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范晔

范晔——才华横溢的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

范晔的资料

  姓名:范晔

  字号:字蔚宗

  朝代:南朝刘宋

  职业:政治家,历史学家

  出生地:顺阳(现河南省淅川南部人)

  出生日期:398年

  逝世日期:445年

  主要作品:《后汉书》

范晔的介绍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早年经历 范晔虽出名门,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据传范晔为母亲入厕时所生,因额头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范晔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义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为主簿,被范晔拒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部郎。

著史立说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料理丧事,聚会于东府。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府祭酒,范晔就和王深、王广于范广渊处饮酒,开北窗欣赏挽歌为乐。刘义康大怒,降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因被贬职,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为文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晔任满,调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封宁朔将军。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礼数范晔应立即赴丧,但范晔以患病为由,过了好久才动身,并携带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刘损上表检举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宋文帝欣赏范晔的才华,并未将他治罪。元嘉十七年(440年),服丧期满,范晔投靠兴王刘浚,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刘浚任扬州刺史后,不问政事,一应事务全部委托范晔。因此范晔仕途畅达,不久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请你为我弹琴。"范晔只得奉旨弹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停止弹奏,不肯多弹一曲。范晔虽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左卫将军)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范晔为人不藏心机,遂作《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范晔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钝"的"枣膏"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晔更为同僚所不容。

召祸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刘义康有恩于其父,便联络朝臣,密谋反叛,更立刘义康为帝。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对象。孔熙先首先结交范晔的外甥谢综,谢综为报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荐给了范晔。孔熙先认识范晔后,倾全力伺候范晔,并拉拢范晔赌博,故意输钱。范晔贪心钱财,又欣赏孔熙先的才干,于是二人关系越来越好。孔熙先见时机成熟,就尝试怂恿范晔参与谋反,被范晔拒绝。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刘义康也为宣城之贬向范晔频致歉意,范晔终于参加进来,决心反叛朝廷。叛乱始末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静南下论道,宣扬江州将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刘义康);为增加谋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孙景玄,到臧质军中任宁远参军,并联络许耀(法静的妹夫,时任台城队长,在宫中值班),以为内应。孔熙先又勾结大将军府史仲承祖,仲承祖便将谋反计划告诉了丹阳尹徐湛之。徐湛之告诉范晔,臧质非常赞成他们的行动,必定会邀请萧思话一同举事,不用担心兵力不够,只须坐等良辰到来。于是他们互相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等,凡是他们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将这些人处死。孔熙先见事情进展顺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要求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于是,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作书给徐湛之,勉励各部"同心协力,族灭奸党,争为创业元勋,再创宋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外出边镇就任,范晔等人便约定在这天举事,但由于没有约好,政变未能如期举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晔是政变的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的名单和相关书信证据,文帝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当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又诏朝臣会聚东阁,质问范晔为何谋反。范晔在仓猝之际非常恐惧,慌忙否认。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摆出书信证物,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表示"有负于国、罪行深重,愿被处死。"第二天,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于是,范晔称病请求更换狱所,得以和谢综等人成为隔壁。范晔告诉他们告密者是徐湛之,并作诗感叹:"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范晔入狱后,以为自己会被即刻处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见结果,范晔以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讥讽范晔怕死,范晔感喟地说:"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子范鲁连幸免于难。

史学成就 《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范晔在狱中,写了一篇《狱中与诸甥侄书》,自述其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

历史评价 《南史》:"夫令问令望,诗人所以作咏,有礼有法,前哲由斯播美。观夫范、荀二公,并以学业自着,而干时之誉,本期俱不为弘。虽才则有余而望乃不足。蔚宗艺用有过人之美,迹其行事,何利害之相倾。"刘昭: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刘知几: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章太炎: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邵晋涵: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王先谦:范蔚宗氏后汉书拔起众家之后,独至今存。至于比类精审,属词丽密,极才人之能事。王鸣盛: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美深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杜,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程千帆:魏晋以降,骈俪大兴。诸撰史者,多遵班轨。洎乎范氏,遂弥复究心于宫商清浊,赞论则综缉辞采,序述则错比文华,而文史凡于不别矣。

有关“范晔”的历史故事

  • 南北朝范晔简介-南北朝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简介: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小编今天讲一位南北朝历史人物:南北朝范晔,历史上评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南北朝历史范晔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范晔,字号:字蔚宗,所处时代:南朝·宋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

  • 毛主席为什么要让林彪去看《郭嘉传》跟《范晔传》?

    林彪是毛主席着重培养的一个将领,在林彪逐渐成长起来的阶段,毛主席曾经让他去读了两本书,这又有什么用意呢?1966年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毛主席特地让林彪去看两本书,一本是《三国志》里的《郭嘉传》,另一本是二十四史里《宋书》中的《范晔传》。毛主席为什么要让林彪去看这两人的传记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个人是谁

  • 范晔

    漂亮、聪明,说到河北体操队的世界冠军范晔,总离不开这样的字眼,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走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经过了刻苦的训练、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她的智慧肯定也是过人的,体操界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越是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队员,越是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范晔的同门大师姐莫慧兰

  • 《赠范晔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注释《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

  • 赠范晔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梅花,友情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译文及注释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注释《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

  • 范晔:史学界里落差最大之人,成就极高但人品极差

    [摘要]:范晔:史学界里落差最大之人,成就极高但人品极差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后汉书》的作者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范晔生于公元398年,字蔚宗,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出生于一个几代仕宦并皆有著书传世的大家族,如此看来这范晔是有文化基因的。但对范晔...古代人在斗争中失败后老婆被

  • 为什么谢灵运、裴松之、范晔三人会去编撰史书?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宋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此时南朝宋的当朝皇帝为刘义隆。刘义隆少年有为,才智过人,然而现在却是今非昔比了。由于他沉溺于宫中嫔妃之中,几乎将身体完全弄垮掉了,连朝政也主持不了。只有把彭城王义康召进京都,维护朝纲。同时应召人京的还有刘湛、殷景仁,二人分别升任

  • 《赠范晔诗》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江北无一切,聊赠一枝秋。”那是常常用去暗示忖量朋侪,抒发对于朋侪的祝愿的句子。实在那句诗去自北魏墨客陆凯《赠范晔诗》,是一尾五行尽句。《赠范晔诗》是北魏墨客陆凯的一尾五行尽句。前两句面明墨客取伴侣人相隔甚近,只能经由过程驿使的去往互相传送问候。后两句则经由过程奉送梅花去抒发对于朋侪的祝愿。做品本文

  • 范晔生平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逆阳(古河北北阳淅川)人,北晨宋史教家、文教家。范晔出生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退隐,任彭乡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果患上功刘义康,被贬为宣乡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奔初

  • 范晔:南北朝著名史学家,为人究竟如何?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晔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今属河南南阳)人,南北朝南朝宋官员,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生士族家庭,曾祖父是安北将军范汪,祖父是豫章太守范宁,父亲为侍中范泰。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晋朝大臣刘裕代晋称帝,建立了南朝宋政权,范

  • 《后汉书》作者范晔---写出传世之作却留下恶名于史

    范晔是南朝宋史学家,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最后范晔因参与谋反被杀。说起范晔,大家首先想到他是《后汉书》的作者。不错!他的《后汉书》备受史学界乃至文学界推崇,与《史记》、《汉书》、《

  • 范晔是谁范晔生平历史上范晔是怎么死的

    彭城王刘义康总揽朝政的时节,王太妃死了,百官纷纷前去吊唁。沉痛哀切的挽歌昼夜不歇,令人柔肠寸断、难以入睡。这时却有几个在朝内值夜的官员,打开窗户,一面酣饮,一面饶有兴味地欣赏挽歌的旋律,其中为主的就是尚书吏部郎范晔。范晔(398-445),字蔚宗,他为人素来跌宕放纵、不拘常礼。彭城王听说他们以悲为乐

  • 南朝史学家范晔生平 范晔结局 范晔子女 范晔著作

    范晔(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县),范家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范晔是南朝刘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士族家世 早年经历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兗二州刺史,进爵

  • 在史学方面范晔有哪些突出成就?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丞、

  • 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丞、

  •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范晔有哪些著作

    范晔的著作范晔是我国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因此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赋极高,很快就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420年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声名远播,只有二十二岁的范晔便被当时的彭城王刘义康所征召,担任了冠军将军和秘书丞的职位。此后虽然遭到过贬官,但很快

  • 范晔后汉书讲述什么内容

    范晔后汉书提起范晔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提起《后汉书》这本史学巨著,相信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而这本被后世之人和《史记》、《汉书》、《三国志》一起被称为“前四史”的史学巨著就是出自范晔之手。范晔编写的《后汉书》先来了解一下范晔。他生于公元398年,字蔚宗,顺阳即现在的河南

  • 范晔的著作有哪些 范晔四知是怎么回事

    范晔的著作范晔是我国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因此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赋极高,很快就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420年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声名远播,只有二十二岁的范晔便被当时的彭城王刘义康所征召,担任了冠军将军和秘书丞的职位。此后虽然遭到过贬官,但很快

  • 南宋范晔生平简介 范晔是怎么死的

    范晔满腹才华,是南宋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才华横溢、孤高疏狂,在史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南宋范晔生平简介范晔出生于名门世家,上至曾祖父下旨其父,都历任官至,在文学上也都颇有成就,所以范晔有着很好的成长环境,他自幼便博览全书,能诗善文,通音晓律,这为他以后在文学上的创作提供了基础条件。432年,范晔在

  • 袁宏“汉德未衰“殊异性,范晔《后汉书》“已隔两朝“后的回顾与审视

    薛莹史籍是于孙吴时期撰写,考量效力的政权系非刘氏之异姓,或许其史论还有一层交待汉末异姓崛起合理性的解读空间。行文如是激切,是否有隐涉孙吴君王孙晧的悖政,以及对孙吴即将灭亡的痛惜?就相当值得玩味了。一、政治包袱较小的范晔如何回顾汉末史因而还是需要检视"已隔两朝,可以据笔直书",政治包袱较小的范晔如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