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31 更新时间:2024/1/19 21:56:59

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张角(?-184年),钜鹿(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苦难越深重的时代,就是越发盼望救世主降临的时代。

东汉末年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汉灵帝昏聩无能,宦官十常侍专权,政治腐朽透顶,贪官污吏横行,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如果说王朝好比建筑,那么东汉这座曾伟岸一时的建筑,已经在腐朽中到了崩塌的边缘。这样的时代,人们自然渴望“救世主”,即能够改变这一切,缔造太平盛世的人物。黄巾起义的领导人,踢开三国大门的“英雄”张角,就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

张角的奋斗过程,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本身是一个书生。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值得庆幸的是,张角因为学问不精被老师赶了出去。这下好了,这辈子与“文化人”这个标签划清了界限。但这个肄业青年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选择了一条更匪夷所思的道路:独立创造一个自己的学说—太平道,并不遗余力地四处传播。这样的行为,在许多读书人眼里,基本算是笑话。

但张角却坚持去做了,他带上俩弟弟来到了“重灾区”冀州一带,开始像欧洲的传教士一样进行传教活动,并在那里大肆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四处散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口号一度传到了十常侍的耳朵里,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当时汉灵帝正在修花园,听了之后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在做一件不切实际的事,说白了,张角就是一个疯子、神经病,根本不必担忧。

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张角“不切实际”的传教中,却还深藏着一个理想:推翻东汉王朝。而他为这个理想做的所有事情,看似不切实际,却切合了一个实际:东汉当时糟糕的社会现实。

张角宣传的“太平道”内容,主要是南华老仙的《太平要术》中,关于反对官吏和政府敛财贪污、要求人人平等、互帮互助互爱的观点,尤其是他号召老百姓,要把大财主家的钱抢过来变成穷人的。当时的东汉,因为贫富悬殊、民不聊生,这些观点,自然迎合了老百姓的要求。而且此时东汉刚刚经历了“党锢之祸”,大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获罪,取代他们出任各级官吏的,却多是“十常侍”宦官的亲信,全是贪污腐败之徒,以至于社会矛盾极大。外加此时东汉瘟疫肆虐,而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弟弟张梁张宝称“大医”。他们表面上四处行医发善心,但在暗地里却广泛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如此一来,张角自然就受到了穷人的大力支持,在张角传教的十余年中,太平道的势力范围包括青、徐、荆、兖、扬、幽、冀、豫八大州,信徒40余万人,其中以穷人为主。张角将教徒们划分为36方,大方有上万人,小方也得有六七千人。他一开始“不切实际”的“太平道”,这时却已成为东汉民间一大势力。

如此红火的局面,也令张角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曙光:汉王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应该取代汉王朝。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他正式付诸行动了,定下了起义的具体日期,并约定全国同时举事。但在起义十天前,即是年二月二十五,作为太平道成员的济南人唐周做了叛徒,上书官府告发。东汉政府赶紧派人捕杀张角及其信徒,起义不得不提前开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士兵皆头裹黄巾,猛烈进攻东汉各地驻军,攻城略地。东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就此爆发了。

之后,起义军可谓顺风顺水,各地群众纷纷响应。贪官污吏一听说起义军来了,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不到十天的时间,起义就席卷了中国北方大部,东汉官军连战连败,黄巾军的活动范围一度波及七州28郡。开创大好形势的张角,也一度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能够缔造太平盛世的救世主。

然而无情的事实是,他想成为“救世主”,但“救世主”没有成全他。

张角之所以能发展到这个规模,是因为他的学说,迎合了底层百姓的要求。因此有了规模巨大的信徒,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也折腾出了震撼整个东汉帝国的大动静。然而要想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些还远远不够。

原因在于张角实现愿望的方法,是极其简单粗暴的。他的起义军所到之处,除了焚烧官府,就是四处抢掠,更劫掠老百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底层的平民百姓不但没有在起义中实现愿望,相反,遭受了更深的苦难。原本被看做“救世主”的张角,也因此日益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最终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张角的失败,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2000年来中国农民起义固有的悲剧。起义,说白了就是怎样在拆掉一座旧建筑后,重新建起一座新建筑。也就是在结束旧制度基础上,建立起顺应历史要求的新制度。西汉的开国者刘邦,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他们是懂得怎样去创建新制度的聪明人,也因此成功超越了这个局限;而如张角等,无论闹出多大的动静,也只能替他人做嫁衣裳。个中的学问,如果套用一句民间俗话,或许可以这样说:拆房子容易,盖房子难。

标签: 黄巾起义东汉张角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孙权长女孙鲁班简介 全公主孙鲁班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鲁班,孙权,东吴,三国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东吴大帝孙权长女,生母步夫人,全怿、全吴生母,全绪、全寄继母。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因此孙鲁班又称全公主。谮害太子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步练师去世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孙权准备立孙和的生母王夫人为皇后,但孙鲁班一向憎恨王夫人,又迁

  • 孙权的两个女儿,孙鲁班和孙鲁育,她们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鲁班,孙鲁育

    孙鲁班和孙鲁育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孙权大家也都知道其实还是被蜀汉坑得很惨的啊,虽然是说和蜀汉结盟,但是每次打仗什么的却只有东吴在出主要的兵力了,所以损失什么的也比较的惨重了,所以孙权也是蛮悲剧的,其实孙权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孙鲁班还有一个叫孙鲁育,那么这

  • 三国时吴国公主孙鲁育简介 孙权幼女孙鲁育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公主,孙鲁育,吴国

    孙鲁育,(?-255),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幼女,母步夫人。全公主孙鲁班之妹,东吴大将朱据之妻,后改嫁刘纂。因为初嫁朱据,而被称为“朱主”,即嫁给朱家的公主。遭诬遇害孙鲁育为吴大帝孙权和步夫人的幼女,于229年嫁朱据为妻,故又称朱公主。朱据死后又嫁给刘纂。刘纂曾经娶孙权中女孙氏,因为孙氏早逝,所以

  • 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为了离婚竟然诬陷丈夫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河公主,曹操,夏侯楙,三国

    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是曹魏时代名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夏侯惇是曹操手下权势最大的重臣,连曹丕都畏惧三分。可以说能够嫁给夏侯楙,是许多女人向往的事情。可是,清河公主和夏侯楙结婚没几年,就对自己的丈夫恨之入骨,甚至不惜诬陷丈夫谋反来摆脱这一段难耐的婚姻。为什么呢?只因为夏侯楙有一个毛病:好色。本来,你

  • 离乱皇族不如狗:清河公主被卖身为奴的离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元帝,清河公主,八王之乱

    在历史上,当国破家亡之际,那些坚持活下去的公主,其不幸的遭遇则种种各异,离奇的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也超出史家记录的范围,我们所能了解的并不多。痛苦就像千百年前的流星,早在我们注目之前悄然滑落,永远沉寂。但历史确也记载下来一件公主卖身为奴的事例,那便是西晋惠帝的次女清河公主卖身为奴的一段噩梦般的经历。公

  • 魏武帝女清河公主:曹操女儿为何设计谋杀亲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公主

    曹操是个大奸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诸多事迹,恐怕也无需累述。至于他家的闺女清河公主,我们倒是可以谈一谈。其实,这位“白富美”身世是颇为凄惨。她的生母刘氏,原为曹操的姬妾。可当时的曹操,正在为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苦苦挣扎,居无定所的日子自然常有,而刘氏本是羸弱之人,竟经不起舟车颠簸,终于撒手西去。这位

  • 三国东吴大司马吕岱怎么死的?吕岱的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岱,东吴,三国名将

    三国东吴大司马吕岱怎么死的?吕岱的墓在哪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东晋义熙七年置海陵郡,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故一说吕岱原籍如皋)人。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到孙权的幕府任职,担任吴丞。孙权亲自察看各县仓库以及监狱犯人,担任长丞的官员都被接见,吕岱

  • 不识时务的典型李严:以纵横见长的他却想主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纵横,张仪,李严,

    李严,幽州人,原名让坤,在刘守光手下做刺史,后来做了庄宗的客省使(中央负责外交接待的官员)。李严为人聪明机敏,多才多艺,弓马娴熟,知书识礼,能言善辩。同光三年(925年),李严出使前蜀,向皇帝王衍述说后唐的丰功伟绩,音辞清亮,蜀人为之震动。枢密使宋光嗣置酒宴请李严,问起中原的情况。李严答道:“前年当

  • 李严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托孤之臣李严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严,三国,蜀国重臣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忠简介 蜀汉马忠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忠,三国,蜀汉

    马忠(?-公元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最初与刘备交谈,被他称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以马忠为门下督。南中叛乱,马忠任牂牁郡太守,别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后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