没有考虑后事。不救关羽刘备岂会轻饶?纵然刘封因为义子的关系能逃脱,你孟达凭什么能逃脱不被杀?再者言不救关羽,你还能投敌?刘封可是刘备的义子呀,曹魏和东吴谁能收一个对方的“皇子”当大臣?孟达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栽了个大跟头。

廖化求救不成就奔成都去了,然后成都就知道孟达和刘封的事了,刘备要杀,诸葛亮告诉刘备要稳妥所以先按兵不动。

紧接着在第七十九回,虽然刘备暂时没杀他,但是孟达也不完全是个傻子,知道自己现在难办,就找人商量。这一段挺有意思。孟达先说:刘备入蜀是自己和法正的功劳,法正死了,所以刘备忘了自己的功劳。全全把问题都怪罪给了刘备不记着自己的功劳了,也不想想自己的功劳能不能和过错相抵。找的两个猪队友回话也有意思:要想刘备不害你,咱们就投魏吧,魏国刘备是管不到的,正好我们也想投魏呢!然后孟达就同意了!这个办法也是二到了极致,你投魏,就不知道魏国也不待见你嘛?就不知道魏国会用你当枪打蜀国吗?是的,这些孟达全都没想到,就想到了眼前死不了,所以投魏了。

“第二次背主投敌的作战”就这样圆满完成,孟达也估计是个完美主义者,临走前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言之凿凿举了一大堆历代先人的例子,粉饰的自己似乎很有道理,错误都在刘备身上。所以刘备看完这封信就说了一句:““匹夫叛吾,安敢以文辞相戏耶!”孟达这封信实话说,从文学性上来讲算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可问题他写这封信有什么意义?他自己没有想过吗?这封信只会加重愤怒啊!

果不其然,他投降魏,魏国让他来劝刘封投降,刘备就让刘封去打孟达。刘备正在失去关羽的气头上,这孟达一而再再而三也真是“聪明”极了。

俗话说有一有二没有三,可是孟达还真就有“第三次背主投敌的作战”,这次就更能把他的智无远见表现出来了。在第九十四回,章节名称就是“司马懿克日擒孟达”。这个孟达在曹魏那里也是属于不得志的,只是曹丕喜欢他而已,曹丕一死,曹睿当道孟达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司马懿当权,孟达也看出来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一想刘备也死了,蜀国应该没有“敌人”了,又要降蜀。

对这种情况诸葛亮是十分喜闻乐见的。毕竟诸葛亮的终身理想是北伐曹操,你孟达之前的过错他是不会过分计较的。虽然如此,但是诸葛亮知道孟达这二货容易出问题,专门告诉他不能提前告诉别人,他难以斗过司马懿。

可是千说万说一样没用,孟达看了诸葛亮的信,就说一句:“诸葛亮真是心多呀!”而且还给诸葛亮回了一封依然有文学性的信,大体说:“你说的不必担心,你就听我的捷报吧!”然后诸葛亮就不管他了,不在谋划他什么,已经把他当死人了。事实就是这样,孟达哪能斗过司马懿?分分钟就败得体无完肤。大家看这一次似乎和他智无远见没有什么关系,可问题依旧出在这里。

孟达想投降蜀国,可是他知道自己不太“方便”,需要戴罪立功!所以他很心急,他心急需要一场战斗来抚平之前的过错。而恰巧,司马懿刚刚当权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手段,孟达就觉得司马懿不会那么难对付!在这诸葛亮都说难了,自己要真打过司马懿了,那岂不是更风风光光的?很可惜,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丝毫没有注意到诸葛亮通过他的谋划!他就不明白,就算他打过了司马懿,可是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就算投了蜀国,能有什么好果子?更何况他根本不可能打过司马懿。再退一步,甚至他都低估了诸葛亮,诸葛亮让自己注意,自己都不注意。这孟达一下小瞧了两个丞相,岂有不死的道理?

细看孟达这一番“作为”,顾着眼前不死、顾着眼前的利益,没有长久的考虑,这样的人生智慧是下品的。就算是有再多的急智,遇到难题迎刃而解,可你大局都考虑不清楚,又岂会获得很好的结局?更何况你又不可能次次都有机智的办法。这都不算聪明反被聪明误,只能说是一个愚者一直认为自己是聪明。

这样的人生智慧不可取,这样的处事之法不可学。真正的智者,并不在意眼下一时的得失,而在于命运的胜败。

标签: 三国孟达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猛将孟达:诸葛亮 司马懿都非常欣赏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孟达,诸葛亮,司马懿

    在刘备死后,可以说诸葛亮就接管了蜀国的大小事宜,不但为蜀国份内的事操碎了心,就连魏国的事诸葛亮也是操着一万个心呢。魏国的孟达,当曹丕在位的时候,孟达就受到他的宠信,并且孟达还和桓阶,以及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的关系也非常的基情。但是,当这三个人都去世了以后,这个孟达心里那个愁啊,没了靠山,他该怎么继续在

  • 跑龙套人物潘凤:三国中的“无双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潘凤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在书本上很少有人去关注的历史人物,她就是三国中的“无双上将”——潘凤。潘凤这个人物其实是《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类似的虚构人物在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给关二爷扛了一辈子刀的周仓,被赵云抢去青釭剑的夏侯恩,“吓汝一跳”的邢道荣等等。他们存在的价值往往是用来烘托别人的,戏份也是有多有少,

  • 盘点三国中那些被秒杀的武将:潘凤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将

    三国中豪气干云的武将有很多,自然有强的就有弱的。这其中单挑一直是,最能评论武力的一大依据,而在单挑中被秒杀那就丑到家了。下面,小编就来数数三国中都有那些武将在单挑时是被秒杀的。网络配图1、潘凤《三国演义》描述。冀州刺史韩馥麾下上将。汜水关之戰中,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

  • 孙权的妃子步练师简介 步练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步练师,三国

    步练师是谁?步练师简介步练师(?-238年),又称步夫人,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与吴国丞相步骘同族,吴大帝孙权的妃子。步练师在孙权众夫人中最受孙权宠爱,生有二女:孙鲁班、孙鲁育。赤乌元年(238年),步练师去世,追封为皇后,葬于蒋陵。获孙权宠爱东汉末年的时候,步练师的母亲带着她准备迁徙到庐江

  • 步练师是谁?孙权最宠爱的步夫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步夫人,步练师,三国

    步练师(?-238年),又称步夫人,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与吴国丞相步骘同族,吴大帝孙权的妃子。步练师在孙权众夫人中最受孙权宠爱,生有二女:孙鲁班、孙鲁育。赤乌元年(238年),步练师去世,追封为皇后,葬于蒋陵。孙权宠爱东汉末年,步练师的母亲带着她准备迁徙到庐江,当时庐江被孙策所攻陷,于是母

  • 虎父无犬子,一代名将乐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魏扬州刺史。父进,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进薨,子綝嗣。綝果毅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甘露二年(257),司马昭疑诸葛诞,征为司空。诞言不遣使者,健步赍书,使以兵付乐綝,此必綝所为。乃将左右数百人至扬州,扬州人欲闭门,诞叱曰:“卿非我故吏邪!”乐綝闻之,闭州门。径入,綝逃上楼,就斩之。前至东门

  • 在三国赤壁之战前夕的群英会中蒋干为何会中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群英会,蒋干,中计,赤壁之战

    导读:赤壁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不料三江口一役就吃了败仗,曹操令“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察曹军水寨之后,“大惊”说“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于是决定设计除此二人。同窗蒋干意外来访,周瑜机敏地抓住了机会,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

  • 三国史上蒋干盗书的真相:游说周瑜时并未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蒋干盗书,真相,周瑜,三国

    导读: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广为人们知晓。据裴松之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大致内容如下: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派遣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蒋干穿着布衣葛巾,以个人身份见周瑜,周瑜热

  • 揭秘:《群英会》蒋干游说周瑜不为人知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瑜,蒋干,三国

    导读: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后又上了教科书,终于成了广为人们知晓的一个历史“铁证”。然而,正直的事实如何呢?据裴松之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大致内容如下: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

  • 麋竺:刘备错失的人才,曾威震曹魏北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麋竺,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麋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作为东汉末年最终打下一片基业的枭雄,在开创其事业的路途上堪称是最惨的,前半生就是在颠沛流离,后期也是命好,在荆州一下子就起势了,但是他的前期就是一个字跑,经常扔下妻子儿女,还有部属,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原本是刘备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