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麋竺:刘备错失的人才,曾威震曹魏北疆

麋竺:刘备错失的人才,曾威震曹魏北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71 更新时间:2024/1/1 10:12:2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麋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作为东汉末年最终打下一片基业的枭雄,在开创其事业的路途上堪称是最惨的,前半生就是在颠沛流离,后期也是命好,在荆州一下子就起势了,但是他的前期就是一个字跑,经常扔下妻子儿女,还有部属,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原本是刘备的能人,最终在别人那里发光发热,其中之一就是田豫,田豫常年驻守曹魏的北疆,是难得的谋士型将领,可惜刘备没能得到他的支持。

这是刘备崛起路上必然的结果,因为刘备早期他没有自己的一片根基,结果就是,能够坚持追随刘备的,大多不是士族的子弟,多是没有背景的投资派,在乱世中,他们把自己的未来和刘备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直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比如糜竺。

《三国志.麋竺传》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麋竺就是徐州富商,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也就是当上徐州牧没多久被吕布窃夺,是糜竺让刘备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糜竺的投资也是很成功的,在刘备入主益州后,他的地位是高于诸葛亮的。

可是毕竟像糜竺这样的投资者不多,或者说愿意投资在刘备身上的投资者不多,大部分士族子弟和有才能的人,都没有选择和刘备颠沛流离。

《三国志.袁涣传》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三国志.陈群传》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

袁涣陈群还有徐州的陈登,名义上都当过刘备的下属,袁涣陈群还是刘备提拔上来的,最终两人都是在曹操击败吕布后追随了曹操,而不是追随刘备,田豫则是在刘备在客居在徐州,被陶谦拉拢的时候就离开刘备了。

《三国志.田豫传》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离开刘备的时间节点是,陶谦将刘备留了下来,作为抵御曹操的帮手,刘备本来是寄居在公孙瓒处的,是陶谦面对曹操的攻势抵不住,向公孙瓒求援时,刘备被派到徐州,陶谦则很是热情,直接上表让刘备豫州刺史,田豫离开刘备则是在其还未接管徐州之前。

单纯从刘备角度来看的话,当时是刘备事业的上升期,而且刘备已经开始用新人,准备搭建自己的班底了,田豫年少就跟随刘备了,算是刘备集团的老人了,这个时候是提升自己在刘备集团中地位的最佳时候,虽然田豫离开是以母亲年老,需要自己回去侍奉为由,但是显然田豫是对刘备失望了,或者自己放弃刘备了,刘备也懂,“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道不同不相为谋,刘备即便强留田豫也是没用的。

田豫的母亲年老只是一个借口,毕竟刘备是在中平三年投靠公孙瓒的,田豫也应该是在那个时候追随刘备的,刘备成为豫州刺史是兴平元年,前后已经是7、8年的光景了,为何田豫这7、8年没有考虑到自己母亲年迈呢?

说白了就是田豫之前或许将刘备当作过自己的主公,不过在到徐州之后,田豫放弃了,刘备早期崛起为何这么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根基,你自己不打下一片稳固的基业,是不会得到士族支持的,在那个人才流动巨大的时代,有能力的人都是用脚去选择霸主的,刘备是一个很不好的选择,这就注定了刘备得不到众人的真心支持。

同时田豫可能也是看不惯刘备的背叛行为了。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三国志.田豫传》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馀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陶谦用4000人把刘备从公孙瓒那里挖了过来,这对刘备来说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这让他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境地,终于可以自己割据一方了,但是对于田豫来说,刘备的行为的确是有些对不住公孙瓒,田豫这个人对公孙瓒还是有一定君臣之心的,所以说刘备留在陶谦那里并未北归,这多少是让田豫不能接受的,毕竟刘备在高唐县被盗贼击败后,就是投靠公孙瓒才逐渐恢复势力的,公孙瓒和刘备年轻的时候也是在一起求学,从情理上来看,刘备是应该回到公孙瓒那里的。

只是刘备也是有雄心的人,只是刘备的势力远远撑不起他的野心,而且田豫是幽州人,在刘备不能在北方称霸之前,也是很难得到田豫的全力支持。或者田豫看到了刘备集团未来的走向,在徐州这四战之地,刘备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徐州扎下根基,败亡是必然,所以及时脱身了。

田豫虽然重归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后期的表现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称霸一方的诸侯了,用现在的话就是开始飘了,“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所以田豫并未受到其重用,而在公孙瓒败亡后,田豫没有归顺于袁绍,而是将眼光放在了曹操身上,他立劝鲜于辅归顺于曹操,由此,田豫逐渐进入曹操集团,并成为后来威名远扬于曹魏北疆的悍将。

在曹丕篡汉后,曹魏北疆的北方鲜卑部族是想要结盟的。

《三国志.田豫传》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战马是当时战争中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之一,曹魏能够打下一统天下之基业,在军事上和蜀汉东吴最不同的就是,其能够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不仅仅依靠于强大的国力,还在于能够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优质马匹供应地,如果说,北方和西北部族都开始联合在一起,禁止向曹魏买卖马匹,那么曹魏军队的战力在10年左右就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那样曹魏无论是在两线的战事中,还是维护北疆的稳定都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好在当时素利应该是贪财,自己和曹魏做起了马匹生意,这让原本联合在一起的各方鲜卑部族开始出现内斗,担任护乌丸校尉的田豫,找到了机会,即可北上,趁机以武力令鲜卑各部族臣服。

《三国志.田豫传》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

又乌丸王骨进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馀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慴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北方草原成为了田豫建立威名之地,这让田豫在将星云集的曹魏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率百骑入敌营,斩杀骨进,人家好歹是乌丸王啊,在人家的底盘将其斩杀,乌丸族人没人敢动,当然田豫也是有背后曹魏强大的国力做支撑,但是没有胆魄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普通人深陷敌营,有胆量去斩杀敌酋吗?

田豫此举是让我在他身上找到了些霍去病的影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

当初霍去病去接收浑邪王投降的时候,是在浑邪王部众眼皮子底下,斩杀了那些不愿投降的匈奴人,这也就是霍去病有胆量那么去做,毕竟万一霍去病此举引起浑邪王部大多数人的不满,霍去病所部容易卷入一场和浑邪王部的近距离搏杀战,汉军未必可以占到便宜,那这次受降行动必然会失败的。

田豫和霍去病面对各自的情况都是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快刀斩乱麻结束不稳定的局面,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此后田豫还在和东吴的军事对峙中发挥才能,一个是孙权想要从公孙渊引进战马,田豫让孙权的计划泡汤了。

《三国志.虞翻传》翻虽在徙弃,心不忘国,常忧五谿宜讨,以辽东海绝,听人使来属,尚不足取,今去人财以求马,既非国利,又恐无获。

《江表传》后权遣将士至辽东,於海中遭风,多所没失,权悔之。

《三国志.田豫传》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著岸,无所蒙窜,尽虏其众。

田豫是比较熟悉当时的气候,猜到了东吴水师会到成山那里停留,提前在此伏兵,围歼了千里而来的吴军,孙权千里求战马的行为,虽然有些想当然了,但也是无奈之举,吴军水师足以自守,只不过向北扩张就没招了,吴国想要在军事上具备和曹魏争夺天下的能力,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骑兵部队,可偏偏南方有不产优质战马,孙权只能贸然从北方引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后来田豫还帮助满宠顶住了孙权率大军对合肥新城的进攻,田豫在曹魏最重要的贡献还是镇守北疆,除了几次个别的参与了对东吴的军事行动外,他都是驻守在曹魏北疆的,成为北方各部族比较忌惮的一个人,当时已经70岁左右的并州刺史田豫想要辞官,司马懿还一度拒绝,看重的就是田豫对曹魏北疆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田豫当初离开刘备,对刘备来说是失去了一个人才,但是对田豫来说是一件幸事,如果他一直追随刘备的话,有很大概率在刘备还没有崛起之时就死于战乱,而且即便他活下来了,刘备也难以给他足够的舞台去表现,田豫也难以有在曹魏集团中的表现,很有可能在刘备手下一直默默无闻下去了,只能说田豫离开刘备成全了未来的自己。

标签: 麋竺三国

更多文章

  • 徐庶与石韬再曹魏分别担任什么官职?是何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庶,三国

    对徐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荆州,当时刘表已经身亡,其儿子刘琮因畏惧曹操的兵锋而不敢应战,就此投降了曹操,刘备得知消息后,不得已而率领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刘备南撤的过程中,徐庶前来向刘备请辞,毕竟徐庶母亲所在的地方已经被曹操占据

  • 石韬:与徐庶一起投靠曹操,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韬,三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刘备驻扎新野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徐庶、刘备和孙乾。原文如下:(徐庶)持书来见玄德曰:“某本颍川徐庶,字元直;为因逃难,更名单福。前闻刘景升招贤纳士,特往见之;及与论事,方知是无用之人,故作书别之。夤夜至司马水镜庄上,诉说其事。水镜深责庶不识主,因说

  • 孙坚:三国历史上力斩华雄大破董卓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孙坚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地方和正史不和,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在正史中,关羽追随刘备,而刘备当时是公孙瓒的部下,而公孙瓒正在讨伐北方的乌桓,并没有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行动。那么历史上是哪位英雄杀掉了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呢?这个人就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孙文台。孙坚出道很早,早在十七岁时就独力智破海盗,名

  • 华雄到底被谁所杀:关羽还是孙坚亦或是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雄,关羽,孙坚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里面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写得太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看过三国的人也都听说过。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关羽在汜水关挥刀斩华雄于马下的事迹。华雄(?-190年),中国东汉

  • 华雄简介 汉末时期董卓麾下武将华雄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雄简介,董卓

    华雄简介:华雄(154-191),又作“叶雄”(因繁体叶字与华字难以分辨)。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华雄是董卓的一员猛将,骁勇善战。小说《三国演义》对有关华雄的故事进行了与史实差距较大的再创作。书中华雄被描述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的猛将,关西人。在第五回中,华雄自告奋勇在

  •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 竟死于文人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子龙,文鸯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

  • 文鸯论武艺能与赵云齐肩 最后竟然命丧文人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鸯,赵云,三国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

  • 谯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谯周,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将蜀汉说亡国的谯周,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该怎么评判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谯周这个人是个比较复杂的人,你说他是个奸臣,人家一不贪污,二不强权,你说他是个忠臣,人家一张利嘴将整个蜀汉帝国给说灭亡了。谯周最初是以蜀汉大儒的形象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的,他

  • 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谯周,刘备,诸葛亮

    有句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上有一位能识时务的俊杰却并从始至终都壮志难酬,他便是谯周。我们来探索下他为何没有收到君主的重用。首先我们要知道谯周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来,刘备已经去世,刘备死前放心不下自己打下的家业,将蜀汉

  • 谯周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