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轶事:作为王羲之的粉丝为何贬低王献之?

唐太宗轶事:作为王羲之的粉丝为何贬低王献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97 更新时间:2024/1/28 14:31:29

历史上往往以“二王”并称,又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羲之至会稽后,书法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但誓墓不仕后因笔札多为代笔人所书,乃有非议。

王羲之逝世后到南朝梁初,约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王献之书因其媚趣研润、逸气洒脱,学其书者盛极一时。其间名家师法小王者,如《书断》所载,即有桓玄、宋文帝刘义隆羊欣等。特别是羊欣,被称为“人于室者,唯独此公”,所以时人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另外还有薄绍之、谢灵运、孔琳、邱道护、齐高帝萧道成、萧思活、范晔等,也各具小王意趣。这是王献之声誉日隆的一个原因。羊欣书艺独步于王献之之后,传授门徒,使献之的影响更为扩大。

那么,唐太宗为何要贬低王献之?

有的学者认为,在初唐李世民要学书,必是从王献之人手,因为那时王献之的手迹比其父的容易得到。后来李世民才看到王羲之的墨迹。李世民也许不甘心居于王献之之下,便把其父抬了出来。

由于李世民推崇大王、贬低小王,当时人士慑于皇帝的旨意,遂把有王献之署名的遗迹抹去其名字,或改为羊欣、薄绍之等人姓名。但是唐人学小王者仍很多,特别是“唐人草书,无不学大令者”(吴德旋浯)。

欧阳询的真、行便既学大王,又学小王,而别成—体。近人沈曾植也说:“率更(指欧阳询)行草,实师大令而重变之。”虞世南和其他一些书家也学王献之,张怀瓘说:“虞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王绍宗,清鉴远识,才高书古,祖述子敬。孙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二王。”

唐人对王献之的草书很重视,尤其是狂草。张旭的草书就从王献之化出。唐蔡希综《法书论》云:张草“雄逸气象,是为天纵”,“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怀素也皈依小王,其《圣母帖》“轻逸圆转,儿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见赵岫《石墨精华》)。由此可见,尽管李世民贬低小王,但终唐一代,还是有很多人向王献之学习的。

五代后周杨凝式兼学“二王”,学习献之取得卓越成就。沈曾植说:“草势之变,性在展蹙,展布纵放,大令改体,逸气自豪,蹙缩皴节,以收济放。(张)旭、(怀)素奇矫皆从而出,而杨景度为其嫡系。”(《海口楼札丛》)

宋代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称:“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米芾服膺王献之,并且心仪手追这种“天真超逸”的意趣。米书与小王书血脉贯通。

另一书家蔡襄也说:“唐初,二王笔迹犹多,当时学者莫不依仿,今所存者无儿。然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号为名书,其结约字法皆出王家父子,学大令者多放纵,而羲之投笔处皆有神妙。”蔡襄追慕晋韵,其媚趣研润则与小王近似。

黄庭坚也称赞“大令草入神品”,黄书“运笔圆劲苍老,结体紧密纵横处,从颜柳诸公上接羲献”(笪重光语)。

即如苏轼,其书而目虽与“二王”不类,但也有相通之处。

姜夔对小王也多推崇,曾说:“世传大令书,除《洛神赋》是小楷,余多行草,《保母砖志》乃正行,备尽楷则,笔法劲正,与《兰亭》、《乐毅论》合,求二王法,莫信于此。”

元明清以来学小王书法而成就卓著者有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王铎等,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总之,王献之的书艺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有独立的价值。以“二王”并称也成为书史上的专名。“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独绝”,难怪人们称王羲之为“书圣”,称王献之为“小圣”了。

标签: 唐太宗王羲之王献之

更多文章

  • 王献之简介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献之,晋朝,东晋书法家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

  • 谢奕作剡令是什么?谢奕作剡令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谢安,谢奕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翻译;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

  • 东晋宰相谢安的兄弟,女诗人谢道韫之父谢奕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将军,谢奕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县令,后入朝为吏部郎,又出为晋陵太守。谢奕与桓温是布衣朋友,桓温任徐州刺史,这时谢奕任扬州晋陵郡

  • 谢玄的父亲是谁 谢玄的父亲谢奕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谢玄

    谢玄的父亲是谁 谢玄的父亲谢奕简介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

  • 司马绍的老婆是谁 司马绍的老婆庾文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绍,晋朝,皇帝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

  • 东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挂名临朝被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晋,晋朝

    明帝皇后庾文君挂名临朝被逼死东晋明帝的皇后庾文君是个才情俱佳的女子,母仪天下从不揽政。但是,情势把她推到了垂帘听政的位置上。虽然她从不听政,只是在后宫操守妇道,但却不能避祸,最终落得个被乱兵胁迫的局面,愤然自尽。庾文君是现河南人,父亲庾琛曾担任过建威将军,晋王室南逃过长江后,庾琛又担任了会稽太守,也

  • 王献之为何去世前念念不忘自己的前妻郗道茂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献之

    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风流才子王献之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嫡亲外甥女,因为比他略长一岁,也就是他的表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渐渐日久生情,私订终身。由

  • 王献之宁愿自废双腿也不愿娶的新安公主,到底有多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安公主,晋朝

    知道这段历史的应该知道,我要说的这位公主就是——新安公主。新安公主名字是司马道福,是中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她的母亲是贵人徐氏。至于王献之,鼎鼎有名的书法家,不认识不要紧,你肯定认识他爹——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羲之并称为“二王”,这两个人在书法界确实有王炸的效果。要细说新安公主和王献之的爱恨情仇啊

  • 晋陵公主年轻丧夫 ,被权臣逼迫离婚,为何还被削去封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晋陵公主,晋朝

    晋陵公主何许人也?她是东晋的公主,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女,名不详。晋陵公主刚到适婚年龄,父亲孝武帝就为她选婿。最终在王珣的推荐下,孝武帝将晋陵公主许配给了谢混。谢混可是东晋时期的才子,被时人评为“风华江左第一”,可以说是完美的夫君了。婚后,晋陵公主与谢混举案齐眉,琴瑟合鸣,居住在乌衣巷中,可谓生活圆满,

  • 水木湛清华——晋陵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晋陵公主,晋朝

    如果人生是一局棋,命运执黑子,个人执白子,在划定的棋盘对弈,是否能看出命眼,跳脱命运摆布的珍珑棋局?晋陵纤纤素手握着白子,年少时有个人曾执手教她通过围棋了悟对手心思,他将她看得通透,命运却将他们玩弄于鼓掌。白子落,胜负已定,再是聪慧过人亦难逃命运捉弄。命运棋盘的初始在太极殿,鎏金镂空花鸟虫香炉燃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