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公将军张角:输了却和陈胜一样终结了东汉王朝

天公将军张角:输了却和陈胜一样终结了东汉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4/1/29 14:33:52

张角,演义小说里神仙一般的人物,有人说他会法术,会撒豆成兵,当然,演义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夸张写法,其实张角只是一个落第的秀才,而他获得的天书,是于吉给他的太平经,一本包罗万象的道教经典,利用书里所讲的医术和五行五一学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并于公元184年仓促起义,最后死在了起义的路上。

张角是哪里人

张角,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仨兄弟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他是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巨鹿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河南的南阳在历史上也常出现,南阳有名的地方在于出了很多英雄人物,还记得南阳五圣吗(可以关注历史名人的查看张衡,了解),而巨鹿这个地方有名是因为发生了很多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鸟生鱼汤的唐禅位给虞舜,发生在巨鹿;开创了整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与王莽的最终决战,是在巨鹿;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发生在巨鹿;甚至到了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发生在巨鹿,巨鹿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战场。什么,还有巨鹿之战?其实项羽的成名战役巨鹿之战,发生在巨鹿旁边的平乡县,巨鹿名字好听也好记,更比较有名,项羽的巅峰之战也就成了巨鹿之战。

张角为什么要起义

用现在的话来说,每个打工的都应该有做老板的想法,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张角一开始,没有那么多伟大的想法,他只想吃饱饭。东汉末年,做领导的,比如皇帝,每天想的是怎么玩,宫里哪个妹纸漂亮,其他宦官和太后外戚集团,就是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权力,而权力再大的目的,就是可以多捞钱。

特别是汉灵帝时期的宦官,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捞钱,想要求办事,给钱;想要做官,给大~钱(注意,这里要拉长音~);什么也不想,就希望安稳过日子,也要给钱,谁让你家里有钱呢。全国上下,无论是怎么捞钱,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平时紧巴巴的还能过日子,但是遇到个自然灾害,比如干旱、大水、蝗灾,就彻底将老百姓推向了绝路。

张角的父亲叫张俊,母亲叫贾氏,古代女人是没有名字的,除非你是大人物,或者读过书,有作品流传下来,显然张角的父母作为农民,大字也不认识一个,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的儿子张角很聪明,喜欢读书,小时候,私塾的老先生都夸张角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10多岁的张角开始了游学,当然更重要的是,张角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务员,大小也在朝廷里当个官,可以好好侍奉年迈的父亲和母亲。其实,整个东西汉时代,都没有所谓的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当官完全依靠从中央到地方的推荐。

怎么判断这个人适不适合做官,有没有学问呢,当然是聆听群众的呼声,这就需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从西汉开始,从太后到天子,都信仰老子学说,以孝治天下,所以公孙弘70多岁的人了,还是有很多人向汉武帝推荐。

但是到了汉灵帝时期,正确来讲,是从汉桓帝刘志开始,做官是要用钱买的,所以张角在外奔波了好几年,一无所获,心灰意冷的张角想到了回家,做官是没希望了,那就回家做个私塾老师吧,至少可以留在父母身边。

可是张角这样的愿望也落空了,等他回到家,发现,父母都已经饿死了,只留下了两个瘦骨嶙峋的弟弟。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胖子,而每个传奇,都需要一段神话。落魄的张角带着两个弟弟,准备翻山越岭,目的就是要饭,就是希望能够活下去,而这个时候,遇到了改变张角一生的人,这个人叫于吉,三国演义里最神秘的人,活神仙。

于吉给了张角一本书,叫《太平经》。太平经属于道教的一本经典,类似于黄帝内经,太平经包罗万象,什么都有,讲究的也是五行和一,包括治病救人、济世救国之道,甚至还有长生不老、通神占扑之术。

按照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说法,《黄帝内经》和《太平经》在当时能够这么出名,首先是因为这俩本书确实有料,什么都有,黄帝内经侧重的是医学,太平经侧重的是道家经典,但是论名气程度,黄帝内经甩了太平经几条街,为什么呢,因为太平经在东汉末年就被认为是一本禁书。这本书是教人怎么造反的,当然被官府禁止流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帝内经成书之后,流传依靠的是黄帝的名气,而太平经成书之后,能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传说这本经书是神仙写的,里面有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秘籍。

当然这本书对于张角来说,首先解决的是他吃饭的问题,从这本书上,张角学会了治病,道家仙术,治病救人,和一般的凡夫俗子差别肯定有的啦,因为在普通看病抓药的基础上,张角还需要俩样法宝:符水和咒语,哄嘛哩嘛哩哄,药加上符水,嘴里再喊着咒语,治病救人,一步搞定。

中国医学真是博大精深,张角这么搞,还真的被他医治好了很多人,这太神奇了,神仙啊,于是张角自号大贤良师,而他的两个弟弟就是大医。老百姓都饿的活不下去了,听说有这么一个活神仙,不仅可以保证死了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希望长生不老,至少吃饱饭是绝对没问题的。

中国的起义都是从最底层发起的,老百姓吃不饱饭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是当把这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就需要用宗教信仰约束他们,于是张角建立了太平道。

周星驰的《鹿鼎记》里陈近南对韦小宝解释,天地会为什么要反清复明:现在聪明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如果我们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除了催眠之外,最受老百姓喜欢的就是他们的口号:众人生而平等,没有所谓的高低富贵贫贱之分。这句话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而言,太中听了:外面的世界,朝廷里面,到处都是大老爷,自家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粮食,都上交给他们了,害的大家流离失所,而在大贤良师(张角)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饭大家一起吃,就算犯了错误,只要在大师面前,真心悔过,也就没事了。

大贤良师是一个有大法力的神仙,快死的人,在他手里也能把你救活,这太神奇了。类似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村传一个村,再加上张角四处看病救人,宣传太平道的教义,从168年到184年,整整16年的时间,太平道发展成了拥有几十万教众的大帮会。

黄巾军失败的原因

评书里常有句话,叫: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就是说,人如果超过十万,你一眼望出去,基本上啥也看不到,全是人,这么多人咋管理呢,张角,张大仙人就是有办法:他把所有人分成36个方,一个方多的有近一万人,少的也有6-7千人,每个方一个老大,叫渠帅。

因为这些人都分布在全国各地,太平道主要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贫农,还有一些做小生意的,甚至还有仕途不顺利的公务员,所以每个方的渠帅都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农民担任。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张角就开始借助神的旨意,发布了一条非常有水平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啥意思,苍天代表的是朝廷,皇帝不是一直在说,自己是天上的儿子么,黄天自然是代表太平道了,所以后来太平道的教众头上必须裹块黄巾,张角的起义也被称为黄巾军起义。

而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意思,就是将起义的日子定在甲子,具体是什么时候呢?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

张角的黄巾军起义,是东汉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那个啥,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里的那几个老大,本身就是土豪,和农民起义搭不上边。当然关于黄巾军起义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细看张角的起义,可以发现,从开始到结束,就这么几个人,规模没有经历从小到大这么一个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起义很仓促;

古代没有电话,这么多人也不可能集中在一起,潜伏在全国各地,要统一,就必须依靠人骑着马,四处各地的和渠帅们讲好,约定时间。

还记得张角为起义准备的口号么,岁在甲子,时间已经约定好了:公元184年3月5日。

就这么通知商量了一圈,加上每个地方需要招兵买马、准备粮草,用去了大半年,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张角的太平道还使用了最牛逼的广告宣传法,刷墙。从农村的猪圈,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太平道的宣传标语,然后就是关于总首领张角神乎其神的本领,就靠这几招,还打通了从巨鹿到京城洛阳的通道,因为皇宫里面,也有了张角的内应,谁啊,一个太监(东汉的宦官果然是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哪哪都有他们的身影)。

洛阳属于河南,离张角的根据地巨鹿还远的很,所以洛阳那块区域也有一个渠帅,叫马元义。但是马元义也没待在京城,那地方达官贵人太多,教众发展不起来,马元义的渠帅府设置在邺城。这是个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靠近河南的著名古城,一方面可以就近接收到来自张角的指示,一方面可以联络洛阳的那几个太监内应,本来的想法是所有重要城市一同起义,政府的军队都开出去平乱的时候,再依靠内应,一举拿下京师。

每部谍战片都需要几个间谍,有些可能是双方特意派到对方的卧底,也有一些是自愿投诚的叛徒,太平道教众几十万,总是有那么几个意志不坚定的,这一起义,就意味着造反,造反可以要杀头的,哪怕口号喊的再响亮,脑袋没了,那就真的什么也没了。

在马元义的教众里,有一个信徒叫唐周,当他知道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要和真正的军队拼刺刀的时候,唐周失眠了,翻来覆去一整夜,最后唐周决定,投诚。第二天,唐周一溜烟跑到了官府衙门,之后就是击鼓,找大老爷,然后消息一层层上报,最后找到的是大将军何进

你在眼皮底下,搞些封建迷信,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要推翻我,就不能原谅了。何进对于这种事,反应那是相当的快,得到消息后,帝国的军队当天就出发了,不仅逮捕了马元义,还抓了好几千太平道教众,更发出全国通缉令,抓捕张角仨兄弟。

这下没搞头了,张大仙人临时决定,立即行动,起义啦!然后通过送信、飞鸽传书,各种办法,能通知到的,都通知下,一起行动,至于起义之后,该怎么干,张角当时的想法是先搞了再说,等站稳脚跟,再慢慢谈。没想到这一等,就出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都是平等惹的祸

估计因为路途太远,张角平时也没时间搞什么沙龙、聚会,这么多渠帅平时面也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都是各自独立行动。平时有张大仙人在上面压着,还好,但是起义开始不久,张角就死了,黄巾军彻底失去了领袖,这么多渠帅,谁也不服谁,就开始自己打自己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一片散沙,东汉军队对付这样的敌人,最轻松,只要派一支精兵,各个击破就行,反正这帮人自己打自己的,打仗的时候遇到兄弟部队被围困,谁爱帮谁帮,自己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当然,张角的黄巾军还是有一点贡献的,那就是他们起义目的就是为了打官吏、打土豪,所以只要你有钱有势,黄巾军就要揍你,杀光你的人,抢走银子和女人,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而且,汉灵帝时期的官府和地方军队,已经很腐败了,基本没什么战斗力,为了控制黄巾军的规模,皇帝决定只要有钱的土豪,就可以组织军队,抵抗起义军。

这是武装合法化啊,太应景了,从此之后,开始了军阀混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和刘备,家里出点钱,就可以组织老乡,去打仗,黄巾军消灭后,再想让土豪解散军队,可就难了。

而有了军队的土豪,想法也开始多起来了,就这样,东汉末年,最混乱、也是最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来了。

张角是怎么死的

公元184年,正处在起义浪潮中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生病死了,代替张角继续领导黄巾军的是地公将军张梁。184年10月,皇甫嵩率领政府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跟着张梁干革命的3万多的黄巾军全部被杀,张角也被人从棺材里挖了出来。

三兄弟的最后一位,张宝,也在河北的曲阳战死,跟着他的人比较多,10万多黄巾军全部被杀。

标签: 张角黄巾起义东汉

更多文章

  •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巾起义,东汉,张角,农民起义

    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张角(?-184年),钜鹿(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

  • 孙权长女孙鲁班简介 全公主孙鲁班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鲁班,孙权,东吴,三国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东吴大帝孙权长女,生母步夫人,全怿、全吴生母,全绪、全寄继母。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因此孙鲁班又称全公主。谮害太子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步练师去世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孙权准备立孙和的生母王夫人为皇后,但孙鲁班一向憎恨王夫人,又迁

  • 孙权的两个女儿,孙鲁班和孙鲁育,她们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鲁班,孙鲁育

    孙鲁班和孙鲁育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孙权大家也都知道其实还是被蜀汉坑得很惨的啊,虽然是说和蜀汉结盟,但是每次打仗什么的却只有东吴在出主要的兵力了,所以损失什么的也比较的惨重了,所以孙权也是蛮悲剧的,其实孙权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孙鲁班还有一个叫孙鲁育,那么这

  • 三国时吴国公主孙鲁育简介 孙权幼女孙鲁育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公主,孙鲁育,吴国

    孙鲁育,(?-255),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幼女,母步夫人。全公主孙鲁班之妹,东吴大将朱据之妻,后改嫁刘纂。因为初嫁朱据,而被称为“朱主”,即嫁给朱家的公主。遭诬遇害孙鲁育为吴大帝孙权和步夫人的幼女,于229年嫁朱据为妻,故又称朱公主。朱据死后又嫁给刘纂。刘纂曾经娶孙权中女孙氏,因为孙氏早逝,所以

  • 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为了离婚竟然诬陷丈夫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河公主,曹操,夏侯楙,三国

    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是曹魏时代名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夏侯惇是曹操手下权势最大的重臣,连曹丕都畏惧三分。可以说能够嫁给夏侯楙,是许多女人向往的事情。可是,清河公主和夏侯楙结婚没几年,就对自己的丈夫恨之入骨,甚至不惜诬陷丈夫谋反来摆脱这一段难耐的婚姻。为什么呢?只因为夏侯楙有一个毛病:好色。本来,你

  • 离乱皇族不如狗:清河公主被卖身为奴的离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元帝,清河公主,八王之乱

    在历史上,当国破家亡之际,那些坚持活下去的公主,其不幸的遭遇则种种各异,离奇的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也超出史家记录的范围,我们所能了解的并不多。痛苦就像千百年前的流星,早在我们注目之前悄然滑落,永远沉寂。但历史确也记载下来一件公主卖身为奴的事例,那便是西晋惠帝的次女清河公主卖身为奴的一段噩梦般的经历。公

  • 魏武帝女清河公主:曹操女儿为何设计谋杀亲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公主

    曹操是个大奸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诸多事迹,恐怕也无需累述。至于他家的闺女清河公主,我们倒是可以谈一谈。其实,这位“白富美”身世是颇为凄惨。她的生母刘氏,原为曹操的姬妾。可当时的曹操,正在为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苦苦挣扎,居无定所的日子自然常有,而刘氏本是羸弱之人,竟经不起舟车颠簸,终于撒手西去。这位

  • 三国东吴大司马吕岱怎么死的?吕岱的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岱,东吴,三国名将

    三国东吴大司马吕岱怎么死的?吕岱的墓在哪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东晋义熙七年置海陵郡,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故一说吕岱原籍如皋)人。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到孙权的幕府任职,担任吴丞。孙权亲自察看各县仓库以及监狱犯人,担任长丞的官员都被接见,吕岱

  • 不识时务的典型李严:以纵横见长的他却想主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纵横,张仪,李严,

    李严,幽州人,原名让坤,在刘守光手下做刺史,后来做了庄宗的客省使(中央负责外交接待的官员)。李严为人聪明机敏,多才多艺,弓马娴熟,知书识礼,能言善辩。同光三年(925年),李严出使前蜀,向皇帝王衍述说后唐的丰功伟绩,音辞清亮,蜀人为之震动。枢密使宋光嗣置酒宴请李严,问起中原的情况。李严答道:“前年当

  • 李严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托孤之臣李严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严,三国,蜀国重臣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