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胡遵、胡烈父子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胡遵、胡烈父子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1/20 22:43:25

说到三国父子兵,那可是不少,像霍峻、霍弋父子,马腾、马超父子,孙坚、孙策父子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上阵父子兵、虎父无犬子的意义。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胡遵、胡烈父子,则和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产生了直接的关系。对于胡遵来说,曾是司马懿的部下,比如在消灭辽东公孙渊的战役中,胡遵就立下了战功。而就胡遵的儿子胡烈,则参加了司马昭发动的魏灭蜀之战。并且,在钟会图谋造反的时候,胡烈更是坚定不移地站到司马昭这一边。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胡遵、胡烈父子,自然可以视为司马懿家族的心腹将领了。

一、胡遵

一方面,胡遵(?~256年),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一带)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曾担任卫将军。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胡遵出身安定胡氏。景初二年(238年),辽东郡的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这让魏明帝曹叡十分愤怒。于是,司马懿率领大军讨伐公孙渊。在这场战役中,胡遵作为司马懿的部下,击破了公孙渊的部下卑衍、杨祚,从而立下了战功。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在司马懿去世后,胡遵依然站到了司马懿家族这一边。嘉平四年(252年)冬十一月,当时担任征东将军的胡遵与征南大将军王昶、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讨东吴,同年十二月,在东兴之战中,胡遵等人被东吴将领诸葛恪击败。不过,对于司马师和司马昭来说,并没有惩罚胡遵,反而继续重用这位将领。

正元二年(255年),胡遵升任卫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卫将军执掌都城禁军,在地位上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所以,这意味着胡遵已经成为曹魏后期十分显赫的将领了。甘露元年(256年),胡遵去世。对此,司马昭追赠车骑将军,以此来肯定胡遵这位将领的功劳。

二、胡烈

另一方面,胡烈(220年―270年),字玄武,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一带)人,是胡遵的儿子。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兵变,并且联合东吴,东吴派朱异等支援他。对于诸葛诞之叛来说,是曹魏势力对司马懿家族的最后反扑。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来对付诸葛诞。

与此同时,当时担任泰山郡太守的胡烈,派出五千人的军队突袭都陆,烧毁了东吴大军的重和粮草。正是因为粮草短缺,东吴的援军不得不选择退军。而这,促使诸葛诞最终被司马昭包围在寿春,并走向了败亡。从这一角度来看,司马昭可以顺利平定诸葛诞之叛,胡烈这位将领自然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景元二年(261年),胡烈担任襄阳郡的太守。景元四年(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胡烈跟随钟会、邓艾攻打蜀汉。在邓艾兵临成都之后,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这意味着蜀汉的灭亡。公元264年,蜀汉灭亡后,钟会勾结蜀汉将领姜维,想要在蜀地割据。为了能够成功起兵,钟会将胡烈等将领软禁起来。不过,胡烈之子胡渊,虽然当时只有18岁,却身先士卒,攻杀钟会,名扬远近。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取代曹魏之后,胡烈担任秦州刺史。在魏晋时期,刺史自然是相对较高的官职。而这,自然是对胡烈立场坚定的回报。在钟会造反的时候,正是因为胡烈等人誓死不从,导致钟会没能成功割据一方。

泰始四年至泰始五年(268年―269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胡烈继任秦州刺史后,镇抚一方,先屯兵于高平川(今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后来,胡烈派兵进占麦田一带的“河西鲜卑”聚居地。

泰始六年(270年),秃发树机能率领鲜卑部众与胡烈指挥的西晋大军在万斛堆(今宁夏中卫、甘肃靖远交界地区,黄河北岸腾格里沙漠南缘)进行交战,胡烈这位将领遭到敌军围困,因没有援军救援,最终兵败阵亡。对此,在笔者看来,西晋建立后,正是因为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袭扰,导致其无法立即着手消灭东吴。而在对抗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过程中,西晋更是损失了胡烈等将领。

标签: 胡遵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魏国大将胡遵简介 胡遵的功绩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遵,三国,曹魏三征

    胡遵,字以道,汉建安十一年(206)丙申生,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魏卫将军。景初二年(238),辽东公孙渊反,司马懿遣遵等击破其将卑衍、杨祚。嘉平四年(252)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不利而还。正元二年(255)

  • 揭秘:曹魏时期大将毌丘俭东征攻克高句丽首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毌丘俭,高句丽,三国

    毌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244年至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

  • 毌丘俭是谁?曹魏后期文武兼备的毌丘俭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毌丘俭,曹魏,三国,三国将领

    毌丘俭,字仲恭,生年不详,卒于魏正元二年(255年),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父毋丘兴,魏文帝时为武威太守,官至将作大将,封乡侯。毌丘俭袭父爵,先后为文学教授、羽林监、州刺史、将军等职。因起兵反对司马氏集团兵败而死于草莽之中。他是曹魏后期文武兼备的将领,也是颇有政绩的地方官。毌丘俭一生主要活动于

  • 曹魏后期重要将领毌丘俭简介 毌丘俭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毌丘俭,三国,曹魏三征

    毌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244年至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

  •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黑锅应该谁来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廖化,大将

    且看曹操、刘备、孙权用人之比较,题目所提问题自然有答案:发现人才的眼力——曹操最高,刘备最弱。曹操用人靠眼睛,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发现和甄别人才的办法是实践,只要能为他开疆拓土、守城治民的人,不问出身来路,均予重用。刘备用人靠耳朵,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庞统是司马徽推荐的,而且刘备在初期对庞统是不赏识的

  • 揭秘三国中露脸时间最长的男人:廖化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廖化

    廖化是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廖化最初为关羽主簿,兵败被吴国俘虏,但用计逃回,随刘备伐吴。后任广武督、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活动,晚年因功升至右车骑将军,随姜维防御魏将邓艾、钟会伐蜀。蜀国灭亡后,廖化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享年九十五岁左右。在三国中露脸延续时间最长的男人是谁?说起这个问题,很

  • 廖化简介 三国时期蜀国右车骑大将军廖化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廖化,三国,蜀国将领

    廖化(?—264),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曾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后入吴,后用假死之计回归蜀汉,刘备封其为宜都太守。后官至右车骑大将军廖化是三国演义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南郡襄

  • 严颜是怎样归顺张飞的?严颜究竟上了谁的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严颜,张飞,三国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

  • 刘备能得西川其实幸亏猛张飞一念之仁义释严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备,张飞,严颜,三国将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因得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崛起,为了扩大地盘增强势力,就想得到西蜀益州之地,益州之主刘璋开始时不明究里,亲迎刘备进入蜀地。这时,巴都太守严颜听说后,知道蜀地恐将易主,不由得万分感慨地说道:这就叫独坐穷山,放虎自卫啊!后来,刘备在蜀中与刘璋翻脸,刘璋凭借蜀中势力困住了刘备,他

  • 东汉末年武将严颜简介 严颜怎么死的 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严颜,东汉

    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