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悲哀的历史:大明朝史上的忠臣蒋钦因何而死?

悲哀的历史:大明朝史上的忠臣蒋钦因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4/1/14 22:19:59

午门在故宫历史上地位特殊,正门除了皇上进出,皇后只许大婚进一次,殿试只许一甲出一次。大凡圣旨传诏、凯旋献俘、新历颁布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说午门斩首是假,廷杖是真,如果皇上看谁不顺眼了,即使是劳苦功高的重臣,难免要尝一尝廷杖之苦。有史家统计,明朝遭廷杖的官宦达500之众,那些抗击打力弱的、被政敌指使校尉往死里打的,致残算幸运,致死也不鲜见,而御史蒋钦就是杖毙午门的冤魂之一。

明弘治九年(1496),38岁的蒋钦参加了殿试“国考”,大抵给祖宗烧了高香,虽无缘从午门正门风光一回,但入了三甲,赐了进士。蒋钦出仕即在“政法系统”,先任卫辉推官,相当于基层法院院长兼审计局局长,后任南京御史,相当于中央驻地方的纪委监察特派员。也许当时选拔干部没多少条条框框,也许政法干部在那时就已高配半级,反正他从地方官拔擢京官仅用了几年时间。御史职责包括整饬政风、遏制腐败、针砭时弊、谏言立论,参谁一本,当事人极可能被“双规”、被“双开”,乃至人头落地,九族株连,威力不可谓不大。但御史的监察对象毕竟是同僚,甚至是宗师,是同年,你若睁眼瞎别人要参你渎职,你若今天让尚书体无完肤,明天让侍郎无地自容,大后天让皇帝老儿下不了台,必然腹背受敌,四面楚歌,哪天风向一转,打击报复也够你喝一壶。其实御史邀功如火中取栗,虽可逞一时之快,但奏疏这把双刃剑,一撇一捺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像蒋钦便是在正德元年(1506)弹劾刘瑾时翻了船。或曰,如果不是御史担当,蒋钦就不至于一线冲锋、赔掉性命。

刘瑾这个人,虽是宦官,论权力,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财富,可谓富可敌国。这些财富是怎么弄来的?大明忠臣蒋钦在奏疏里写道:“昨瑾要索天下三司官贿,人千金,甚有至五千金者。不与则贬斥,与之则迁擢。”收人钱财,成人之美,此乃官场潜规则,而刘瑾敛财敢于突破规则掣肘,颐指气使,雁过拔毛,海绵吸水太过斯文,淫威榨油才叫痛快,升迁调任者要贿,视察归来者要贿,不求政治进步只想熬到平安退休者亦要贿,不然豢养在东厂、西厂的特工们就要找茬重刑侍候。一官员巡视基层后,因未筹足贿金1000两银子,不敢回京,最后跳江自尽。刘瑾专权贪腐,朝野敢怒不敢言,而义愤填膺的蒋钦,誓与飞扬跋扈的刘瑾不共戴天。但这时的刘瑾在皇帝左右,也左右皇帝,收拾一个御史易如囊中探物。

出现包藏祸心的贼臣不一定可怕,遭遇忠奸不辨的昏君最最可怕,若要推选历代昏君,武宗朱厚照胜出概率可能相当于千足金含量。据说幼时的朱厚照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代明君的好苗子。弘治十八年(1505),他的父皇孝宗一命呜呼,年方15的朱厚照不得不辍学登基,改翌年为正德元年。朱厚照稚气未脱,羽翼未丰,偏偏赶上青春叛逆期,既有贪玩骑射的顽劣,又存英武彰功的幻想,孝宗死不瞑目啊,咽气前专门在乾清宫托孤于大学士刘健谢迁等大臣,说“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没想到,刘健这帮大臣辅佐方案尚在腹稿阶段,太监刘瑾已先人一步利用朱厚照的弱点,因势利导、煞费苦心哄他找乐子,并轻而易举博得宠信。每到兴致处,刘瑾趁机奏事,而这时的朱厚照小朋友只顾着玩儿,哪里还记得社稷安危、臣民苦乐,一挥手让刘瑾看着办。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刘公公可以放着胆儿操控朝政、安插亲信、打击异己、搜刮钱财了。这是一页不忍卒读的阴暗历史,刘瑾窃权逞威、如狼似虎,朱厚照荒废朝政、失察纵容。当然皇帝也是人,大家不能苛求他不犯错,痛心疾首的是他闻过不喜、知错不改,没有认知错误的睿智,没有面壁思过的自觉,没有开门纳谏的胸怀,以致大明忠臣蒋钦谏言除奸时,不但未获“打黑英雄”、“反腐先锋”荣誉称号,反而招惹灭顶之灾。或曰,如果不是皇帝昏庸,蒋钦就不至于屡谏屡挫、死而后已。

蒋钦第一次挨了30廷杖后,又上了这第二道奏折:“陛下试将臣较瑾,瑾忠乎,臣忠乎?忠与不忠,天下皆知之,陛下亦洞然知之,何仇于臣,而信任此逆贼耶?”但对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被内宫“八虎”迷惑的幼主,纵忠心可鉴、以死相谏也难以感化只有符号意义的皇上,指望他幡然醒悟、铲奸除恶未免天真,再添口实、再挨廷杖可以预见。廷杖是扒了裤子轮番打,那些细胳膊细腿的大臣无须30杖就要见阎王,而蒋钦挨了两轮30杖尚能伏在草席上写奏折,体质不可谓不扎实,这时他要审时度势、知难而退,或许能捡条老命,但他置祖灵警示于不顾,义无反顾地用第三道奏折再次换来致命的30廷杖。或曰,如果不是有勇无谋,大明忠臣蒋钦就不至于过刚易折、自绝退路。

弄权者呼风唤雨、指鹿为马,这类似于回光返照,因为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邪恶的软肋就是与正义打持久战,刘瑾的下场再次印证。正德五年(1510),右都御史杨一清等率兵平息宁夏安化王叛乱,班师回朝的路上,他与几位大臣咬好耳朵,趁献俘礼龙颜大悦之际,亮出叛乱祸起“清君侧、诛刘瑾”的铁证。武宗已至弱冠之年,心智渐趋成熟,一看革命革到自家头上,终于震怒了。下旨籍没刘家,珠宝金银无数,还有玉玺之类禁物,好生后怕,遂决意将其凌迟处死。刘瑾被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是罪有应得,但九泉之下,蒋钦若知道此役的总策划杨一清也是御史,没准要栏杆拍遍。时武宗少年即位,不辨忠奸、难堪重任,而刘瑾嚣张狡猾,如果韬光养晦、避其锋芒,或可伺机智取。

标签: 历史明朝蒋钦

更多文章

  • 大明忠臣蒋钦之死:因弹劾刘瑾被杖毙午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蒋钦,明朝

    大明忠臣蒋钦是怎么死的?午门在故宫历史上地位特殊,正门除了皇上进出,皇后只许大婚进一次,殿试只许一甲出一次。大凡圣旨传诏、凯旋献俘、新历颁布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说午门斩首是假,廷杖是真,如果皇上看谁不顺眼了,即使是劳苦功高的重臣,难免要尝一尝廷杖之苦。有史家统计,明朝遭廷杖的官宦达500之众,

  • 蒋钦简介 三国东吴名将忘私举贤的蒋钦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蒋钦,三国,东吴名将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蒋钦在孙策率众投靠袁术时就已跟随孙策,孙策到江东后为别部司马。曾跟随孙策和孙权征战,协助孙策先后平定丹阳郡、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先后任葛阳尉和三个县的县长,后因领兵讨平山贼而迁任西部都尉。及后又讨平作乱会稽的盗贼吕合和秦狼,升讨越中郎将。不久又与贺齐讨平黟

  • 东吴十二虎臣之陈武:陈武在合肥之战中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武,张辽,孙权

    陈武——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合肥之战,张辽大破孙权,杀的江南小儿,听到张辽大名,夜里也不敢啼哭。孙权还差一点被活捉,亏得部下死战,孙权才得以逃跑。在合肥之战中,有一员战将因为保护孙权,奋勇战死。他就是十二虎臣之一的陈武,事迹其实不多,更多的是他小儿子陈表。累有军功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身长七尺七寸(大

  • 陈霸先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武帝陈霸先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霸先,南北朝,陈武帝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是为陈武帝。称帝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霸先饮马,挥师千里,乱舞

  • 陈武帝陈霸先简介 南陈开国皇帝 千古贤明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皇帝,陈武帝

    陈霸先(公元503年—公元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通过平定“侯景之乱”,灭绝羯族,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称帝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

  • 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董袭真的是被淹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汉

    董袭(?—213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跟随孙策讨伐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等,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讨刘勋,伐黄祖。主策薨,袭讨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袭随权讨黄祖。袭身以刀断两绁,使祖蒙冲横流,

  •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什么会被淹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吴十二虎臣,三国,董袭

    孙策死后,吴夫人担忧孙权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江东能否安定。此时有一人,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吴夫人这才放心。这个人却不是文臣谋士,是个武将,叫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十二虎臣之一。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首级。吴夫人问江

  • 董袭怎么死的?东吴虎臣董袭是怎么被淹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董袭

    孙策死后,吴夫人担忧孙权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此时有一人分析局势,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言语豪壮,众人都壮其言。此人不是张昭,是个武将,打仗猛地很,曾上阵亲自斩杀敌方两名主帅。此人姓董名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身长八尺,志节慷慨,武毅英烈,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董袭在高迁亭迎接他

  • 一代战神关羽为何会被无名小卒潘璋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北伐,攻襄阳,水淹樊城,一时间关羽汉寿亭侯之威名威震华夏。可是好景不长,吕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关羽的后路瞬间被切断。在关羽兵败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曾经威震华夏的君侯最终人头落地?网络配图 我们先梳理下关羽整个的兵败过程,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

  • 杀关羽的大将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